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88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0-11-2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88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2020年11月23日
  • 第88期
  • 时习之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目录
  • 他山之石
  • 苏报教育报道:
    从纸上到线上再到线下
  • 佳作赏析
  • 什么样的融媒作品
    能得中国新闻奖?
  • 一线双创
  • 创新赋能 平中见奇
  • 值班手记
  • 制作新媒体标题的几点提醒
    每逢大事必出彩
    用策划推进报道 以介入彰显活力 《新闻评话》栏目将向何处去
  • 总编寄语
  • 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
  • 总编寄语
  • 01
  •       过去这两周,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打了一场重大接待任务宣传报道战役。虽然每年我们都会接到重大接待宣传任务,但这次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从集团领导到部门负责人,从前方记者到后方编辑,全力以赴,没日没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 周明涛
  • 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
  •        这次重大接待任务的宣传报道,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总书记来扬州之前的预热报道;二是总书记在扬州视察期间的报道;三是宣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及相关的后续报道。对每个阶段的宣传报道,我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策划和周密的预案,不仅成功完成了规定动作,而且在自选动作上有不少亮点。
           11月12日上午,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下午到了南通,晚上到了扬州。那天我们临时决定,要做扬州如何呼应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如何服务、对接、融入浦东开发这篇报道。应该说这篇报道质量很高。后来,建国同志检索,全省包括《新华日报》在内,在此期间,有关地方上如何融入长三角,如何服务上海、
  • 总结重大接待宣传经验
  •        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希望一如既往地把各项工作做好。
  • 服务浦东的报道只有我们。恰恰总书记在视察三湾时,特地讲到了长三角一体化,还专门讲了长三角一体化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推动,都取得重要的成就。总书记到江苏视察,长三角一体化是他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事先的报道预案是上级确定的,没有列入这一点,但我们敏感捕捉、及时出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6日,着眼“三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我们拿出了《看运河三湾如何变成“三好生”》跨版,以及相关的主题报道。版面、文章,还有视频作品《三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得到了各方好评。
           还有,李社长亲自策划的“扬州是个好地方”诗词,以及结合人民日报客户端《千年运河见证伟大中国创造》推出的落地报道,无论是从站位上,还是写作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需要以后避免。比如,在前期报道中,要做回顾“十三五”成就和“十四五”访谈。现在回头看,访谈里没有多少“十四五”的内容,基本上说的还是“十三五”。  
  •        已是11月下旬,日报和晚报的征订工作到了关键期。每一年我们都反复强调,无论事情再千头万绪,报纸征订工作都需要抓好。报社是搞新闻宣传的,如果报纸都没发行出去,还谈什么传播力和影
  • 按照序时做好两报征订
  • 当然,由于全市的“十四五”规划还没有,各个部门有的虽然有了,但也不成熟,所以客观上有一定的困难。不 过,和我们在技巧处理上做得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后期的宣传中也有一些教训。“运河三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选题布置后,本指望当晚能出来,但没能做到“拉得出、打得响”,只能推迟到第二天。然而,总体上看,还是瑕不掩瑜。
           新闻报道工作只有逗号,我们要继续拼搏,做好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以及近期文明城市省测、“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东亚文化之都以及高铁通车等其他重要宣传。     
  • 返回目录
  • 响力?那肯定不行。所以,各个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对照各自分解的任务,全力以赴。
           目前,各部门都已动起来,但是不平衡,有的完成得好,有的完成得不好。如果按照序时进度,大部分都不是很理想。之前,对报纸征订发行有规定,最终没完成任务的,会有一定的经济处罚。现在补充一个处罚规定,对于阶段性的征订,按照序时进度,跟合作版、合作稿的刊发挂钩。
           每周为一阶段,完成序时进度不好的、没有明显进步的部门,合作稿原则上不刊发,合作版减半,作为一个警告。再下周,依然没有明显进展,合作版全停、合作稿不发。
           这项工作,请新闻办定期征求两报发行负责同志的意见,由分管领导给出建议,然后对照各个部门的发行进度,拿出名单,把好关。
           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希望大家进一步重视发行工作,但愿大家都不会受到处罚。     
  • 值班手记
  • 02
  •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标题,新媒体由于只有一道标、显示限制等原因,标题的制作要求会不同。在值班过程中发现几种情况,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 谢翠红
  • 制作新媒体标题的几点提醒
  •        对于新媒体标题的制作,编辑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那就是首先要能吸引读者点开看。为了吸引读者点开看,标题就不能做得太直白,而是要留有一定的悬念。但是,留悬念也有讲究,要掌握好一个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值班过程中,发现有不少标题做得很得体,悬念留得也很恰当,但也有一部分标题过于强调留悬念,反而看起来不悬了,不能吸引读者点开看。这类标题在“马上办”栏目稿件中比较突出。
           比如,网友反映花都汇公园南门前的鸿福路、史可法路路段的路灯灯光昏暗,给早晚出行、锻炼身体的市民及过往车辆带来诸多不便。一开始提交的标题是:灯光昏暗,影响市民出行。哪里灯光昏暗?是马路上还是小区里?灯光昏暗本身算不得什么大事,吸引力就不强。标题隐得太过,在海量的信息中就会显得无力,反而不能吸引读者点开看了。标题前面加上“花都汇附近这两条路”,指向
  • 标题要留悬念,但也不能太玄乎
  • 明确些,悬念还在,起码能吸引花都汇那一片的人注意。 再比如,网友报料,尚城小区某栋楼顶有两处违规搭建的阳光房,5个多月了,与12345、12319联系多次,城管部门下了拆除通知单也没用,希望有关部门将其及时拆除。标题:小区楼顶阳光房违建?城管回应。曝光类投诉,标题可以直接点出尚城小区,力度更大。
           “马上办”栏目的稿件通常都是一事一议,着力于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或答疑解惑。大部分投诉是涉及个人或一部分人的具体小事,标题指向明确些,同时适当保有悬念,更适合。
           另外,对于道路施工封闭、公交改道这类新闻,现在的标题格式是:扬州这条公交线路有变化(改道、恢复站点等)、扬州这条路要封闭施工了。哪条公交(路)、怎么变化(封闭时间、路段)都隐藏了,这是常规做法。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条公交线路比较有名,涉及的乘客面比较广,或者这条道路交通量比较大,关乎的群体比较多,要改道或封闭了,不妨
  •        在扬州发布首页,国内国际新闻和本地新闻是混排在一起的。扬州人肯定更关心本地发生的事情,在标题上让新闻的本地特征显现出来,更能吸引本地读者的关注。
           (扬州)“巴掌大”的超早产儿被成功救活了!
