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社 阅读成果展(第三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兰亭社
发布时间:2018-05-08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微压共读 之 好书交换”优秀读书笔记评选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绵阳运维分部♥兰亭社
  • 第三期
  • 微压共读之好书交换
  • Apr.28

    2018


  • 阅读成果展


  •   转眼间,在这个星子闪烁、细雨娉婷的四月天里,我们携手走过了最后一期的好书交换。
      从春入夏,愿每月一本的书籍,给你的生活曾带来过些许的乐趣,亦或,在这个压力横生、躁动不安的环境里,曾给你带来过些许安宁。
      愿你,如四月般,轻灵。
      始终。
    from:兰亭社
  •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作者:杨盛
      这是一本名气非常大的哲学书,更准确的是一本哲学入门书,作者用有趣的故事、通俗的语言,带领我们去了解哲学、解开哲学的面纱。但一直以来,我对哲学类书籍总是心存畏惧,书架上虽然有一些哲学书,但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开他们,觉得还太早。但看了这本书我才觉得自己错了,不是还太早,是太晚了。
      作者乔斯坦·贾德是挪威国宝级作家,在哲学、文学和神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苏菲的世界》出版于1991年,问世后再版无数,畅销全球,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借一个14岁少女苏菲的视角,让读者跟随她的脚步去亲近哲学、唤醒好奇。
     哲学到底是什么?当苏菲第一次收到神秘的来信,看到上面“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时,我也跟着被唤起了好奇,哲学能带给我答案么?但跟着苏菲和艾伯特的步伐,从希腊哲学到文艺复兴,从现代哲学再到行动哲学,这一个个矛盾、递进而又重叠的思想、假说和理论,让我不禁怀疑“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对的?”
      从“形而上学”的亚里士多德到“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这无数思想的碰撞,这一遍又一遍说服自己去相信的过程,反而让我慢慢理解的作者的真意——“哲学的最大意义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或是终极问题的答案,而是希望我们要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过去的价值观都保持思辨的态度。”
      在西方大学里,推荐给大学生的十本必读书籍里,有一半是关于哲学的,最初我深感诧异,真的看得懂么?那些复杂的逻辑,分不清是理性还是诡辩的分析,真的能读的完、看得懂么?读完《苏菲的世界》,我终于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不是在这些书籍中寻找答案,不是靠这些伟大的人物来为自己指明方向,重要的在于过程,在于掌握那种保持辩证态度看待世界的思维。
      我们太过于习惯接受了,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一些似乎是正确的答案,然后不费脑子的去遵守、去执行就好。我们的大脑太爱偷懒了,如有选择一定会选择不费力的一边,但这真的是对的么?回溯历史,很多事、物、理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渐进的发展,接着在一个时间点迎来突然的飞跃,甚至完全推翻过去的经验,然后再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哲学包罗万象,是我们思想的操作系统,指导我们去思考、去行动,但这样重要的操作系统,我们不能简单的COPY了事,那样只会遇到无数的蓝屏。一些已知的、现成的哲学,可以成为我们人生操作系统的基础,但必须按照自己的思考、环境去更新、升级和打补丁,在系统无法适应我们需求的时候,更应该果断的抛弃,然后去芜存菁,安装新的系统,这没有终点,但永远会让你变得更好,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推荐者回评
    作者:栾音茹
      《苏菲的世界》陪伴了我的半个孕期,我曾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以哲学发展史纲要的分裂式章节让我在现实与虚构交织中辨不清真假,不停地回翻,想要找寻推理依据、证实当下结果,结果几次三番因难以厘清逻辑到恶心胸闷,被迫中止阅读,但又因一次一次地不甘心,最终完成了阅读。最终也只能说是完成,对于其中很多的哲学脉络仍未消化理解。
       但抛却其中的哲学史而言,其本身的故事仍给予我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在面对一些文学作品时,我仍会以《苏菲的世界》这种书中书的可能性来做假设,比如,在上一期阅读《会消失的人》时,我用《苏菲的世界》和《彗星来的那一夜》提供的思路对结局做了比对,找寻最后的答案。杨盛说,答案不重要,思辨的过程很重要。我赞同地不能再赞同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占比也是远远超过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但也不可否认是,答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啊!得到答案那一刻的满足,足以填满整个探索过程的虚无感!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根本,人类生来就在找寻“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终极哲学问题的答案,时至今日,从哲学演变而来各种科学,仍在解答着这些疑问。
       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哲学的发展是人类思考的拓展,朝着更丰富的可能、更大胆的猜想、更广阔的维度去探索。亦如庄周梦蝶,亦是对真假虚实的思考,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相同的问题,导向不同结果,无对错好坏,都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不同思考。  
      哲学,是一门思辨学科。我完全认同,在思辨中不断建立从未完整的世界模样。
  • 《苏菲的世界》
  • 阅读者:杨 盛
     
