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37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1-11-1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37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时习之
  • 第137期
  • 2021年11月15日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龙虎榜
  • 10月红队、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无现场不新闻
    积极提倡新闻追踪报道
    让新闻更“有用”一些
    从两则爆点稿件看本地新闻如何发力
    继续唱好主角 不断挖掘潜力
  • 佳作赏析
  • 业务加油
  • 一线双创
  • 810字通讯获评中国新闻奖,赢在短实新
  • 给稿子“升温”靠什么
  • 全景呈现 全网传播
    深挖共情点才有感染力
  • Contents
  • 目录
  • 龙虎榜
  • 01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根据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评选标准,商业美食活动融媒中心被评为2021年10月红队。望各中心、部门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 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作品被评为2021年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出好产品、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02
  •        又是一年记者节。与往年相比,这个记者节少了很多鸡汤,多了不少沉重,全国很多同行或者前同行在追忆逝水年华,感怀从业初心,并且反思当前媒体发展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现场的失去。无现场不新闻,所有的奔跑都是为了在现场,或者无限接近现场。可喜的是,大家都在全力奔跑,有力保证了报纸的品质。这一周,同样如此。
  • 毛建国
  • 无现场不新闻
  •        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在增强“四力”中,脚力排在第一位,要想写出好的作品,要想成为好的记者,首当其冲的就是练就一双“铁脚板”。即便今天信息技术充分发达,沟通途径无限丰富,依然需要走到现场去。
           11月1日起,我省对所有汽车后排不系安全带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实施处罚。当天,两路记者进行了探访,一路跟着交警部门,对于执法情况进行了现场实录,带回了首日查处违法行为50余起的稿件。一路记者街头自行探访,不仅发现多数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而且抓到了车主忙着改膜应对检查的细节。此后,记者连续进行探访。
           立冬之际,北京已经下雪,扬城也进入“断崖式降温”。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发烧,疫情背景下,真可谓“冻不得烧不起”。记者走访了医院,请专家支招感冒发烧怎样防,大大增强了报纸的温度。
           当前传播语境下,在能够发力的地方一定要发
  • 到达现场
  •        稿件要有现场感,很重要的,就是抓住现场中生动的细节,写出来,写精彩。如果到达现场,带回来的报道依然是走马观花,或者只是到基层带回几份材料,然后当“文字搬运工”,这样的抵达现场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几天,看到国内一位名记者
  • 写好现场
  • 力。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这是党报应该发力也是能够发力的地方,我们拿出一个整版报道相关情况。扬大一教授参与的项目获得二等奖,由于获奖者还没回扬州,记者先发了一条消息。第二天,发了扬大教授的专访《科研这场马拉松会一直跑下去》,还盘点了扬州近年来的获奖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报道的厚度。
           两位获最高奖的院士是最耀眼的明星。记者蹭了下热量,采访了《两位院士的扬州缘》,跟进意识值得肯定。尤其是扬州大力建设产业科创名城,需要一些新刺激、强刺激。一点提醒,在并列出现两位院士名字时,排名先后应参照新华社报道。
  • 的话,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写出生动深刻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11月2日,最热的新闻,可能就是商务部鼓励市民储存生活必需品了。看到发布推出这一消息,本想联系有关记者做好跟踪,可第一时间发现,全媒体群里已有选题出来了。可见,大家的跟进意识很强。最终,我们发了商务部的通知和回应,发了有关秋冬蔬菜要不要储存如何储存的自采稿件。