           (邗江路)两车相撞,这个车主动起歪心思……
           暖心!(宝应)女民警为老人“跪拍”照片
  • 吸引关注,要让本地特征C位出道
  • 把公交车线路和道路名称点出来,反而更容易吸引读者。比如,公交88路贯通扬州火车站到江都,线路长,乘客多,它如果要改道,关注的人就会很多。同样,一般的道路封闭施工可以用这条路如何如何,如果是文昌路、扬子江路、南部快速通道、万福路,不妨把道路名称点出来。点出来不代表就没有悬念了,可以把悬念留在后半段。经常走这条路的人,就会点开来看:这个路大约什么时候封闭,封闭哪一段,对我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扬州)1万多人高风险 599人阳性……“富贵癌”有这些特征
           (高邮)一轿车行驶异常 拦截也不停,原来驾驶员……
           以上5个标题,如果拿掉括号中的本地元素,关注度就会削弱很多。同样,以下几个标题,如果加上括号里的本地特征,效果就会不一样。
           (扬州)为何近来马蜂频频出动?昆虫专家释疑……
           还是老“套路”,(江都)未婚女老板遭遇“杀猪盘”被骗21万
           不到两年,(扬州)90后小伙掉了五颗磨牙 !医生提醒……
           【视频】厉害了!(高邮)洒水车变身“消防车”成功灭火……
           有些本地新闻,尤其政法案件、车祸报道等,放在国内来看根本不算什么,但如果在标题上标明事件发生在扬州或者江都、仪征、高邮、宝应,更
  •        有些标题过于简短,也会削弱它的吸引力。试举两例:
           有篇报道讲述了扬州市公道中学副校长盛传云到陕西省榆林市支教半年的故事。
           (原标题):扬州盛传云:“支”短情长,润泽一方
           (改后)跨越1300多公里,扬州这位副校长在黄土高坡经历了什么
           原标题虽然点了扬州,但是盛传云是何许人?“支”短情长,润泽一方,很简洁,却太过笼统空泛了。显然是改后的标题更好些。
           再比如,宝应一则警方新闻:几天看不见独居老太出门,75岁邻居赵大爷急切报警寻人。原来老
  • 新媒体只有一道标,不能过于简短
  • 贴近,本地读者的关注度就会不一样。另外,现在盛行转发朋友圈,如果不点名地域特征,都看不出是发生在哪里的新闻。       
  • 返回目录
  • 太已去世的丈夫8年前曾委托邻居兼好友的赵大爷帮忙照看着点老伴。赵大爷则将两人的约定记在了心里,默默地关注着对门的动静,将这种“不打扰”的关心,一直坚持了8年。
           (原标题):羡慕:她拥有这样的爱情 钦佩:男人间的约定他已守了八年
           (改后)泪目!一句托付、坚持8年!宝应“失踪”老太牵出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原标题编辑制作时明显也是用了心的,做成了对仗式,但是新媒体只有一道标,不像报纸有肩题副题可以补充。还是说清楚点更好。     
  •        回顾11月10日至16日这一周,无论是对我们这座城市,还是对我们这些新闻人来说,都注定难忘。以前我们总在说,要做到每逢大事必出彩,这周我们真正迎来了大事,真正做到了出彩。可以讲,这周报纸质量,达到了一段时间以来的高点,不仅形成了高原,而且在事实上出了几篇可以称为高峰的作品。功不唐捐,我们的报道,得到了市委
  • 毛建国
  • 每逢大事必出彩
  •        11月9日中午,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发出全面动员,作出周密部署。没有备战,直接参战。当天下午,日报编辑中心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进行动员,明确基调。当时定的基调,就是确保万无一失,力争出新出彩。大家的认识十分一致,这固然是对新闻人的一次重大考验,但也是新闻人全面展示党报质量再提升工程成果的一次重要契机。无论是对报纸,还是对新闻人来说,都既是重任在肩,也是机会难得。为城市做贡献,为集团添光彩,我们责无旁贷。
           说句实在话,这周值班,我是有很大压力的。但是,紧张并不害怕,有压力也有动力。原因很简单,有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有采编团队的齐心协力,这些年来我们打了无数新闻硬仗,只要静心精
  • 第一单元
  • 市政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对这周报纸进行回顾,尽量还原现场。
  • 心、敬业专业,就一定能够交出满意答卷。
           当天,在集团党委和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指挥下,采编团队迅速进入状态,一批稿件相继到位。晚上,编辑团队也打起了十二分小心,全力以赴,全心投入。第二天,推出了重点稿件《从进博会看扬州实体经济新活力》。这篇稿件聚焦了实体经济,对工业局进行了专访。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张大运河博物馆的图片。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围绕大运河博物馆发了不少图片,但这张全景图,却是首次呈现。图片效果好,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因此把其作为主图,并与长江瓜洲段出现江豚,做了“精艳”与“精喜”的导读组合。在当天的值班纪要里,我们也明确提出,这段时间是考验,也是机遇,是全面展现“党报质量再提升”成果的大好时机。除了主题报道,其他报道也要一步不让,精耕细作。
           第二天,相关报道依然有条不紊地展开。11月11日,头版推出了《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扬州工”》,从扬州连续四届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切
  • 入,几个小故事讲得很精彩。人社局专访紧紧围绕就业,抓得比较准。当天图片,也十分精彩。前一天,在朋友圈看到运河大剧院“上新”图片,大剧院风采已经看到了,随即在全媒体采访群进行了提醒。晚上,又在朋友圈看到一组运河大剧院“上灯”的图片,当即与摄影记者进行联系,最终拿到了一组漂亮的图片,给版面增了色。
           这几天,重大报道方案一再调整,市委多次提出要求,作出指示。11月11日,根据最新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报道。回头来看,当时市委定的两篇主稿,一篇回眸十三五,放在“强富美高”专栏的稿件,基本没费周折;还有一篇展望十四五,放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栏目,则费了很大气力。当天晚上,李社长、周总、拾总,亲自指挥,把向定调,最终确定了稿件方向与框架,围绕如何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出了《在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中迈向现代化》。在集团领导带领下,多位融媒中心总监勇于担当,服从大局,稿件直接写作者,就达7
  •        11月12日上午,总书记参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下午总书记到江苏来考察。当天,在南通考察的消息,就在网上引起了刷屏。
           根据市委要求,所有版面和重要报道,都要送审。我们也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顶格值班制度。李社长、周总、李总、拾总,每天与我们战斗在一起,在业务上给予了指导,在信心上给予了加持。当天,集团主要领导再次召集开会,对创新访谈进行部署。
           11月13日的报纸,有三个字感慨。
           第一个字“化”。《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紧紧围绕创新进行访谈,把全会精神与扬州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个人感觉,以后通过访谈来反映工作,尤其是重大活动通过访谈精准表达,
