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之十三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郭龙江
发布时间:2017-12-0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尤其对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身感乏累时的片刻休憩,心感焦虑时的内心安宁,去触摸书中故事经脉、品悟书中文章内涵。《追风筝的人》无疑是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本好书,没有华丽的文笔,没有无病呻吟,却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长长的风筝线
           书的封面是一片空旷的黑色土地,笼罩在橘黄的夕阳染红了的天空下,一只风筝,一根长线,一个人影。该书讲述了12岁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故事,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阿米尔与哈桑情同手足,在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中,哈桑为帮助阿米尔赢得胜利、赢得父亲的肯定,保护追逐的风筝而被其他凶恶富少施以暴力时,一切都被蜷缩在角落的阿米尔看在眼里却不敢挺身。阿米尔被害怕和惭愧的情绪交织着无法面对,选择用栽赃嫁祸的方式陷害哈桑,导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一家被迫出走美国,随后父亲病逝、婚姻生活、写作生涯,一切趋于稳定,可如书中所言“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但往事会自己爬上来。”
           风筝是童年的象征,他怀念风筝系着的那段童年往事,也痛恨自己对哈桑的愧疚与背叛,这就像可怕的恶魔,在心头挥之不去。在良心的谴责之下,他鼓起勇气决心面对过去,去弥补曾经对哈桑的亏欠。带着罪恶感他踏上了那片伤痕累累的故土,寻找哈桑。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欺瞒了他大半辈子的事实,哈桑与他的血缘关系。虽然震惊,但他还是冷静的接受了。遗憾的是哈桑已经被塔利班残忍的杀害,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活着。最终,他艰难的从塔利班中解救并收养了他的侄子。他永远记得拉辛汗所说的:“这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迟钝的刀鞘,永远保护着刀的锋利
         “追风筝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或是友情与爱情,或是正直与善良,或是梦想与目标,我们义无反顾地追寻着,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在阿米尔的心中,风筝是亲情、友情与正直,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才能成为自我期许的人。
           书中最美“追风筝的人”在我心中应该是哈桑。他沉稳执着、不偏不倚的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行,出身卑微,却比出身高贵的阿米尔更加的懂事宽容。哈桑的世界,很简单,听着阿米尔说故事就觉得很美好,他平静地面对一切的得与失。即使被误会,即使受委屈,即使阿米尔背叛了他,他也宽容地接受,一生不抱怨,守候那个最初的阿米尔。他就像是迟钝的刀鞘,永远保护着刀的锋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话,让人不由自主的震颤,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温暖和感动。这是文章中最动人的句子,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横流,不变的承诺。 这也是阿米尔对哈桑之子说的话,为了赎罪,更为了这刻骨铭心的友情。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弥补曾经的遗憾,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弥补,有些人却视若无睹,逃脱自己内心的谴责,最终却陷入深深的泥潭 。多年后的阿米尔选择勇敢地承担应有的责任,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们也一样,应该勇于担当,直面人生,在点点滴滴中细细回味每一份苦与甜。
           我们的风筝也许折戟沉沙过,也许误入歧途,关键是我们是否一直秉持信仰,一直心怀希望,无数次的尝试与努力,让它飞得又高又稳。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