    推荐者:栾音茹
  • 作者:[挪] 乔斯坦·贾德 
        (萧宝森 译)
  • 《兄弟》读后感
    作者:舒山
     很久没有阅读《兄弟》这种类型的文学书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来回切换,似乎锻炼身体和陪家人散步的时间都没有,也曾多次想重拾大学期间对诗词的爱好,却发现完全没有了那时的心境。这次加入兰亭社抽到了这本书就硬着头皮读完了,虽然读的过程中有点反感书里的内容,但合上书的时候也有些感触。
     书中以宋钢和李光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主要描写了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面貌以及社会巨变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内容粗俗,情节荒诞,现举例一二。
     小时候的李光头因偷看女人屁股被抓,其中一个押着他游街示众的妇女发现了围观人群中的丈夫后立马又哭又闹嚷嚷着喊她丈夫抽李光头嘴巴,口口声声喊叫着不抽李光头她老公就吃亏了云云。让人惊叹于愚昧的人在坚持她所谓的正义道德的时候是多么的不知羞耻。
     宋钢的爸爸宋凡平是一位乡村教师,文革刚开始的时候他自豪带领群众游行呐喊,在桥上挥舞旗帜一呼百应的他简直就是人民的领袖。然而好景不长,在二天早上他因为是地主的儿子而被红卫兵逮捕批斗,也是在那个他曾经挥舞旗帜一呼百应的桥上,他带着高帽胸前挂着木牌被所有群众吐唾沫甚至是扇耳光。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如此具有戏剧性。
      年轻的宋钢正直、憨厚、斯文,是村里所有男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刘镇公认的第一美人林红爱着他。他们都在国企上班,宋钢每天骑自行车接送林红上下班的路是林红最快乐的时光,叮叮的铃铛声让他们享受着所有人羡慕的眼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宋钢失业,林红也陷入被老烟鬼厂长纠缠的噩梦。憨厚的宋钢经历过扛包、卖花、卖丰乳霜等所有的挣扎后,随着林红的出轨,他选择了卧轨自杀。失去宋钢后的林红对爱情绝望,成为了红灯区的老板娘。
     最后来说一下李光头,应该说他是一个自私、顽强且狡猾的人,从最开始拍卖林红的屁股吃上三鲜面,到追求林红的时候要求宋钢牺牲自己的感情,一直到最后他将林红勾引上床。这是一个出生最卑微的充满劣根性的人物,但在余华的笔下,他却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全县的GDP,为自己的色欲召开万人处美人大赛等,剧情荒诞。
     一部《兄弟》,写尽了文革时期愚昧人的疯狂和改革开放初期道德的沦丧,对我们过好当下的生活很有警示意义。