  • 第二单元
  • 人之多。市委也十分重视,帮助我们打磨。直至清晨4点,市委依然有最新修改意见传过来。       
  • 会成为常态。不得不说,此举确有创意。这也提醒我们,这一新技能需要尽快掌握,臻于娴熟。
           第二个字“灵”。《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关注了认真贯彻“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的扬州实践,主题重大,结构精当,文字也具有一定的灵动。连续几篇主题报道,都很精彩。希望这样的报道,能够“经常见”。
           第三个字“高”。在集团领导的亲自策划和指导下,推出了重磅报道:《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0周年,扬州积极服务、主动对接、迎接辐射——浩荡“东”风起  正是“扬”帆时》。看三个小标题:“一种速度 拉近浦东‘距离’,彰显区位优势”“一条脉络 抓住浦东机遇,承接‘溢出效应’”“一份意见 对标浦东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层次,精准涵盖了扬州对接上海所做的各项工作。真是高站位、大手笔。时间紧、任务重,能出这样一篇高质量稿件,让人欣慰,值得致敬。这张报纸到了读者手上,绝对给集团加分,给
  • 扬州加分。
           11月13日,总书记在扬州调研。当天下午,一个又一个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总书记盛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让人激动。
           11月14日,头版推出了回眸稿件《扬州奋力书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从扬州即将跨入“高铁时代”破题,引出扬州以“应考”心态和“奔跑”姿态,践行新发展理念。结构比较得当,平实的语言自有力量。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这篇访谈,在集团领导的指导下,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串起全文,层次十分清晰。几篇访谈中,这篇是最早结束审稿的,得到了领导部门的认可。
           当天,我们在头版下半部分,左边放了东线源头保护的稿件,右边放了《这,就是三湾》的图片。而头条书写“强富美高”新篇章,配的是列车行驶在连淮扬镇铁路上的图片。头版处理,有编辑语言。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有心者自当会心一笑,为我们的城市高兴。当天,肖秘书长在微信中,对当天的报纸,给予了肯定。     
  •        总书记结束在扬州的考察,去了南京。当天上午,周总指示,提出了创优的要求,并拿出了成熟的设想。当时的计划,就是围绕三湾的昨天、今天、明天做一个冲奖的跨版。周总提出,形式与内容要形成叠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当天下午,李总、拾总召集采编人员开会,对相关稿件和版面进行了布置。
           14日下午4点多,新华社推出了总书记在江苏考察的稿件。我们及时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晚饭时候,周总、李总、拾总又紧急召开会议,对报道方案进行研究和部署。
           当天,记者就已经兵分几路,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进行了回访。而新华日报等媒体,也派出了记者到扬州采访。晚上,我们与新华日报编辑部联系,他们表示,会推出相关回访。我们又立即向领导汇报,决定当天推出回访报道。
           11月15日的报纸,是一张值得珍藏的报纸。围
  • 第三单元
  • 绕总书记考察,出了四个版。新华社发了6张总书记在扬州的图片,头版发了新华社消息,发了两张总书记图片,剩下的四张发在了二版。三版央媒报道扬州,这是集团领导亲自策划的,我们重处理了央视和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并发了其他一些报道的截图。四版发了记者对现场干部群众的回访,采访扎实,对现场的还原,对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把握,都十分到位。对“小家伙”的回访,也十分有看点。在“小家伙”身上,既可以看到总书记这次讲的生态文明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可以看到总书记一直关心的青少年体质。整组报道,有重量有份量。
           扬州日报微信,头条做了当天的报纸,标题即注明今天的报纸值得珍藏。这个微信产品,点击量轻松过万。这也说明,时政新闻是新闻富矿,优质时政新闻是两个舆论场的流量担当。近日,中宣部副部长徐麟表示,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就体现在内容上,如何打通正能量和大流
  • 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11月16日,推出了跨版《看运河三湾如何变成“三好生”》,从三湾的昨天、今天、明天写起,反映了扬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总书记嘱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故事。运河三湾的价值,在其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是古代文化和现代交明的交汇点,是总书记亲自称赞的地方,其价值可见一斑。周总、李总、拾总全程参与、亲历亲为,周总亲自策划、亲自指挥、亲自操刀,对内容和版式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采编不怕吃苦、集体发力,最终捧出了这一创优产品。
          这真是痛快的一周,酣畅淋漓,精彩难忘。这周,付印时间较迟,基本都要到4点,有些稿件数易其稿,但采编团队都任劳任怨。有的白天忙稿子,晚上忙版面,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忙得连饭也没时间吃,说话都没有力气,投入了全部身心,用尽了洪荒之力。但大家都十分理解,都十分支持,采编团队都是好样的。这注定是我们人生中一
  • 返回目录
  • 段难忘的经历。
           这次重大接待报道,能够直面压力,负重前行,做到稳中有进,不失分拿高分,为集团争了光,为新闻人扬了脸,我的理解,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指挥有方。集团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运筹帷幄,不仅把方向,而且抓细节,不仅指挥大家干而且干给大家看,每天都与我们战斗到清晨。二是全员参与,尽锐出战。在重大任务面前,没有一个人打回票,没有一个人等站靠,大家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才华,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确保完成任务。三是精心谋划,提前布局。这次报道能够圆满,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提前进行了策划,把工作做到了前面。很多策划,都是集团领导亲自拿的,很多稿件都是各融媒中心总监提供的。编辑部门也下足了功夫,进行了周密布置,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能动性,出工出力,用心用情。在此,再次向大家致谢致敬!     