           11月3日、4日,相继有记者对市场进行了探访。其中,11月5日见报的《超市暖心提示呼吁理性消费》,尤见现场功力。“乖,咱不抢了,好好过日子”……这是一家超市的提示。记者抓到了这个细节,由此出发反映整个市场回归正常,并且通过有关人士的话,反映出国民心态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年来,市场谣言还少吗,那些囤货不是成了笑话?从根本上讲,还是要相信国家,相信市场,相信主流媒体。稿件写到这里,角度有了,细节有了,高度也有了。
           周维忠被授予“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这是扬
  •        记者记者,是新闻事件记录者。但我们毕竟不是录音机,有闻必录、有闻全录,而是要带着问题意识,从现场中发现新闻,抓住新闻中最核心的元素。很多时候,我们的报道之所以没有深度,关键就是视野不够开阔,站位还不够高,问题意识还不够强。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真刀真枪抓招商引资,这理所应当成为我们报道的重点。11月2日,头版重点处理了招商引资擂台赛的公示。根据公示内
  • 跳出现场
  • 州首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因此放到了头版。估计有关方面会组织集中宣传,希望老典型能够写出新意。目前的头版生态,以项目、产业、科创等为主,但并不代表人物典型、基层故事等不可以上头版,关键还在于“有没有、优没优”。如果能够进行深入采访,拿出有血肉见精神的稿件,当然能够上头版,乃到当头条。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传统武器,现在典型报道少了,有点遗憾。       
  • 容,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一些项目,过去没有报过,现在有了线索,可以补报一下。还有,高邮、邗江、经开区拿到了流动红旗,为什么是他们,他们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有必要把典型报道出来,推动全市“擂台赛”上论英雄。
           这段时间,教育“双减”是热点中的热点。“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园有什么变化?11月2日,《“双减”怎么减?学校这样做》进行了回答,难能可贵的是,稿件提到了家长的一些焦虑。当然,家长焦虑远远不止于此。比如说,现在放学时间延长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中午吃不饱、晚上肚子饿,这个问题是否存在,如何解决?11月4日,教育条口拿出了一篇相对重磅的稿件。放学晚了孩子肚子饿怎么办?作业减了学习质量能保证吗?报道紧紧围绕这两个核心话题,进入了采访,给出了答案。对于“在校时间延长,老师会不会太累”,有关学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支招、鼓劲、打气,这多少有些“虚”,中气不足。也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系统,对“双减”的呼应与适
  • 返回目录
  • 应,是一个长期过程,还会有更多新问题发生。
           古城保护是扬州一大亮点。包括仁丰里在内,我们围绕古城保护发了不少稿件,但大多浮于表面,碎片化。建议相关记者看看5日“幸福运河”版面推出的一篇调研文章,试试能不能从中找到角度,做一篇创优稿件。 
           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关于美食的稿件发得很多。有两点与大家商榷,一是提到扬州美食,是不是只提文思豆腐狮子头?这确为经典,但美食是发展的,可以更多关注美食创新。而且,单靠文思豆腐狮子头,扬州美食做不大;只报文思豆腐狮子头,读者会审美疲劳。二是扬州的红烧猪头,总有文章大段提到出自法海寺的和尚。首先,这是传说还是实证?即便可以找出朱自清先生的《扬州的夏日》,但先生当年也有可能只是道听途说。其次,即便这是真的,作为党报能不能报?如果党报报了,那就是定论,有没有考虑到可能在宗教界引发的风波?而且,我们不能忽视朱自清先生发表文章的时期和发表的刊物。现在行不行,发表在党报上行不行?     
  •        10月31日—11月6日这一周,晚报新闻报道丰富多彩,在重大热点事件上积极引导,民生报道拓展视角、延伸触角,在一些新闻的处理上,采编联动、持续追踪。
  • 肖德林
  • 积极提倡新闻追踪报道
  •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多点爆发,11月3日常州出现疫情。张宝娟书记要求扬州全市上下“全面进入紧急状态,闻声而动、争分夺秒,全面从严落实各项措施”等。晚报每日在A3版对疫情动态进行专题化处理,提升视角,着重本地,文图并茂,提醒读者响应号召,进一步提高警惕,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扬州电工周维忠成为扬州首位全国道德模范,意义重大,也契合扬州当前文明创建的宣传。晚报进行了突出处理。在编发消息的同时,又联系记者补充了一篇人物通讯,丰富了人物事迹。虽然是一位老典型,但新的当口,他的故事值得再次重温。头版处理时,在灯泡里叠放照片,颇具匠心,也很契合主题。