    推荐者回评
    作者:钱雄
     《平凡的世界》看了三遍,三天看完第一遍,后又细读了两遍。《兄弟》断续三天看完,不会再看第二遍。两者都充斥着无耐的悲,但前者属于有力量的悲壮,后者却是消极的悲哀。相比后者,就故事情节而言,我还不如喜欢《活着》。《活着》更悲,但至少展现出的是坚定的信念跟顽强的生命力,去恶趋善。
    大多人成年时都试图在思想和行为上划地为界,过纯粹简单的生活。但现实却不会让所有人如愿,可以保证自己不出界,但阻止不了别人越界。总会出现一些意外侵略甚者瓦解自己预定的世界,让自己处于一种无奈无措无力反抗的处境。生活没那么简单,单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就想获得奢侈的爱情更是妄想,最终只会错误演化成悲剧。还得具备一定“实力”作保障。
     在《兄弟》里,最喜欢的人物是宋凡平,爷们。让人想到《美丽人生》中的犹太父亲,拼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始终向心爱的人展示、传递美好的一面,自己却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痛苦。无论是生是死,都有一种气概,这种魅力源自爱,源自责任,源自对家人的保护。虽悲,但壮烈,让人感动,真汉子。
     宋刚林红这对夫妇,我觉得他们是所有人当中最为悲哀的。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清跟不上社会形势,温水煮青蛙,最后无力反抗,妥协到彻底失去自己,成为当初自己最厌恶的人。刚开始还为他们在一起感到高兴跟欣慰,期望他们一直美好下去。或许可以把他们的悲哀归咎于残酷的现实,但他们却不是完全不可以改变的。若是仅仅为了生计,为什么不可以开家夫妻店小饭馆或是水果店之类的,做点小生意学门手艺都活的有尊严,可最终死在“死要面子活受罪”上。宋刚身上之前还有很多亮点,高且帅,勤劳善良,有情有义,会做饭织毛衣,能写小说。。。。结婚后除了对老婆百依百顺再无其他优点。反而更显得愚笨,老婆撒娇看不懂,老婆落泪不会哄;没主见,懦弱,有了老婆断绝兄弟;无一本事,无一魅力,一个好女人怎么可能喜欢这样的人。喜欢之前的林红,忠贞刚烈,敢爱敢恨,有主见有思想。可惜受不住现实的逼迫跟诱惑,最终失去名节,背叛,乱伦,沦落为荡妇,不可气却为最可悲!!!
     李光头自14岁起就已定格了今后会是怎样一个人,小人,流氓,无奈,无耻,奸诈,有心计,凶狠,有仇必报,敢闯,敢拼,生存能力强,讲信义,知恩图报,为整个小说增加很多吸引力,增添喜剧效果,是整个小说的主线。挺喜欢之前的这个人物,直到他睡了他兄弟宋刚的老婆也就是他的嫂子林红,对此深恶痛绝,不可饶恕。他注定是一个悲剧,宋刚是他这辈子唯一对不起的人,也是唯一让他不能原谅自己的人,精神空虚!!
     李兰是个好女人,只是不懂当初怎么会嫁给李光他爸这样的混蛋,还跟他去玉米地。竟因她想起当年学校一些无知的女生,更有甚者还无耻无畏。
    小说中文革部分让人恐惧、义愤填膺,把人性折磨蹂躏的丑陋到什么地步,人性不能这样考验。这是一个错误的时代,悲哀的时代,野蛮的时代。小说中可以看到大多人丑恶的嘴脸:冷漠,看热闹不嫌事大,欺软怕硬,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人与亦云,恃强凌弱,装b半壶水臭显摆,无理取闹,无聊无趣……这种人什么时候哪儿都不缺,唯有做好自己,同时也要不让这种人影响到自己。
     文革后改革开放,一片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人们挣脱束缚,大展拳脚,物质开始丰富,精神却越来贫乏。喝酒,赌博,温饱思淫欲,主要是因为无聊,没有好好独处能力。培养一个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是多么重要,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还可以聚友,增知长识,打发时间,可以解决多少社会问题。
  • 《兄弟》
  • 阅读者:舒 山
     