  •        今年以来,扬州晚报、扬州发布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及全国媒体,在扬州发起了两项评选活动,一项是5月份开始的以“最美百姓事,最浓家乡情”为主题的寻找“最美家乡人”公益活动,一项是8月末开始的“我给妈妈化个妆”亲情体验活动。目前,寻找“最美家乡人”已进入全国评选阶段,“我给妈妈化个妆”完美收官。
  • 袁益民
  • 用策划推进报道
    以介入彰显活力
  •        寻找“最美家乡人”公益活动,探访扬州市民中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的凡人善举,讲述他们平常而温暖的故事。活动开展以来,收到读者提供的大量线索,记者采写了20多篇报道,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活动截止到11月10日,编辑部从20多篇报道中遴选出10组(人)“最美家乡人”,并推荐2组(人)“最美家乡人”参加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评选。
           “我给妈妈化个妆”亲情体验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子女们为妈妈、奶奶、外婆化妆的视频、图片,寻找背后的亲情故事,定格最美亲情瞬间。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得到了广大市民读者的热烈响应,扬州晚报、扬州发布刊发了近20篇亲情故事。本报初选出10件优秀作品(10个优秀故事)参加全国评选,最终,为邻居奶奶化妆的扬州女孩王思琪进入人气最高的前十名,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提供的5000元资金。
           这两项活动,持续时间长、连续性强、参与度高、社会反响热烈、社会效益好。从媒体的角度来
  •        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报道呈现,都是讲人物故事。新闻界一直提倡讲故事,讲好故事已经成为媒体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 锤炼了采写队伍
  •        寻找“最美家乡人”和“我给妈妈化个妆”,前者是软性新闻,后者是策划新闻。办报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稿件不足的问题,或者虽然稿件较多,但是适合晚报的不多,有些稿件工作性太强,有些稿件过于专业化,有些稿件可读性不强——我们需要可读性强、故事性强、贴近性强的稿件。采访部门和编辑部门联合推出这些活动,活动产生报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稿源不足的问题。两项活动中产生了40多篇报道,在这方面的效益非常明显。     
  • 丰富了报道内容
  • 看,活动丰富了报道内容,锤炼了采写队伍,创新了运作形式,提升了媒体活力。     
  •        记者讲述的40多个故事,尤其是“最美家乡人”的故事,人物身价各不相同,但是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都很精彩、感人。比如邗江区瓜洲镇67岁的朱家青,12年来一直默默资助汶川地震中的“独臂女孩”李欣雨。今年,李欣雨高考取得625分的高分,向“扬州亲人”报喜。朱家青说:“孩子的梦想,我绝对支持!今后,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为国家栋梁。”再如,扬州作家刘春阳前往云南支教,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一直在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温泉完小支教,担任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任教期间,他对每位学生进行了家访,帮助少年实现梦想。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扬州人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
          通览这些故事,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人物形象丰满,细节捕捉到位,故事情节生动,尤其是记者注重现场观察和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听知情人的转述,报道现场感、可视性强。比如记者采写救火救人好人刘淼,当邻居家突发大火时,他挺身而
  •        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融合并不是机械地将传统媒体的报道搬到新兴媒体上,真正的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共同发力,各显神通、互相加持。扬州晚报、扬州发布联合阿里巴巴开展上述活动,是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这些活动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采编人员的策划力、执行力、影响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此外,阿里巴巴是大平台,影响力大,受众面
  • 创新了运作形式
  • 出,跳上墙头,冒着生命危险拿起水枪,展开灭火行动。大火成功扑灭后,他没有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因用力过猛,都快虚脱了。当记者找到他时,他说:“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往前冲的。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不算什么。”报道生动再现了人物的行动、语言,感染力很强。
           在实战中锻炼讲故事的能力,是最好的锻炼。
  • 返回目录
  •       我们一直表示,记者不仅仅是观察者、记录者、发布者,更要做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在这两项活动中,采编人员以活动策划为支点,发动市民、组织市民、引导市民,成为另一个主角。我们用活动告诉读者,媒体和媒体人不是呆板的、沉闷的,而是生龙活虎、活力四射的。在活动中,记者寻找线索、组织实施、发布报道,深入生活,主动作为,处处体现“导演”的职责,彰显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担当和作用。     
  • 提升了媒体活力
  • 广,吸引力强,地市级媒体“傍大款”,用巧劲,非常值得提倡。       
  •        但凡发现在一项工作上不断重复过往,那这项工作必然出现了问题。晚报微信公号的《新闻评话》栏目运作目前就步入了不断重复自我的程式化陷阱,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本来极具创意的栏目会变得了无新意、乏善可陈。     
  • 李文峰
  • 《新闻评话》栏目
     将向何处去
  •        从目前来看,晚报微信公号每周三刊出《新闻评话》,但新闻事件一般都是上周或者双休日发生的,这就导致新闻事件的时效性不够,与新媒体传播的时效要求严重背离。我们在审视编发流程时发现,运作过程战线拉得过长。
           编发流程是这样的:周日确定选题;周一拿出
  • 突出新闻时效,实现流程再造
  •        应该说,《新闻评话》栏目找准了新闻与非遗文化扬州评话的结合点,弥补了新媒体新闻评论力量不足的缺陷,强化了新媒体对受众的舆论引导能力。该栏目的质量从其能够获得集团月度创新奖便可窥见端倪。
           但一个新的栏目,必须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新闻评话》栏目到底该向何处去?