           11月2日,商务部有关“鼓励市民储存生活必需品”的通知被片面解读,成为热点。晚报依据权威信息渠道,转发了商务部的最新回应——各地生
  • 热点事件,积极关注、引导
  •        民生报道的触角进一步拓宽,在多个选题的报道上,体现了采编联动、前后方合作的良好机制。特别是几个人物报道,令人印象深刻。
           “立冬”已至,迎来断崖式降温,在关注动态的同时,做好防冻防寒的新闻服务,采编人员配合,推出了“防寒手册”、重点人群如何防寒等,
  • 采编联动,拓展民生报道触角
  • 活物资供应完全有保障,引导舆论,以正视听。随后,记者实地走访,刊发了两篇现场新闻,通过不同人群现身说法,有效引导了舆论。对这类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在新闻处理时一定要冷静,信息源要权威。虽然老生常谈,仍然有提醒的必要。
           第17届扬州十大经济新闻人物选举结果揭晓,晚报以两个版体量进行了重点呈现。稿件从“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他们为什么行”等多重角度,对新一年度的“经济英雄”进行了深入解读,将当选者分类归纳为五个关键词,再现了过去一年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为扬州经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 每日不断,这类报道做得暖心又贴心。还有《春花为何纷纷开在秋天里》等深度稿件,有效地回答了读者关切。
           近期国考报名结束、省考报名开始,晚报进一步关注扬州职位报名动态,为本地读者提供了可操作的报考建议与指导。相关栏目常态化推出。
           继续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变化。11月3日民生类新闻较为集中。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将全额纳入监管,虽是落地新闻,但记者捕捉到了扬州落点——扬州已启动资金监管试点,令落地新闻有了本地化视角。培训机构监管层层加码,包括年底前完成“营转非”登记,这一行业的变动与转型值得持续跟踪关注。
           11月5日,“平凡人上头版”推出了扬州“茶干小哥哥”背后的故事,老鹅摊父女拍短视频帮身残志坚的他“带货”,播放量超37.7万次,茶干生意做到了全国,故事很暖心,也非常“晚报化”。这是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与普通人相互搀扶的故事,文风朴实,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记者是个有心
  • 人,从生活中抓出了新闻。这个卖鹅女与茶干小哥的故事,仍然值得关注与追踪。
           园林大师吴肈钊去世,他是当年瘦西湖复建的主持者,对扬州来说,有着别样情感。编辑发现线索后,及时与记者联动,采写了《一批吴肈钊珍贵史料曝光》,其中披露的吴先生所绘《二十四桥》绘图稿和《卷石洞天》设计稿,殊为难得,撑起了当日头版主图。处处留心皆新闻,这是采编良好联动的成果,希望这样的案例更多一些。
           81岁王丽堂回家乡授艺,指点“00后”曲艺新人,记者没有从曲艺领域的专业角度来写,而是着重写这位王派评话嫡系传人对家乡的眷恋、对曲艺新人的期许,81岁的名家与18岁的新秀对话,稿件有了一份厚重感。
           一批新政策、新规定实施,儿童疫苗开打、后排不系安全带开查,都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大事,11月2日的晚报均进行了充分处理、答疑。市区启动液化气钢瓶置换、电动车电池价格调整等新闻,也都紧贴百姓生活,并可继续关注。     
  •        新闻贵在有头有尾,持续关注,深度追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者也爱看电视连续剧”。读者最怕的就是报道开了一个头,迟迟不见后续报道。这周,有不少报道(版面)体现了持续追踪新闻的意识,值得大加肯定。
           抗美援朝老兵故事是近期热点,许多内容多是亲身经历,细节饱满,情感丰沛,有效地宣传了英雄主义、国家至上的理念,读者也非常爱看。11月1日,泰州抗美援朝老兵的儿子,欲替父亲寻找老照片上的战友,就颇引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去年本报与泰州晚报一次媒体联合行动的后续,体现了传统媒体的力量与影响。11月5日“口述 
  • 追踪报道,持续关注难能可贵
  •        《国内首条带伴奏的音乐公路开建》一稿,兼具趣味性与科普性,丰富了版面,令人耳目一新。同样,11月5日刊出的《这艘“大胃船”专吃垃圾》《追凶22载1998年的姐被害案,判了》等不少稿件,可读性都比较强。     
  • 史”版刊出的《51年前,我为英雄杨根思塑像》,披露了51年前的往事,1970年陈忠南等三人创作小组奔赴泰兴为杨根思塑像的前前后后,特别是对这尊塑像的立意、寓意都做了详细交代,也是首次披露,具有史料价值,许多细节,如下河摸颜料、百斤泥块砸落等等都让人深为感动,还特别对泥塑材料的选择做了详细说明,对我们一般读者有增长知识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版面,一个要点是口述自身经历(间接也可以),另一个要点就是“史”,通过个人经历记录、还原一段历史。无疑该稿非常契合“口述史”的版面定位。