    推荐者:钱 雄
  • 作者:余 华
  • 读《痛苦与狂喜》有感
    作者:栾音茹
      说来惭愧,我最近一次阅读传记类书籍,是在16年前,那时我正好小学六年级。每年暑假我都会按照惯例在姨妈家度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姨妈在一个小镇上开着一家小书店兼文具店,那个夏天,我就坐在书店的老式货架上,读完了《爱因斯坦传》和《莫扎特传》,仍记得,那时盛夏的阳光切割着我身旁的阴影,在我与店门口的车水马龙间画出一道明暗分界线。
      所以,在阅读《米开朗基罗传》之前,我所理解的人物传记,仍是小学生必读推荐书籍式的,简洁。就像我们小时候被问及理想时的标准答案:我想当科学家,一样。而现在,我可以认真地否定,我曾读过任何人物传记。
      就像阅读一本小说一般,欧文.斯通带领我们穿过时间的屏障,回到15世纪的欧洲中心——佛罗伦萨,找到了居住在安圭拉拉路上的博纳罗蒂家,一个13岁的少年,正沉浸在这座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世界级艺术中心中,感受着石头带给这座美丽城市的万千姿态。这就是我们殿堂级的雕刻家,同时也是画家、诗人的米开朗基罗,传记与小说不同的是,我们早已知道结局,或许也知道些许事迹,不如小说带来的惊喜,但一位真实存在的伟大人物,必定是用传奇书写一生,那绝不输给任何一部凭空的小说。而这部传记,用细腻的笔触、充实的背景、丰满的人物,让我相信,欧文在提笔那一刻,已然化身为米开朗基罗。
    我如同影子一般,悄悄跟在米开朗基罗的身后,跟随他一次又一次地穿过蜿蜒的本塔克尔迪路、路过雄伟的巴杰罗石头宫殿、抚摸帕奇宫殿外墙的石头、仰望圣弥额尔教堂高高的壁龛;看着他与家庭道义做斗争、与绘画老师基尔兰达约的争论、与塞提涅亚诺的石匠在一起时的平静、在雕刻花园里的自由与煎熬、在美第奇宫中的成长与阵痛……
      “想当画家,先得做个手艺人”、“不会自己打造鉴子的人是完不成自己的雕刻的”,甚至举起烛台偷偷解剖尸体,这些令人震撼的违背当时时代伦常的言论与事情,不停地鞭策着米开朗基罗。超前的思维、超前的认知、超前的审美,加上执着的心智,让他成为雕刻继承的天选之人。同时,传奇的美第奇家族正值“华丽公爵洛伦佐”继承,在他柏拉图学院里的思想碰撞,诞生出了人文主义新思想,对米开朗基罗、对整个欧洲而言,都具有深远影响
      在欧文的故事中,米开朗基罗的人生轨迹从未被孤立讲述,始终编织着文化发展和历史的车辙。要想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和共鸣,才能正在明白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说所著。
      很遗憾,在这个繁杂琐碎缠身的四月,我没能读完整部传记,但斯通先生耗时6年,用史料、访问、研究结果编织的《米开朗基罗传》,在15世纪的欧洲为背景的舞台上,为我们真实细腻地还原了米开朗基罗的传奇故事,每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那个时代气息。
      我仍记得,贝托多尔说“上帝是按一个人要承担的重量来创造他的脊梁的”时,我眼中饱含的热泪。