           方向明,思路才会清。我们上周组织编辑们集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主动用栏目创优来对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再创新、再突破。     
  • 新闻评话文字稿,审定;周二交给市曲艺团演员张一丞录播,周三早晨刊发。整个流程长达4天。
           怎么才能形成该栏目编发快速反应机制?必须以高时效为标准,实现流程再造。
           以周三刊发为终点,倒推排定流程。按现在录播使用外援模式,必须选择周一新闻热点,连夜拿出文字初稿并审定,当夜发送外援录音;
           增强外援力量,力求实现多点发力。以张一丞为主体,增加备用力量2-3名,形成录播群体,确保及时录播;
           在备用力量形成群体后,将新闻热点的选择放在周二,连夜出样稿,第二天上午录播,中午推出,把流程压缩到一天之内;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录播力量,实现当天出稿、当天录播、当天刊发,达成新闻时效的 “三级跳”,使新闻热点不再成为冷点、冰点。     
  •        很多时候,效率高低决定于组织程度,组织程度越高,效率越高。从目前运作的机制看,由于中心人员偏少,内部人力资源整合不够,从定选题到写稿、再到组织录播,仅由刘巧一人在负责,组织程度明显偏弱。
           补充力量,成立专题小组。在选题判断、策划时就介入,并对评话的写作集中商议,轮流执笔,确保新闻评话呈现风格的多样性,增强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尤其在话题性上作深度开掘,以收获更多受众的关注。
           在节目表现形式上再创新。在图文和音频的基础上,逐步向视频过渡,增强节目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微信与抖音、快手联动。将微信视频中最精华的部分作适度剪接,在抖音和快手平台同步推出,并与微信公号打通。     
  • 重塑运作机制,着力组织创新
  • 返回目录
  •        社会影响是栏目策划优劣评价的重要标尺。如果仅仅独立在微信公号上运行,且按照现在对晚报微信内容的呈现规划方案实施,该栏目只能放在三条,其点击量势必不高,社会影响自然不大。因而,我们只能把功夫做在“诗外”,在线下实现其影响力的延伸和拓展。
           在成立《新闻评话》录播核心团队的基础上,我们将把触角向社会延伸,以传承非遗文化为使命,向社会招聘部分扬州评话业余爱好者,从而形成核心团队以外松散型的人才储备圈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走向前台,走进我们的录播室。
           当栏目的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可以联合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利用微信公号平台和其他短视频平台,举办扬州评话业余选手演播大赛,选拔一批表现优异的人才,并以学校兴趣活动班为切入点,将他们向我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输送,推动我市对扬州评话和扬州方言的普及。     
  • 注重社会效果,放大公益效应
  • 一线双创
  • 03
  •        扬州发布“国庆盘点系列”获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回顾策划、创作过程,感慨良多。在制作过程中,编辑团队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出一组大家喜爱的作品,感到十分欣慰。     
  • 朱广盛 赵刚 于彬彬
  • 创新赋能 平中见奇
  •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佳节,而当中秋遇上国庆,家也成了国的记忆载体,个体的故事组成了国家的历史。“国”和“家”是每个人难以割舍的情愫,也是不能分割的概念,有国才有家,小家组成了大国。如何让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细微又密切的动人故事,唤醒扬州人的共同记忆?“国庆盘点系列”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成为国庆中秋长假报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严格来说,扬州发布“国庆盘点系列”是一个“命题作文”。在集团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扬州发布抓住国庆这个节点,紧扣“家国情怀、城市记忆”这个支点,透过媒体看扬州,感受古城新变化。
           开篇聚焦这些年来《扬州日报》头版里的国庆,见证扬州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篇以重大事件为经,盘点这两年来以《扬州日报》、扬州发布APP为代表的扬州党媒评论,彰显思辨力量。     
  • 策划:看似平常却艰辛
  •        产业兴,城市兴;工业强,城市强。工业发展、大项目建设和技改,是扬州市委市政府竖定不移的工作重心,也是第三篇的重心。
           国庆“邂逅”中秋,家国共团圆。市民游客流连忘返的公园、综合体以及穿行的街道,很多都是近年来的城建成果,第四篇娓娓道来。
           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地和文化视窗。第五篇梳理扬州近年来斩获的艺术大奖,展现了扬州城市形象、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城市当然需要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类奖项。于是,就有了第六篇《一个奖,一座城!》。
           第七篇把目光投向商业,将扬州商业板块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一一阐述,表现了扬州城蓬勃的商业气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收官篇对准了教育,盘点读者关心的、社会关注的、影响重大的扬州热点教育事件。     
  •        和以往的新媒体稿件不同,“国庆盘点系列”以《扬州日报》往期的版面和扬州发布曾经的新闻报道内容作为基本素材,从国庆日的版面、重点评论、工业、城建、文化、商业、教育等方面,回顾近年来扬州的一系列发展变化。
           这些主题都是非常宏大的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该系列的制作,采取了以小见大、深入开掘的手法。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国庆盘点的第二篇,以那场很多人记忆犹新的关于扬剧的争鸣、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双胜利等重大事件为经,盘点这两年来以《扬州日报》、扬州发布APP为代表的扬州党媒评论,以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评论,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发出权威声音、引领社会舆论,彰显思辨力量。
