关于端午节,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独家记忆呢?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香香姐餐饮培训
发布时间:2018-06-1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哟!!!
  • 对端午的记忆,永远是儿时最为珍贵的感情寄托,虽背井离乡,却愈久弥香。

    又是一年端午时,我想,此时有很多同我一样,只身漂泊在外的朋友,都想起了儿时守在母亲身边包粽子的场景。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记忆都渐渐模糊,但这个场景却永远烙在了脑海之中。
    这,便是家的温情。虽背井离乡,却愈久弥香!
  • 粽子包出来,可不仅仅是自己吃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惦记的至亲好友。

    老家包粽子,是很有气场的。因为一包就是十斤江米的,煮出来,可是满满地一大盆。这一盆粽子,定然是要紧着孩子们吃,然后全家每次吃饭时剥几个,作为一道“主菜”来享用。这样的情形,要从端午前夕,一直持续到端午之后,大概得有半个多月吧。

    包出来在粽子,可不是自家的“独食”。长辈们惦记子女,子女们关心老人,兄弟姊妹们又相互挂记着彼此。于是,煮完的粽子也就成为了端午时节最具标志性的“关怀”。

    小时候汽车是富贵人家才有的,连摩托车都很少见,多数人是骑着大二八往来与亲朋好友之间。而老年人又与这种两轮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绝缘,只能靠双脚来“丈量”自己同子女间的距离。无论是挂在自行车把上的粽子,还是提在手里的粽子,都是沉甸甸的关怀。
  • 包粽子,就如同过年包饺子,除了是风俗,也是一户人家的“颜面”。

    过去生活清贫,过年才能吃顿饺子,因而年三十到了饭点儿,每家每户的妇女,可都是使出浑身的解数来剁馅儿。这既是兴奋,喜庆,也是在向自己和邻居证明,晚上包饺子啦!
    而端午吃粽子,同样也有这样的感觉。邻里之间婶子大娘,闲谈时总会把话题拉到“粽子”上。说今年自己家买了几斤江米,包了几挂粽子。是啊,生活不好时,对粽子的渴望更为强烈,因为它既是美食,也是家境的“标尺”。

    从这一点来讲,门框上的艾草和粽子,可是很有门道咧!
  • 大灶煮粽子,那叫一个霸气!如今城市的生活虽然精致,但却少了那股子豪气。小时候家里三口人,可端午前就得先包个十来斤江米的。这既是因为鼓捣一次不容易,而且费火,也是受“嘴馋”的影响。当然,多少还有些“面子”上的原因。
  •   可是,不吃粽子,就能断了思乡的念头么?

    最早参与包粽子,应该是五六岁的时候吧。几片苇叶,一根麻绳,一把江米,就包出一个四角分明的粽子。在农村老家,每年在端午前夕,便已掀起了包粽子的“浪潮”。言谈话语之间,集市摊位之上,必然是一股“粽子”的味道。
  • 无论是端午、中秋、春节,亦或是其他传统节日,真正令人怀念的,不是美食,也不是新衣,而是那份团圆的气氛。小时候并不是很理解,直到长大离家,无数次坐在列车的角落,奔赴一个又一个“第二故乡”,才越来越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已离家很远。
  • 端午节属于传统节日中比较热闹的一个,小时候对于过端午总是怀着期待。跟着家人自己学包粽子,专挑自己包的米少枣多的吃~跟小伙伴一起去挑端午索五色绳,要挂满一身才去看龙舟。现在一个人在外,象征性的吃个粽子(还不好吃)也就算过节了。
  • 关于端午节,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独家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