    推荐者回评
    作者:杨盛
      《米开朗基罗传》有厚厚的两本,但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一口气读完了。在读这套书之前,对文艺复兴三杰的了解基本来源于历史课书籍,对达芬奇的印象会深些,毕竟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太多了,“画鸡蛋”、“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黄金分割”、“飞行器”等等,随便一个都可以让不太懂艺术的人两眼放光的讨论上好一阵。但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呢?
      直观上,大家普遍觉得达芬奇是个不世出的天才,而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只是优秀的艺术家而已,但看完这传记,我明白了任何一个对理想有无限热情、渴望和追求的人,他们的成就都不可限量,他们的伟大都值得尊重。
      米开朗基罗最出名的就是大卫像,但他决不仅仅只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他热爱雕刻,梦想以雕刻为一生追求,为了更好的掌握人体的构造,他和达芬奇一样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偷偷解剖尸体,但命运弄人,因为竞争、政治和生计,他的雕刻生涯总是被打断,很多时候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依然留下了大量雕刻作品,美的让人难以置信,但作为一个伟大的雕刻家,这些虽然震撼,虽然励志,但还不够。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他被教皇所迫,为西斯廷教堂绘制壁画的经历。
    作为一个一心只想雕刻的人来说,他本能的拒绝了这项报酬丰厚的工作,但教皇的意志不容更改。在不得不开始绘画后,本来他可以在其他人的协助下,在1年内快速搞定交差,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是不完美的,他遣散了助手,在随后4年多的时间里,不惜付出了健康方面的沉重代价,一个人完成了500多平方米穹顶的壁画工作,换来的是传世杰作《创世纪》的诞生。
      一个整天和石头打交道的人是如何绘制出这样宏大的作品呢,现在看来都是个奇迹。一个只想雕刻的人,在那样万般不愿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择速战速决然后去拥抱心爱的雕刻,反而付出时间、心血和健康,去投入并不喜爱的壁画呢?在他开始创作的时候,心里没有金钱、没有利益,只有对完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态度,也只有这样心无旁骛的人,才能为我们留下那么多伟大的艺术瑰宝,才会值得我们世代传诵,不仅为那些佳作,更为艺术家们那些美丽的而伟大的人格。
  • 《痛苦与狂喜▪向石而生》米开朗基罗传1
  • 阅读者:栾音茹
     
    推荐者:杨 盛
  • 作者:[美] 欧文·斯通  
        (张晓意 译)
  • 阅读者:钱 雄         
     
    推荐者:钱 雄
  • 作者:[德] 埃克哈特·托利       (曹植 译)     
  • 《当下的力量》
  • 现现现变变变 
    更更更
    为为为
  •     抱歉    
        此书    
      被阅读者  
      严词  拒绝  
        出于    
      对个性的  
      尊    重  