           11月7日《两位院士的“扬州缘”》稿件从科技部门着手,报道了两位院士与扬州项目的关系,也再次宣传了扬州项目。这种紧盯新闻的精神值得肯定。这次国家科学奖的颁布,从不同侧面已经是三次发稿,对新闻题材就是要“吃干榨尽”“于无声处听惊雷”,虽然这几篇稿子还不是那样尽善尽美,但新闻报道第一任务是“及时报道”,其它在其次。
  • 返回目录
  •        近期“马上办”版面,每天的追踪报道都较多,如11月2日的新闻追踪就有4条,正努力做到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件件有回音。如《文昌中路这处路口已安装信号灯》,是9月14日报道《这两小区外斑马线可否设信号灯?》的后续,记者多次向交警部门反映,最终成功让路口装上了信号灯,受到市民点赞。追踪报道多,体现了记者一抓到底的工作态度,彰显了报纸的权威。11月6日A2版刊发的《新“红园”预计年底前开街》,似乎意犹未尽,仍然可以追踪。
           积极做好新闻追踪报道,既可以缓解记者无稿可写的焦虑,也可以为报纸提供更多鲜活报道。       
  •        近期,没有特别大的新闻战役和新闻热点,报道总体比较“平”,但“平”中亦有一些亮色:记者稿件的采访厚度和现场感强了,新闻的服务性增加了。尤其是服务性,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非常重要,新闻要好看,还要更“有用”,“有用”才有粘性,才能粘住更多用户。
  • 赵钢
  • 让新闻更“有用”一些
  •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创新是新媒体平台的事,欣喜的是最近看到不少记者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主动加入“求新”的队伍。以一篇小稿件为例:《视频│任你“72”变,也逃不过民警的“五指山”》是一篇有趣的政法新闻,更出彩的是文章配发的视频,让人耳目一新,以动画形式画出了嫌犯一路逃跑花式伪装的线路,结合《西游记》的BGM(此处小提醒,配乐也要当心,确保无版权纠纷),令人忍俊不禁。【自然之家·视频】《立冬了,鸡冠花依然红着》在制作上也有新探索,值得点赞。如今短视频配乐也受版权制约,记者开动脑筋,将字幕写好,采用软件配音,效果颇佳,值得推广。现在记者给稿件配视频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视频质量参差不齐。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之后,需要在质量上上个台阶,这两个新闻小视频的制作,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作为新媒体平台,扬州发布一直追求形式上的
  • 让呈现“新”一些
  •        商务部鼓励储备生活必需品,是这周(11月1日—7日)一个很大的热点。我们没有把消息一发了事,而是迅速落地跟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第一时间转发了商务部的回应《针对鼓励储存生活必
  • 让稿件“厚”一些
  • 表达之新,但一般都是在重大节点、重大主题、重大策划时发力,近期在日常报道里,编辑创新意识也有所增强。《深入推进美丽扬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我市将如何推进“美丽扬州”建设?编辑没有只把条口记者稿件一发了事,而是迅速跟上,制作一图读懂《建设美丽扬州,争做“美丽中国·水韵江苏”建设的示范》,与《实施意见出台,我市将这样推进“美丽扬州”建设》的稿件相得益彰,显示了创新之“美”,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围绕常态化防疫,新媒体产品的呈现也比较丰富,发布专门制作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加强防护不放松》《疫情防控,“三件套、五还要”,你做到了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 需品,商务部最新表态:供应完全有保障》以及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回应“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深夜,推出小布调查《扬城也开始囤货了吗?大可不必》,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引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次日,又推出一篇更厚重的报道《别慌!扬州物资储备充足,至少够市民吃15天》,记者探访了东区大润发、蒋王大润发,了解到超市方面储备充足,又晒出了市商务局提供的清单,库存加上正在调运的米面粮油,至少够扬州市民吃15天,有现场,有数据,劝服市民理性囤货。
