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西的路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吃溪溪的大妖怪
发布时间:2016-08-19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小兵哥哥

  •        洛 阳 城 市 道 路                            ——涧 西 篇
  •        提起涧西区的城市道路,除非你是土生土长的涧西人或是长期在涧西工作的人,还真难把涧西的街坊道路搞明白。笔者曾在天津路某大院住过五年,也仅对牡丹广场周边的道路略知一二,一次和涧西主管城建的王少波区长闲聊,发现他上任时间不长,但对涧西的道路布局总结得很到位,心里既佩服又觉得意犹未尽,空闲时就对涧西的道路名称进行了梳理,虽不是地名办的官方发布,但多少也能体现涧西在建国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展现洛阳城市文化的一个侧面。
  •         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实不然,涧西的路是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先规划后建设。众所周知,“一五”期间,国家计划在洛阳涧河以西选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有一拖、轴承厂、矿山厂、铜加工厂、柴油机厂、热电厂等项目,市政府提出“道路为基建服务,哪里有建设,道路就修到哪里”的指导方针,从 1954年开始,按“纬五经七”的路网格局先后修建为工业建设与职工生活服务的一系列功能性道路。从厂区门前道路
  • 向南依次为纬一(建设)、纬二(中州)、纬三(景华)、纬四(西苑)、纬五(联盟)路。从东向西依次为经一(长春)、经(太原)、经三(天津)、经四(青岛)经五(长安)、经六(郑州)、经七(武汉汉)路,五横七纵作为涧西新城的主干路固定了城市的形态和框架以及功能分区。建设路以北为连片的工业区,每个厂区有专用线与陇海铁路连接,方便物资和产品运输;向南至中州路之间为生态隔离带,中有大明渠收集大厂的雨水和生产废水排入涧河,景华路沿线三个市场(河南市场、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做为商业中心服务广大职工的生活
    ,西苑路以南为科研院校区,为大厂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因涧西地处秦岭半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954年修挖秦岭防洪渠,将洪水引入东南方的洛河,保证涧西工业区安全。
  •        建国伊始,这种工业区的规划模式在全国布局的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中均有相似之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是洛阳现代城市建设的里程碑,是洛阳由古都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标志,对洛阳城市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        
            城市道路的命名,不外乎要遵循可识别性、排他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原则,涧西区的道路命名,充分体现涧西特点、洛阳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现象。
  •         在主干路网形成后,政府和各大厂又逐步修建完善其它主次干路、支路和街区道路,七十几个街坊随之形成。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又新建或延伸建设一些道路,如南昌路、九都路、丽春路、瀛州路等,最终形成现在的交通体系。


  •        涧西的道路命名有一个沿革过程,大概到1982年左右才相对固定。还是先从五横七纵说起:建设路沿线分布有铜加工厂、轴承厂、拖厂、矿山厂及热电厂,是各大厂的厂前路,曾称纬一路、大庆路,最后定为建设路,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之意,再贴切不过;
  •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954年修挖秦岭防洪渠,将洪水引入东南方的洛河,保证涧西工业区安全。建国伊始,这种工业区的规划模式在全国布局的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中均有相似之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是洛阳现代城市建设的里程碑,是洛阳由古都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标志,对洛阳城市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954年修挖秦岭防洪渠,将洪水引入东南方的洛河,保证涧西工业区安全。建国伊始,这种工业区的规划模式在全国布局的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中均有相似之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是洛阳现代城市建设的里程碑,是洛阳由古都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标志,对洛阳城市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中州(西)路演变颇具政治色彩,当初按规划命名纬二路,由于中苏关系友好,一百多名苏联专家参与指导工业建设,即改为友谊路,1965年中苏关系破裂,又更名为反帝路,1982年命名时合并东端的黑龙江路(中州桥——医药大楼)、西端的八步路(重庆路——外国语学院)统称中州西路;景华路曾称纬三路、工农路,定名景华路,一取商业繁华盛景之意,二因隋唐西苑有景华宫在此附近;西苑路原为纬五路、联盟路、东方红路,后因途经隋唐城西苑旧址名之,目前是涧西人引以自豪的景观大道,东有牡丹广场,西有遮天蔽日的西苑路。
  • 林荫大道;联盟路当时规划为纬五路,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建成通车。听一位老涧西讲,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市里率先在涧西的中州路、景华路、西苑路上开通1路、2路、8路公交车,涧西人约定俗成,简称以上三条路为1路、2路、8路。有则笑话,姓黄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叫君,一日同赶8路公交车,车来了,儿子还在后面,父亲急叫:黄君,快跑,8路来了。路人皆笑。这是发生在西苑路上的事。

