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塔】#百年党史(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信号塔
发布时间:2021-03-0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信号塔】#百年党史(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2021.03.03
  •   庆祝建党百年党史专题课堂  
  •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rty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擦一擦
  •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          1924年~1927年,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大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
  • (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党的三大正确的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138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为了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史称黄埔军校。

            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的党员994人。

  • (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第四次全国代
          表大会
  •         大会的重大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出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大会指出,右的倾向是党内主要危险。大会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

  •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冲进工厂要求复工的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5月28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学生和工人在30日到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在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中,被租界的英国巡捕开枪射击,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 (一)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          6月1日成立由李立三任委员长的上海总工会,同时成立具有联合战线性质的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6月11日,上海举行群众大会,到会的有二十多万人,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史称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党员从这年初不足1000人,到年底已发展达到1万人,增加了十倍。

           







            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广东战争。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总体来看,大革命时期党忽视了对军队指挥权的争取和掌握,这是当时共产党人的一个重大的失误。

  •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党内的右派加紧了反共活动。对于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国民党内部的各派由于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报的目的也不同。左派代表工农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彻底 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统治的国家;中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推倒北洋军伐之后,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右派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力图利用工农的力量,由自己取代北洋军阀建立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

            

  • (二)国民党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动和共产党的退让
  •         1926年1月1日至19日,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国民革命军内,他原来只是一个军的军长,这时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监。这样,他在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内的地位得到了大大加强和提高。

         

            






             3月20日,蒋介石利用“中山”号军舰调动一事,突然采取严重的反共行动:无中生有地说共产党人私调“中山”号军舰要劫持他离开广东,并以此为借口,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2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蒋介石

  • 提出的在黄 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排除共产党人的提案,为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取得最高权力扫清了道路。这就是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后一个多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决议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省、市以上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应该全部交出等。苏联顾问鲍罗廷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要中共党员继续留在国民党内的方针,在未同中共中央协商的情况下,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中共中央派往国民党二中全会指导中共党团的张国焘,

  •         从国民党二大开始,共产党逐步被排挤和边缘化,蒋介石一步一步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从而为日后发动反共政变做了重要准备,国共合作失败的种子悄然埋下。

  •   要求大家签字接受。《整理党务决议案》获得通过。于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党务方面实际已变得毫无地位。蒋介石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南方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任人物。  

  •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宣誓北伐。与北伐战争胜利推进的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迅速扩大和发展。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 三、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北伐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群众运动立刻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表现得最为显著。






           1926年,首先高涨起来的是农民运动。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1926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决定于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的农民运动为重点。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的1000万人,发动了一场空前浩大的农村革命。

  • (二)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          在城市,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  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在1926年九十月相继成立。到1927年1月,两省的工会会员发展到70万人。      

            在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的推动下,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从1926年10月开始,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第一、二次起义由于条件不成熟和准备不充分而遭到失败。1927年3月21日成功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高峰。

  •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取得初步发展。在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方面,党提出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党中央机关和党的各级地方组织的建设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得到了迅速扩大。




          



       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决定设立中央组织部,决定党的组织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27年3月统计党员总数达到了57967人,其中工人成分占53.8%,农民占18.7%,

  • (三)党的建设的推进和组织的发展
  •         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既要防止军事政权的向右,又要防止民众运动

  • (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已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危机,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它们积极准备对中国革命进行干涉,并把蒋介石看作国民党内“稳健派”首领,对他进行拉拢,认为蒋介石等人是“唯一可以使长江以南的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的保护力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的暴露出来。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指使国民革命军驻赣新编第一师诱杀赣州总工会委员长、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员陈赞贤。事实表明,蒋介石集团公开发动政变只是时间问题。

  • (一)国内外反动势力以蒋介石为中心的集
  •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         知识分子占19.1%,军人占3.1%,中小商人为0.5%,其他成分为4.2%,女党员占党的总人数的

    10%。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其后的形势
  • 的向左。会议实际上所强调的只是防止民众运动的所谓日渐向左,也就是压制正在蓬勃高涨的工农运动的发展。这次特别会议并没有解决党在迫在眉睫的危局中如何生存并坚持斗争的问题。反而决定了压制工农运动以谋求同右派妥协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方针。党内一部分同志对这种错误方针进行了斗争,但是这些正确的意见没有为中共中央所接受。党在时局突变之前又一次丢失了掌握主动权的机会。

  •         当天凌晨,大批青帮武装流氓冒充工人从租界冲出。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借进行调解之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开10万人的群众大会。会后,总队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交还纠察队被缴枪械。队伍行进到宝山路时,第26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向密集的人群开枪扫射,当场打死一百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          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党的五大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党员57967人。

  • (四)危急形势下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
  •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全国形成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和继续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中共中央迁到武汉后,面临的斗争任务比前一时期更加复杂。怎样对付武汉政权外的敌人,怎样对待这个政权内很不可靠的同盟者,要不要和能不能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新的突然事故做好应对的准备,这都是迫在眉睫的考验党的重大问题。

  •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的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1924年~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是一场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包括民族资本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他以与辛亥革命根本不同的

  • (五)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         大会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监督机构 — 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局势如此危迫、全党正期待采取挽救革命的紧急措施时,大会却大谈中国应立即准备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从总体上来看,大会没有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全党指明出路,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而是徒然丧失时机,坐视整个局势继续恶化。

  • 规模和形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场大革命特别是广泛深入的工农运动,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这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这场大革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建党初期到大革命失败前的短短六年内,党由五十多名党员,曾发展成为拥有近5.8万党员,领导着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的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政党。

  • 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反革命营垒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         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共产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以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扩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既要发展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的数量,更要巩固党的组织和和注重党员的质量。

  •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演习。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