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舒尔茨与他的星巴克
三个因素带给星巴克优势。第一,从一开始,星巴克就只在最繁华的市区交叉路口开咖啡店。虽然这些地段租金很高,但非常醒目的位置给星巴克带来最自然的广告效果,过路的人不可能看不到招牌门面,看的次数多了,品牌信任自然就来了。当然,这一点早就是常识,从前人们就知道,没有太多特殊的。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为星巴克这样的品牌连锁店带来空前的机会。设想一下我们出国旅行的经历,不管到伦敦、米兰、新加坡,还是到里约热内卢、墨西哥,我们应该都没有时间,可能也没兴趣去了解当地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咖啡馆,更不可能特意去问哪家咖啡馆的咖啡更好、更合我的口味。因此,如果一看到那里有星巴克,很自然,我们肯定会去那里,因为我们熟悉它们的咖啡单、它们的咖啡口味,一进去就知道要什么,就像在国内的星巴克一样。换句话说,一旦国内的星巴克把我们变成了顾客,我们就成了世界各地星巴克的顾客,伦敦、米兰、新加坡、香港的星巴克就不必对我们做广告,我们已经是它们的顾客了。
第三个因素是星巴克在纳斯达克上市。1992年它的股票正式上市交易,也就是说,我们都可以通过买股票成为星巴克股东。许多人认为,向大众发行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是一个融资事件,如果我的公司不需要资金,好像就不必上市。实际上,远不是这样,公司股票上市除了融资外,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效果是巩固公司的品牌、增加公司的知名度。
在1992年上市之前,星巴克只在美国西海岸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地方的人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咖啡馆公司,更不知道它的咖啡如何。但是,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报道星巴克这家公司、介绍它的咖啡如何如何好。这就好了,还没喝过星巴克咖啡的人就好奇了,也想去尝尝,一下把星巴克咖啡变成时尚品了。股票上市之后,股价一天天上涨,这本身又使星巴克成为新闻的主角,使更多人对星巴克感到好奇。就这样,虽然星巴克没花钱做广告,其效果胜过广告。
星巴克的故事,不只是因为其商业模式才有意思,而且也因为创建该公司的舒尔茨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舒尔茨1953年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那里是贫困区之一。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爸爸开过出租车和卡车,也在工厂干过苦力活。他妈妈没有工作,在家照顾小孩。由于家庭困难,1956年,他们一家搬进政府救济的公寓房,孩子们依靠政府福利补助长大。
他上的小学、中学以及后来的大学都很一般,同学的家境也很穷。从12岁开始,舒尔茨每天早起送报纸,赚些钱补贴家用。在上初中、高中时,他经常在餐馆、制衣厂打工。为了赢得体育奖学金上大学,在中学他发愤踢美式橄榄球,后来得到北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去那里上大学。在1985年创建星巴克之前和之后,他靠的都是自己的奋斗,而不是父母的遗产,更没有任何权势后台。靠自己的努力,舒尔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非常普通的人也能在1992年,也就是他39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实现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