  •        涧西区南北向的七条主干路均由生活区通向厂区的道路组成,并以省会城市或著名城市命名,长春路——铜加工厂、太原路——轴承厂东门(已封)、天津路——轴承厂、青岛路经华山路——热电厂、长安路——拖厂、郑州路、武汉路——矿山厂,另外向西还有重庆路连接柴油机厂和矿山厂,是零号街坊的起点。
           

  •        除此之外,涧西的主次干道、城市支路、基本按以下规律命名,东西向道路以各省名称命名,如湖北路、辽宁路、吉林路、河南路、陕西路、甘肃路、新疆路、青海路(江西路、湖南路除外)等;南北向道路以城市或地区名称命名且分布在省份路名的附近,如河南路东西端的豫北一、二路,陕西路东西端的陕北一、二路,湖北路附近的宜昌街、湖南路附近的岳阳路,当然也有例外,郑州路、康滇路附近无规律可循,武汉路以西用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命名,令人记忆深刻。
  •        涧西道路命名还有一个特点,在各大厂之间防护隔离的道路是以我国的五岳命名的,从东开始,泰山路、嵩山路、华山路、衡山路,西部因有村庄没有规划道路,后来规划道路连接坦克路向南直通秦岭,遂以秦岭路名之。不用恒山,因恒与衡同音而弃之。有山没有水,怎能称得宜居城市?于是,临涧河西侧命名了长江路(现九都路)、黄河路、珠江路、黑龙江路(后被中州西路替代),东西南北的水都有了。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涧西的城市开发沿南昌路快速发展,城市道路有所增加,周山路向西可见周定王塚,丽春路取唐上阳宫丽春殿之意,周边有丽新、丽江、丽水路。南昌路、九都路沿线多为城中村改造,路名也就因地制宜,如寨南路、浅井头路等,给消失的都市村庄留下些许记忆。
  • 双此处进行编辑
  •        尤其要提一下向阳路的由来,联盟路两侧建有不少休干所,其中有个新疆休干所,住着一位老干部郭兴,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从北疆军区司令员位上离休回洛,老革命宝刀不老,焕发青春,担任洛阳市的老干部督导团团长,冲在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线,经常下部队、访工厂、走机关、进学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因此,在休干所门前道路改扩建时,将该路起名为向阳路。以现代英雄名字命名道路,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        综上,涧西区的道路名称与其它区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以洛阳的历史文化遗存遗产命名,如景华路、西苑路、龙鳞路、丽春路、周山路、瀛州路等,充分彰显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以道路周边地域性质而定,如著名的外国语学院周围道路取多种语言之意命名广文路,电厂路直达热电厂厂区,牡丹路和牡丹公园相得益彰,首开以花卉命名街道的先河,是洛阳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是以各省市名称命名,涧西区在建设初期,全国五十多个城市九百多个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数十万建筑与产业大军奔赴洛阳投入轰轰烈烈的建设,成为建设新洛阳的主力,这种命名方式既表示洛阳对各地人民无私支援的纪念、感恩,又表明洛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欢迎八方宾朋到此创家立业,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四是名山大川的借用,表达洛阳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设富强中国的决心和愿景。
  •        如今,洛阳四大交通枢纽之一的谷水枢纽站正在规划设计中,城市轨道、城际铁路、宁洛高速、西环城路、洛三快速以及城市公交将交汇于此,未来交通的发展将为涧西区人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涧西区的先进制造业、智能装备业、科技研发业的异军突起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必将使涧西区在城市发展中突飞猛进,再创辉煌。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八日                                     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