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增长法(团队建制是成功的保证)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北京赛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2-0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章 人才增长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第四章

  • 团队建制是成功的保证

         华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支由几十个人组成的年轻团队,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会议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他们来自公司不同的业务领域,很多人甚至素昧平生,但到了一起却默契十足。大家在一起时紧锣密鼓地分析问题、明确要求、制订计划、拟定分工、完成输出、互助协作……然后浩浩荡荡地开赴客户那里。

         实事求是地讲,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客户界面上人员的单兵作战能力,都不及一些西方公司。但为什么华为能攻城略地、一往无前呢?这和华为一线项目团队的工作文化和工作方式不无关系。

         团队成员心里会想:“华为这么多人,客户有任何问题,应该总有人能搞定吧?”其实,战胜任何对手都要经过两次考验:第一次是在内心里,第二次是在现实中。只有那些内心里认为会赢的人,在现实中才可能赢。华为通过项目团队运作,以组织的坚韧性克服个人的脆弱性,给大家创造了会赢的心理暗示,这一点很重要。

          在与客户交流时,华为采用的是车轮战术,即每个人就自己擅长的领域轮流上阵,这样就会给客户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客户会想:“华为来这么多人,对我们这么重视,这些年轻人很厉害,个个都是专家!”

          各自领域的“专家”就是这样依靠自己的战术与客户进行不同的交流,分工协作,既实现了交流的目的,又体现了专业性。如果客户对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华为项目团队每个人做一部分,很快就可以完成;而竞争对手因为人少,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华为在客户需求响应方面明显要快于竞争对手。

         这就是完备的建制对打胜仗的重要性。这就如同打仗,如果你有10个师的兵力,必须得有10个师长,至于这些师长是否胜任那是后话,因为只有先拥有了师长,才有能打仗的师长。因此,建制才是成功的保证。

         华为在开拓海外市场时用的也是这种方法。2000年,华为召开“欢送海外将士出征”大会,大批华为将士被派赴到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1907年,华为在莫斯科设立了办事处,探索海外市场拓展的经验,三年时间,华为才签订了一个38美元(卖了一根电缆)的合同;到200华为要全面拓展海外市场,但很多人连基础英语能力都没有过关,怎么拓展?如果用胜任或不胜任作为选派去海外的标准,那么华为估计选不出什么人,拓展海外市场也就成了空谈。

          人不放到一个具体的业务环境里,能力是不可能锻炼出来的。所以不管这些人胜任不胜任,华为都把人先送出去再说,建制先起来,活儿就有人干了。很多人是计算机或通信专业毕业的,而海外签订的合同多是“交钥匙”工程,建机房、铺光缆、竖基站、装设备等,很多活儿和专业根本对不上,大家只好边打仗边建设,先是聘请一些外部的顾问和专家来指导,然后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慢慢地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能力建在组织上

         华为就像滚滚洪流,裹挟着华为人不断前进。华为的每个部门目标压力都很大,因此越是能干的人,担子会越重。“打下五十万的仗,再给你五百万仗的机会,又打下来了,再给你另外一个实践的机会……”这句话就形象地描述了华为人才进化与业务进化之间的关系。

         华为有胜任任何岗位的人吗?没有!一个人才被安排到一个新岗位之后,肯定是不胜任的。到了新岗位,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刚刚适应了,有了骄人的业绩,结果又被提拔到了新岗位,开始了新挑战;即使是原地踏步,也会有新挑战和更高的业务压力如潮涌般涌过来不小心就会呛水。因此准确地说,华为没有胜任的人,只有跟得上和跟不上两种人。

         在这种非稳态的组织环境中,华为找到一种相对稳态的平衡器,那就是把能力建在组织上。

    人力资本增值的关键在于内部知识的复制

         华为需要人才,但不依赖人才。为了摆脱对人才的依赖,华为在2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人才密度的概念。

         2008年,中国开始发放3G牌照;2000年,华为就为决战3G储备了500人,可见华为在人才上的大手笔。很多人一听到人才密度,就会和成本联系起来,认为华为有钱,花得起。但华为的理念是:人力资源是资本,不是成本,资本是可以增值的。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增值?这就涉及什么是人力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人是活的资本,人的创造性可以通过知识的复制和传播来放大企业的价值。人才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复制会呈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知识所形成的巨大张力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推动企业规模增长。

         以华为的3G为例,虽然当时3G在中国姗姗来迟,但华为把30大规模地卖到了国外,在国外斩获了很多商用合同,为杀“回马枪”抢占国内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建网经验。

         一些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和内部知识复制太缓慢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是不重视人才和错误的人才观导致的结果。人才密度大了以后,看上去人才似乎有些超前配置,但适度超前配置人力资源就会带来市场机会成本下降,足以对冲人力成本增加。即使人力资源暂时过剩,也能在未来事业发展中轻易消化掉。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正循环是:企业在人才筛选方面不再投鼠忌器,有了更大的人才选择空间,也就更容易达成事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

         所以在这样的组织里,每个人既是人才又不是人才:说你是人才是因为只要你跟得上,就可以获得组织的认可;说你不是人才,是因为你不是唯一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每个人实际上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往前冲锋,不管你是真积极还是假积极,关键是要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达成公司期望的结果。


  • 华为增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