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档案见证幸福生活|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 长沙县委网信办 长沙县档案馆联合出品
- 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精神需求必不可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天,带你走进长沙县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旧时湖南城乡的庙会中,陶公庙会是规模大、影响远的庙会之一,此传统一直绵延至今。
- 陶公庙会
- 长沙县山歌
长沙民间流传的山歌,各有特点,唱法多样,它伴随着历代长沙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生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反映着长沙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流传至今。“长沙县山歌”是长沙人民的口头创作,是长沙人民用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生活、思想感情和促进生产及其它社会活动的工具,是长沙民间乡土文化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
金井绿茶制作技艺的历史文化,还可从一条茶马古道中找到源头。金井山区遗留的这条茶马古道始于唐代,当时金井山区的茶叶通过马帮小路与滇藏茶马古道汇合,经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到达西藏,最远到达尼泊尔、印度。
绿茶制作技艺
- 双江锣鼓亭子表演形式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长沙县原双江镇赤马村村民大多是由江西迁移而来,他们在江西车子的基础上予以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锣鼓亭子制作表演形式。当时为庙会等祭祀活动游行和行香时表演。
- 双江锣鼓亭子
- 北山布龙龙舞
作为龙的传人,长沙县北山镇明月村的人们一直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俗舞蹈。他们将“二龙戏珠”、“观音坐莲”、“龙腾虎跃”、“金鸡啄米”、“骑龙送子”、“龙灯会”、“九龙出洞”、“半边月”、“大牌楼”、“大五星”等10种舞龙技艺传承得尽善尽美,使得北山布龙龙舞在传承着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气息和意义。
腊八豆在湖南有两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且温胃去湿,营养丰富,味道独特,适合湘人口味。以之为原料所制作出来的腊八豆汤、腊八豆炒大蒜、腊八豆炒鸡蛋、腊八豆炒子鸡、腊八豆蒸排骨、腊八豆蒸腊鱼、腊肉等,均为湘菜中的佳肴。故腊八豆在湖南湘饮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很高的价值。
腊八豆制作技艺
- 长沙快板
快板就是我们俗称的“数来宝”,而长沙快板则是流行于我们长沙地区的一个重要分支这项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表演形式活泼,广受老百姓的喜爱。
滚灯车起源于明代。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双江兵祸和瘟疫盛行,荒无人烟。战乱中,江西人搬迁至此定居下来,于是成了当代双江人的祖先。永乐年间,皇帝昭告天下,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将与民同乐,举办观灯节。百姓闻此,制作彩灯、花灯送进京城参加灯会。
双江滚灯车
- 青山竹编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县的竹凉席盛极一时,几乎每家每户都编织,青山铺的“黄篾垫子”更是远近闻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篾编织日渐式微,传统工艺陷入失传的困境。
- 春华皮影
皮影戏,在长沙县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纸板形成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具有丰富的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长沙县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长沙县目前共有8个红色故居旅游景点,分别是: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许光达故居、田汉故居、李维汉故居、缪伯英故居、陈树湘故居、杨立三故居。
长沙县的红色文化
徐特立故居
杨开慧故居
田汉故居
许光达故居
缪伯英故居
李维汉故居
杨立三故居
陈树湘故居
全民健身阵地建设是基础,群众参与是关键。高标准建设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8个镇(街道)和黄兴会展经济区综合文化服务站、20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0余处村级文化广场、110个市级示范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悦艺空间”,广大城乡居民常年在这些阵地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人们的体育文化
李海兰老人一家开办“李中笑书屋”,至今已坚持36年,并免费每天开放。收到赠书后,老人一本本详细登记在册。
人们的精神文化
群众的文艺表演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享受生活,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 关注微星沙 读懂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