           国庆盘点之《文艺范,最扬州!这些年,扬州
  • 挖掘:小中见大有乾坤
  •        本次国庆盘点的任务,来得很突然,布置后当天发稿,时间最宽裕的,不过是今天写明天发。最让人头疼的是,部分选题并非发布小编们熟悉的领域。
        怎么办?发布小编拼着啃硬骨头精神,从资料检索入手,通过关键词,从数百上千篇报道中,一点一滴搜集资料,再梳理线索、整合成文。仅寻找资料,往往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最不幸的是稿件没有通过,需要推倒重写。     
  • 打磨: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
  • 文艺向高峰攀登!》,梳理了扬州近年来斩获的艺术大奖,包括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清晰展现扬州文艺脉络。
           “这些年,我们踏踏实实流的汗”“这些年,你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追过的城……”“一个奖,一座城!”……主旋律的内容+日报版面+新媒体化的表达,使得这个系列既有高度,又极富感染力。
  •        为此,小编的早班拖延成了晚班,晚班一直拖延到第二天凌晨,交稿后还要随时准备再修改,白班晚班连轴转。往往前面一篇才通过,刚松一口气,又接到了下一篇的任务。
           1949年-2020年,从71年前的筚路蓝缕终于走到今日的锦绣辉煌,时间走过的每一个刻度都被历史记下。八组盘点拨动了扬州人的心弦,新闻真实的力量直逼而来,整个城市的集体记忆瞬间被唤起,一种共同的情感共鸣,为祖国华诞送上一份独具扬州特色与风采的礼物。
           付出终有回报。扬州71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巨变,经过我们的创新表述,受到了网友的认可,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肯定。
           今年的国庆策划给我们启发良多,只有创新不辍,才能平中见奇。只有充分地认识新闻的本质是“新”,才能挖掘到新的素材,才会在唱“四季歌”的时候季季有新意,使新闻报道不流于平淡和肤浅。
  • 返回目录
  •        我们深知,这组策划在执行中还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尤其在互联网表达上,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媒介融合,我们一直在路上。       
  • 佳作赏析
  • 04
  •        由江苏省《新华日报》旗下的交汇点媒体出品。该作聚焦于“长江大保护”这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任务,通过原音重现、虚拟游览把长江保护的重要性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长江大保护”主题虚拟班会的创意让习近平总书记化身班主任,台下学生是屏幕前的各位读
  • 6397公里的守护
  •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共有48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8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4件。业内专家对其中部分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时习之》转摘,与大家分享这些作品的体验感受和独到之处,相关视频请扫附后的二维码观赏。
  • 什么样的融媒作品
     能得中国新闻奖?
  • 者,营造了一种 “虚拟在场感”。第二部分,读者变为 “漂流瓶”,通过滑动操作,穿越长江,观看11个省市的孩子们画出来的沿长江景点,并通过互动聆听孩子们朗读的古诗词和当地的环境音。该作品的互动体验和虚拟在场感比较亮眼,属于各获奖作品中比较突出的,但内容的丰富程度相对不足,其中可以向读者再提供一些关于长江保护相关政策和目前发展情况的介绍,实现多方信息的补充。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由华龙网和新重庆客户端联合出品。该作以“跨越70年,平行世界的对话”为主题,通过烈士生前照片、抒情文本和对话视频与读者回忆了那段往事,并展望未来。作品中 “平行世界对话”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视频中,几位现代人和牺牲烈士们共处一个场景之中,互相交流时代的发展。让读者体会到无论过去现在,共产党人“初心”永不变。视频部分创新性的设置了双机模式,该模式下读者可以邀请他人扫描二维码,将视频中1949年和2019年的场景分别置于两个屏幕上,实现与亲友“互动”看新闻。该作品的“双屏”思路非常独到,将新闻与社交有机结合,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从而拓展了新闻互动性的有关实践。当然,作品中的两个章节的搭配不太紧密,文本与视频间有一定的距离感,体验感相对不足,但是其互动创意保证了该作品的独到性。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初心未变
  •        由《人民日报》出品,快手参与制作。作品把共和国70年的发展置于一条街道上。读者则身处火车里,通过滑动屏幕观看动画,回溯我国发展历程,使读者对国家复兴进程有一个“可视化”印象。该作品全程使用动漫画,并将我国历史上一些大事件,如:开国大典、奥运会等转化为大道上的场景,以移步换景法,把每一历史阶段都融入其中。同时,作品注重音画同步,在每一个时代范围 
  • 复兴大道70号
  • 内都会有音频配合,比如在改革开放部分就放入了费翔的“你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原声,使读者沉浸于时代环境中,拥有极佳的“临场感”。该作品技术水平高,滑动的效果也非常好, “剧场”感很强,把国家发展融入到街道的想法独特。其漫画的属性,又保证了作品的受众范围比较广大,实现了各年龄层的覆盖。当然漫画本身也会使得一些文本信息的呈现隐藏在各街道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目不暇接”。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由《长江日报》出品。该作聚焦于72位村民挽留驻村扶贫干部的故事。通过请愿书照片、村民录音、现场视频、文字叙述,四种形式展现驻村干部先进事迹。该作的交互部分“听心声”和“看事迹”设计比较出彩。在听心声的部分,该作把村民请愿书上的红手印设计成互动场景,点击一个指纹就能听到指纹所属者的采访录音,以此实现读者与村民隔空对话,使读者直接了解当事人心理。看事迹的部分,该作采取视频文字结合,用视频展示具体情况,并辅以文字介绍,避免了纯文字所缺乏的画面感。总体而言,该作一改地方新闻的报道常态,让扶贫选题更具可读性和互动性,实现了较大程度的飞跃。同时在报道结尾暗藏“彩蛋”,把驻村干部留下的消息放在最后,使读者所关心的内容得到充分报道。当然在交互方面,可以通过埋伏笔来吸引读者点击“彩蛋”内容,保证读者阅读完整新闻。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72个红手印,究竟为了留住谁?