  • 我们生活的意义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作者:钱 雄
     最开始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是南充分部的静姐,我立马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后来陆陆续续向身边的人推荐了《当下的力量》,但是很多人都不是很感兴趣。这本对于我来说,像一盏指路明灯般的书,我以为,对他人,也许不像我般醍醐灌顶,或多或少也会是有所助益的。但是很多人没看多久,便因为书中内容不知所云而匆匆地合上了这本书。
     直到遇到了《当下的力量》,一种开悟了的感觉席卷全身,之前在我脑中轰鸣的咆哮的噪声突然消失了,而我就在现在,用和平宁静的心感受着现在的一切。
     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去,写过《此生未完成》的于娟说过,名利权情,没有一项是不累的,却没有一项是可以带走的。所以,生命的本质绝不是这些。我始终相信,宇宙在由最开始的无到现在的有,存在于其中的事物之间有一个本质的联系,万事万物有一个本质的共性:灵性。
     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面对一些小风小浪,我们还可以咬咬牙,坚持下去,可是,面对大风大浪,我们曾经苦心经营的高楼被巨浪瞬间毁于一旦时,有一些人,心中仍然会有重建的火苗,可是哪怕是这火苗,在千万次的狂风暴雨中还能够星火燎原的,恐怕所剩无几。这个时候,我们会简简单单地把那些倒下的人归于抗压能力不行的一类,而那些艰难爬起的,会被我们冠以英雄的名号,倒下的看着爬起的,要么会自惭形秽,继续趴着,要么会热血澎湃,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一定要站起来,这种斗志是如此感天动地,所以,克服了艰难险阻,终于站起来了,可是,斗志毕竟是耗精费力的玩意儿,倘若站起来要花个十年八年的,那些先前充满斗志的,一样也还是趴着,不同的是,换一个地方趴着。为数不多自豪地跑到终点的,却不曾想,原来终点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鲜花美女,而是死亡的大门,此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回头看看过去的路,脚步匆匆,竟也没有留意什么。最终,他们低着头,走进那个刻着“死亡”的大门。
     回顾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在学校里,用成绩论英雄,在家里,无数父母也是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名列前茅,出人头地,甚至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谆谆教诲,你是全家的希望,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上了大学就可以有个好工作,娶个好媳妇……我们苦了一辈子,就盼着你能辉煌腾达,为我的脸上争点光。孩子懂事地点点头,爹娘,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孝敬您们,一家人在这充满希望的憧憬中卖力地活着。
     学习成绩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的赞赏,父母的欣慰,同学的羡慕,意味着一个光明的前程,尽管谁都说不清那个光明的前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既然人人向往,那我们也就跟着大家一起挤破头脑,往那个独木桥上赶吧……说到排名,肯定就有前面有后面,前面的同学自然是众人拥戴,后面的同学被自动沦为了低人一等,虽然谁都没有明说那是低人一等,可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家长失望嘲讽的目光,孩子们的头,在心里早已低下了。这些所谓的低一等人,有的累死累活拼命往前挤,梦想着成为前面的人,有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低一等就低一等,反正我也就这样了。成绩成了衡量我们作为一个人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可是在这种拼命往前赶的劲头中,带着如果不拼命,就被别人甩在背后的恐惧,遇到没有考好的情况,那简直是致命的打击,感觉对不起所有人,觉得自己很没有用,一次两次还能爬起来,可是,如果三次四次呢,我们小小的身体背负了太多的恐惧和压力,可是关于如何卸下,大家却很少谈及,而更多时候,老师和家长还唯恐这压力不够沉,是不是孩子还要继续加一把劲儿,而真正出现问题了,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也只是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句话是卸不下那千斤沉万斤重的压力的,具体怎么办,父母和老师也是一筹莫展。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拼命,喜欢用力,可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你披荆斩棘的时候,那矛头很有可能会朝向自己,伤到自己。政府从我小时候,到我长大一直呼喊着的素质教育的答卷却也只是被更多的同学会唱歌跳舞填满,可是,这就是素质的全部吗?
    经常去公司本部办事情,我看到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加班到很晚,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于像如此的奋斗吗?人生短短几十年,最长不过百年,奋斗没有错,但凌驾与健康至上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生命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自我价值不是名利权情能够定义的,那些东西,无法带来持续的满足,而只会让人朝着更大的名利权情扑去。我们要向内,发现自我的价值,那个不会因为外界的生命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价值,无论处在何种境况中,都能内心和平,宁静,充满喜悦地活在当下。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聆听自己的思想,此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痛苦。
  • 《鬼吹灯》
  • 阅读者:钱 雄
     
    推荐者:熊 文
  • 作者:天下霸唱
  • 很遗憾!阅读者未完成阅读

  • 推荐者说
    作者:舒山
     一直觉得,中华自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历史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必要认真读一读,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道精神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认真体会一番,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初衷。
     由于近代历史的屈辱,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解读方法论的原因,导致我们对自己伟大灿烂的历史文明产生了极度粗浅、片面的误解以致偏见。在这个壮阔的时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正视我们的历史才能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本书作者李晓鹏以深度还原历史的方式叙述了中国郡县制社会下的历史变迁,许多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与我们所认识的截然不同的人,比如太监魏忠贤和汪直,他们是正义和忠君爱国的代表,而一些所谓的贤臣却是满嘴仁义道德实际自私自利欺君误国的乱臣。
     总之,这本书的历史纵深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与勇气,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之灵魂,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历史走上复兴之路必修课。
  • 从黄河文明
    到“一带一路”
  • 阅读者:熊 文
     
    推荐者:舒 山
  • 作者:李晓鹏
  • 舒山《兄弟》
  • 钱雄《当下的力量》
  • 栾音茹《痛苦与狂喜》
  • 舒山—《兄弟》
  • 杨盛《苏菲的世界》
  • 点击图片参与投票

  • 3
  • 舒山
  • 《人间词话七讲》阅读者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经过网络投票,第二期优秀笔记得主是
  • 熊文
  • 刘芮
  • 2
  • 1
  • 积分榜
  • 王智敏
  • 栾音茹
  • 钱雄 
  • 杨盛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阳运维分部工会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 五月
  • 我们,《雪国》见!

  • 兰亭社将为大家带来全新的阅读模式
  •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