           还有一批稿件,不再是浮光掠影的简讯,有了记者采访的厚度:《后排未系安全带开罚首日,扬城执行情况如何?记者调查……》,记者蹲守多处,探访仔细及时;《视频│大王路、华严路、尚书路、励志路……一批新路名陆续上路》,记者不光写了道路的情况,还写了新路名后面“有故事”,新鲜、有趣;《父亲遗留几十张抗美援朝老兵照片,他想物归原主》作为去年一篇稿件的后续,让泰州与扬州两地媒体再次联合起来,为遗存下来的抗美援朝
  •        新媒体平台对稿件的要求有自身的特点,常常需要更接地气一些、更贴身一些、服务性更强一些。有一些稿件,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主要集中在天气和健康两个领域:萍安健康《秋天蚊子为啥更
  • 让服务“多”一些
  • 老照片寻找老兵,引人关注,也很有意义;《“双减”推进正酣,扬城各学校有何变化?记者探访……》《延时放学延出一堆“问号”,怎么解决?》等教育类深度稿件,紧追新政实施的后续,回应家长关切有的放矢。《【视频】扬州有个全网都在等的00后“茶干小哥哥”,背后的故事很暖心》,小伙身残志坚持卖茶干自食其力,素不相识的热心老鹅摊父女为了帮助他,拍短视频帮他“带货”,播放量超37.7万次,茶干也随着老鹅卖到了周边的江浙沪地区,甚至北京、广东、云南、四川等地。记者专门赶到酒甸采访了当事双方,并拍摄制作了视频,让这一感人的故事在新媒体上呈现更加立体丰富,可看性大大增强。  
  • 凶猛了?预计10天后将“消停”》抓得及时,有服务性,解开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其中专家关于秋蚊特性的介绍,也让大伙涨了知识。《寒潮已到,速冻模式开启!立冬立住了,扬州周一清晨1℃》,不仅有天气变化实况及两极反转情况,还有“三问寒潮”:寒潮过后,气温还会回暖吗?此次寒潮后会否直接入冬?未来三天天气情况如何?都是市民关注的问题,回应关切,可读性、贴近性强;寒潮来了,如何防病?《突来寒潮,医生教你这样防病……》及时邀请专家给市民支招,体现了较强的服务意识;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后,针对健康儿童免接种问题进行咨询的非常多。《扬州首家儿童预防接种咨询门诊专家权威解答来了!》非常及时,问答式解读简明扼要。《气温下降电动汽车续航缩水怎么办?试试这几招……》不但分析了续航里程缩水的几种原因,还有针对性一一支招,增强了服务性。《别囤太多了!自行用药、药品过期危害都挺大》提醒市民要注意家用药品有效期,不要盲目囤药。         
  • 返回目录
  •        最后有一个小呼吁,直播可以多搞一些:2020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摇号定序、抽签定房”活动备受关注,211户家庭喜圆“安居梦”。稿件刊发还是很及时的,值得点赞。如果记者与主办方提前沟通,能够进行直播,那就完美了。发布平台很欢迎新闻直播、能拉动下载的直播,希望各条口记者踊跃报送直播选题,提前和编辑部对接。
  •        11月5日,扬州一张手术室内拍摄的照片让网友“既笑又心疼”,一位医生的手术裤已经掉了下来,他不为所动,仍在专心做手术。网友留言:“裤子松了掉了全然不顾,笑着笑着又心疼了。”照片中裤子掉了的医生,是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90后”主治医师叶敬霆。这则新闻,成为近期晚报微信、晚报抖音号、晚报快手号等平台报道中的最大亮点。
  • 刘 雷
  • 从两则爆点稿件
    看本地新闻如何发力
  •        由于晚报微信的重点报道,晚报抖音号、晚报快手号的进一步宣传“加持”,全国各大媒体争相约稿、转载。先是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极目新闻、安徽交通广播、西湖之声、南方日报、浙江之
  • 媒体争相转载
  •        11月5日,晚报微信值班小编拿到记者采写的《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稿件后,第一时间编辑加工,甫一推出,即刷爆朋友圈。阅读量近4万+(微信二条位置),收获500多人点赞;晚报抖音号、晚报快手号也对该稿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创下近半年内单条稿件点赞量最高纪录。当日,该话题在抖音扬州同城榜阅读量达693.4万次,位居第一,截至11月7日冲至1027万,获赞13.8万。晚报快手号阅读人数977万,获赞17.9万。微博上也引起网友的热切关注,至11月6日,“90后医生手术时裤子掉了浑然不知”话题荣登微博热搜榜第二。
  • 引爆网络热点
  • 声、三亚日报、齐鲁晚报、劳动报、广州日报、新闻夜航、19楼、新晚报、杭州交通918、温州晚报、江苏新闻广播、黑龙江卫视、深圳晚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微信转载,紧接着交汇点、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荔枝新闻、封面新闻、九派新闻、新京报等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追踪报道。