  •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文汇报》出品。该作运用图文、视频、三维动画和AI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现上海解放70年的众多重要人物。该作通过绘制“五角星”即可进入体验。在这里,读者通过逐级“通关”了解相关信息。并在宇宙界面中点亮星星,了解每颗星星代表的英雄背后的感人事迹
  • 致敬!闪亮的名字 |
    “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群英展”
    邀你一起点亮星星!
  • 和辉煌成就。该作形式多样,在宣传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事迹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于这样的主流话题的一次展现形式的尝试,让相关话题具有更好的观看效果,通过互动性来带动读者的兴趣。当然,由于页面中先进人物事迹的内容比较多,加之设计了“平行时空”的界面转换按钮,使得在体验中有时会不小心分不太清楚两个部分的关联性。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由安徽新媒体集团出品。该作采取连环动画的形式,从三个地质小故事出发,展现了大国工匠朱恒银的工艺创新和探索。在动画之外,作品还加入了相关的文字内容、图片、音频等新闻素材,展示了朱恒银不同阶段的工作难点。该作最具趣味性的是读者可以通过长按按钮的方式,体验定向钻探的勘探活动,并且在勘探地层中包含了多个新闻信息,阅读起来较为轻松愉悦。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融合,使受众在看连环画的同时,了解到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苦。从体验效果上来说,该作使读者与媒介实现良好互动,动画美学效果非常流畅自如,信息穿插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整体上来说非常成功。但由于该作品是单线程的设置,向上翻阅回看部分内容时体验效果没有向下时那样印象深刻,一瞬间有一种“时空逆转”的感觉。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大国工匠朱恒银:向地球深部进军
  •        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华网和新华网创意工场联合出品。该作用简单的黑白两色展现了盲童铭晗的世界,六段视频,三个互动小游戏加上两条时间轴,共同为该作赋予丰富内涵。作品中,读者通过互动游戏体会盲童铭晗的生活困难,比如凭借记忆在琴键上弹出最简单的《小星星》“1155|665”,用模糊的双眼认出“床前明月光”这样的简单诗句。通过以上游戏,该作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 的理
  • 好在有你
  • 解残疾人生活,理解本条新闻的真正价值。同时,作品人性化的设计了“无障碍版入口”,实现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平等对待。总体而言,该作使用双线叙事和多种互动操作,把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困难性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大程度的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新闻对于受众的深刻影响。其中的六条采访视频内容,观看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点“慢”,但是其能让读者放平心态,更仔细的体会被采访者的心情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品。该作关注于“人民楷模”王有德的个人先进事迹,通过长画卷的形式展现他辛苦治沙的人生历程。该作的背景采用了毛乌素沙地的手绘版,通过长轴画卷搭配文字的方式,将四十多年间王有德治沙的故事串联了出来。该作中,读者通过向左滑动屏幕,使人物出现于画面中,并且随着手指划动,相关片段的文字介绍也从上方落下,使读者了解相关内容。该作还注重原声搭配,背景中添加了荒漠中的呼啸风声,同时还穿插一些人物原声,更使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了治沙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读者离新闻的主要报道对象有着更近的心理距离。但不难发现的是,其中文字的出现形式有些许重复,可以稍作调整。并且可以在最后加入的颁奖仪式视频前面再增加一些铺垫,避免读者观看时感觉突兀。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手绘H5·绿沙|“人民楷模”王有德
  •        由澎湃新闻客户端联合SINTH TONE出品。该作讲述日本遗弃化武受害者与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接触过程以及劫后余生的艰难生活。读者跟随箭头下滑,可以选择 “特稿”与“视频”两部分。该作品注重阅读感受,在描述受害者接触遗化武器后在身体上遗留下的特征时附上了一组黑白化处理的照片,在增强读者切身体会的同时也保证了阅读中不会产生过度不适。作品中还详细介绍了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的历史来源和各武器的治病原理、尺寸以及
  • 毒气余生
  • 受害者受伤情况,保证了内容的深刻程度。对比其他作品,该作互动性较少,只有两个选项。但胜在图文并茂,内容深刻。整体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体验感,让读者深刻认识遗化武器的危害。
           扫描下面二维码观赏       
  •        以上九篇本届中国新闻奖 “融合创新”作品,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可互动性”成为一个主要创新点
           大部分作品不再局限于文字、音频、视频的融合,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深度互动上。比如《6397公里的守护》、《致敬!闪亮的名字》,都聚焦于实现用户的高度参与感上。作品中有很多可交互点,交互内容需要读者亲自操作才能体验和观看,否则就获取不到。这使得信息获取成为了某种形式的双方的“互动”,新闻不再仅仅是单向传输的事物,而是一个互相决定的事物。
           “沉浸体验感”成为了融合新闻创作的关键点
     部分作品的音频、画面完美的贴合于场景的转变,实现沉浸式的体验。比如《复兴大道70号》、《大国工匠朱恒银》、《手绘H5.绿沙》三个作品,将新闻变成一种剧院,读者成为了观众,整个作品完全转化成为了一场“舞台剧“。读者在其中能够感
  • 总结分析
  • 返回目录
  • 受到或是历史剧一般的时代洪流转变、或是主人公治沙生活的艰苦。让读者从文字走向画面,在新闻中体验更加真实的情感。
           “地域性“是这些融合新闻的一个突出要素
           很多融合作品聚焦于本地新闻,地方媒体通过报道地方相关的消息更贴近于目标用户。比如:《72个红手印》、《2019对话1949》的作品就是聚焦于本地发生的事情,融合新闻的地域性设想帮助地方新闻提升了一个层次,让当地读者对于地方新闻报道产生新奇感和亲近感,帮助地方新闻实现更好的传播。
           综上,这三大要素是 “融合创新”单元奖项对于未来融合媒体作品的一个展望和预判。在互动性、体验感和地域选题上融合媒体可以做到比传统表达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于新闻传播业态的 “革新”。
                       来源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他山之石
  • 05
  •        深度报道是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是媒体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媒体资源实力。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主流媒体更应在深度报道上出彩,彰显其特有的权威价值。
          多年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纸媒姑苏晚报一直有开设教育专题栏目、刊发深度稿件的传统,从《大话教育》到《新闻CT》再到《新蕾观察》,
  • 一个核心,做精做强阅读内容
  •        借力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型思维模式,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教育报道进行了创新探索:从纸上的新蕾观察专栏到线上的新蕾内容传播再到线下的新蕾活动品牌,苏报人不断创新宣传方法手段,在实践中持续提升舆论引导力。
  • 苏报教育报道:
    从纸上到线上再到线下
  • 变化的是栏目名称,不变的是媒体人力求精品的初心。尤其是2019年《新蕾观察》栏目“诞生”,主要由苏报教育融媒中心的记者们执笔,至今保持着每周一期的见报频率。记者们或从国家、省、市等层面发布的教育类新政出发“从上而下”寻到落地点,或结合平时采访中的新闻事件“从下而上”展开综合性思考,或根据近来网络流传的热点、热词进行实地探访,努力在新闻的“第二落点处”为读者奉上更有价值的阅读信息。如《统编教材来了,如何打开新学期》《“云毕业”缺失的仪式感何处寻》《瞧!“95后”教师来了》《学生早餐“风向”变了》等等,篇篇引人入胜,为读者送上“苏州教育”的真实画像。
          《新蕾观察》专栏成了苏报教育融媒中心记者“走转改”的练兵场,一期期精心采编的稿件让每周一的姑苏晚报附着一份教育民生大餐,其中几期稿件还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好新闻、苏州新闻奖等奖项。《新蕾观察》专栏不仅获得苏州教育条线的认可和读者们的点赞,也在被其他媒体、政务平台
  •        若说生产原创精品内容是主流媒体的“基本功”,那么面对移动网络时代的新挑战,主流媒体要把牢阵地,必须不断“修炼进阶”。
           2017年8月开始,苏报集团推进融媒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整合生产要素,打通不同平台、部门,共享资源,重塑流程;同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创新,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入新闻采集、制作、传播全过程。基于这样的背景,新蕾品牌对教育新闻的生产、传播及整合,不再局限于纸上的文字,开始在线上大放异彩。
           平日在准备《新蕾观察》栏目稿时,记者会在采访中一并收集图片、视频等素材。栏目稿见报后,苏报集团引力播APP以及集团下属官微“姑苏晚报”“新蕾融媒”会同步推送,并配以更丰富的采访图片和视频。这样,深度新闻不但有了多渠道
  • 一种联动,打通多维融媒资源
  •   的转发中不断提升着影响力。       
  • 传播途径,内容也更加形象更加丰满。值得一提的是,新蕾融媒微信公众号主要服务的是4000多名苏报新蕾小记者群体,每次推送原创内容,皆会在线上引起小记者的强烈共鸣。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小记者还经常一起加入采访队伍,如《复工后的家长伤透了脑筋 幼儿“家里蹲”困局如何破解》一篇,便邀请了小记者一起搜集问卷调查数据。
           优秀的融媒新闻需要团队的合力,而且合作不仅在单个部门内部。2019年4月,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苏州举办,苏报教育融媒中心提前做了策划方案,考量了集团各类适合的融媒资源,多个部门联动,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融媒报道,纸媒、直播、视频、文创、H5小游戏等丰富的传播形式,让这场盛事在全国万余名来苏展演的师生心中永远“定格”。     
  •        除了线上开花,苏报新蕾同步尝试在线下落地,并于近年来逐渐被塑造成苏报集团乃至苏州市的未成年人活动特色品牌。
           如今,苏报新蕾小记者实践活动全年度开展,“新蕾哥”“新蕾姐”带领孩子们走苏州、访苏州、写苏州、爱苏州,每年服务过万人次;苏报新蕾读书会吸引了数千名爱阅读的少年们,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走近知名作家,与热销书作者面对面,也在一次次练笔中提升文字功底;小记者、小会员的作文被择优刊登在姑苏晚报新蕾周刊,朗诵作品也纷纷在引力播APP亮相;“引力播杯”苏州市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2019年活动点击量突破11亿,为引力播获取大量新用户,而随之制作的融媒创意产品则成了苏报集团新的营销点;2020年7月,江苏省“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在苏州启动,新蕾大记者牵手小记者走进有7条不同线路的社会实践亲子体验营,
  • 一块品牌,优质活动抓牢受众
  • 返回目录
  • 在“引力播”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图文直播,当日点击量超过30万,一周内回看点击量达到百万……各类优质的活动和服务获得社会广泛好评,苏报教育融媒中心也被评为2018至2019年度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来源:城市党报研究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