           在吸引全国媒体关注方面,晚报抖音号、晚报快手号也同样产生较强的影响力,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九派新闻、封面新闻、温州都市报、金羊网、杭州网、江苏交通广播网、西安晚报等官方抖音号、快手号相继转载。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浪网、网易新闻、人民网、澎湃新闻、腾讯网、光明网、北青网等各大门户型网站、客户端也纷纷转载报道。网友参与火热,留言表达对叶敬霆医生的敬业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稿件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的头条,获5.6万人点赞,1.8万人点“在看”。     
  •        这两则本地新闻通过微信、视频传播后,为何能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并成为“现象级”的火爆产品?共同点在于都是落脚点较小的本地民生新闻,内容充满温情、体现服务。前者紧扣时代主旋律,传递出甘于奉献的精神;后者连接市民的点滴生活,强调服务性,突出人文关怀。另外,这两则本地新闻都引发了网友共鸣,前者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传播了一种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后者给网友一种及时的提醒,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枝黄花,但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它,视频直观地向网友
  • 作品因何火爆
  •        上个月26号,我们也打造了一款“现象级”短视频——扬州围剿一枝黄花,在晚报抖音号、晚报视频号、晚报快手号三大视频平台收获4500多万播放量。其中抖音播放量3701.5万、留言1.2万条、点赞10.6万次;快手播放量786.9万、留言389条、点赞2. 5万次;视频号播放量79万、留言91条、点赞1012次。     
  •        我们的原创稿件大多因题材缺乏,主题不鲜明,可操作空间较小,直接导致创意力度和传播效果不强。今后如何持续发力,打造出更多的爆款?
           首先,要学会第一时间抢抓热点。晚报微信在本地好稿缺乏,读者口味多元的当下,如何更好地为网友服务、更好地加强本地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好地扩大本地新闻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成为我们新媒体小编每天研究的话题。为打造更多的有亮点、有看点的稿件,值班小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挖掘本地有价值的新闻。为此,我们“向内求”,及时关注集团内部各大新闻平台,如:扬州发布、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网等,从中获得最新的新闻信息。同时,每天紧盯集团内的新闻业务交流
  • 今后如何持续发力
  • 传递出来,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正是对每一件“小事”的追根究底,折射出小到媒体大到城市的底色和温度。在信息泛滥、读者阅读疲劳的当下,有温情服务的新闻才会真正受到网友的欢迎。
  • 返回目录
  • 群,如:扬州发布采编群、学习强国供稿群、全媒体采访群等等,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一稿,就是值班编辑抢抓推送的热点新闻。
           其次,一定要把网友需求放在第一位。网友爱看哪类新闻,喜欢传播哪类新闻,作为新媒体编辑要做到心中有数。“爆红医生”和“一枝黄花”的成功就是满足了读者对新闻有趣、有味、可读等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再次,本地新闻的发力还体现在新媒体产品的时刻创新上,不仅内容上创新,表现手法和传播手段上也要大胆尝试。作品可以是记者采写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是经过编辑再加工后的稿件,一个目的,一切从便于传播、吸引网友关注为出发点。只有运用创新手法,才能吸引网友的眼球,杜绝网友审美疲劳。   
  •        揣摩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向学习强国省平台、总平台发稿,类似于揣摩别人,有的能看清,有的能说清,但有些则难以看得清说得明。现就值班一周来的用稿情况,对上级平台的喜好试作一些摸索探究。从发稿数据看,内容载体是视频独占鳌头,内容题材是三农和文化唱主角;从提升空间看,“我为群众办实事”稿件可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命中率发稿率。
  • 王玉龙
  • 继续唱好主角 不断挖掘潜力
  •        这周(11月1日—7日)扬州地区在总平台所上稿件中,视频最出彩:在视频、音频集、图文三种内容类型中,视频发稿占比54.55%;传统的强项图文稿件则居于次位,占36.36%;音频集为9.09%。从七大发稿内容分类看:三农类、文化类齐头并进,均占27.27%;经济、健康、人物、影视等,均为9.09%。视频在三农、文化、人物、影视等4个内容上展示身手。因此,无论在发稿载体,还是发稿题材,视频都是当仁不让、最受捧的主角。
           视频《江苏高邮文游台:桂花树下时光慢》勾起人们对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是一份对生活的恬静与浪漫的共鸣;《江苏扬州江都区:机场经济落地 农民致富“起飞”》展现了现代服务业在农村的萌芽,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前景;《江苏扬州宝应:老党员爱心护绿 “银发”燃余热》不仅展示了老党员的精神风貌,更展示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新价值观的形成。从总平台选用的视频可以看
  • 视频最受捧,“内容为王”积极健康
  •        从总平台选用扬州稿件的内容题材看,三农和文化是两大主角,这周两大题材发稿数均占了总发稿数的近三分之一。
           三农题材具体涉及到农民致富、农业丰收、特产助销等,内容门槛并不高,但也有一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标题要好,比如强烈的对比,生动的比喻等;二是呈现要好,都是视频呈现,形象直观;三是效果要好,就是助农效果要好,特产助销是学习平台常设栏目,但特产要是真特产、新特产,这样才能取得助农的好效果。三农题材是一座富矿,有许多内容有待大力开采,比如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
           文化题材则有非遗、楹联等稿件。《江苏扬州
  • 两大内容出彩,多“好”叠加丰富表达
  • 出,充分贴近生产生活,在“内容为王”这个主基调下,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领,生产积极健康的视频内容。         
  •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出的栏目“我为群众办实事”,来稿丰富,发稿也较多。好的方面是各地确实办了一大批民生实事,不好的方面是有些作者把这个栏目当个大筐,什么都往里装,更多的问题则是采写走偏、不到位。
           如何保证“我为群众办实事”稿件不走偏、写
  • 把握“三个要”,提升办实事发稿率
  • 江都区新和村:光阴在制笔作坊静静流淌》讲述了一位老者制作毛笔60年的故事,但标题并没有这么直接,而是用光阴作主语,制笔是状语,用颇有文艺范的标题,突出光阴的流淌,来体现非遗文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历经千年光阴而能得以传承,并能继续这样静静的光阴,才是非遗的生命力。《楹联观景·扬州瘦西湖徐园联》是近期众多登上省平台和总平台的楹联稿件之一,之所以命中率高,来自扬州丰富的楹联文化及作者的丰富表达,或通过楹联赏析历史文化,或通过楹联带你游览景点,或讲述楹联创作及书写背后的故事,可谓多姿多彩。 
  • 返回目录
  • 到位?首先要把握大方向,要准确聚焦五大实事,即“五个着力”——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其次要做实稿件内容,不要从表扬与自我表扬出发写稿,要从总结办实事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出发,站在地区、行业的高度,从群众的角度选取素材,写出可学习、见实效,有观点、有做法的内容。同时,不要把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该做的事拔高成办实事,更不要把一些实事简单化为花钱就能办成的事。第三要发挥引导作用,这是更高的要求,也是学习平台应有之意,一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把握群众观点、人民观,二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三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得更好。        
  • 一线双创
  • 03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凌 鹏
  •       扬州疫情期间,省里兄弟市近5000名医疗、公卫人员星夜驰援,与我们携手战疫。9月6日下午,驰援扬州的第四批医疗队员离开扬州。爱要大声说出来,感恩不但常记心头,更要以最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抓住这一契机,扬州发布整合各方资料,制作推出了《“扬”光正好 感恩有你》系列融媒体作品,表达扬州人民的感谢和敬意。这一产品也获得了全媒体中心9月创新作品(好界面)。
  • ——《“扬”光正好 感恩有你》系列
    融媒体作品创作感悟
  • 全景呈现 全网传播
  •        9月5日,扬州发布编辑部接到任务,为全省来援的12个兄弟城市分别制作一条融媒体作品,全景式再现他们在扬州战斗的过程。新媒体产品既要有全景高度,又要有细节温度,时间紧,任务重,融创中心经过头脑风暴,确定以海报+图文+视频的形式,先确定模板,再由编辑分头制作,以确保较高的质量和形式的统一。
           首先,这组海报的设计经过了多轮构思,最后定下“‘扬’光正好+相关城市”的格式,定名为:《“扬”光正好 息息相“通”》《“扬”光正好 万物复“苏”》《“扬”光正好 把酒“盐”欢》《“扬”光正好 清风“徐”来》《“扬”光正好 “常”来常往》《“扬”光正好 “锡”望在前》《“扬”光正好风华“镇”茂》《“扬”光正好 温暖有“宁”》《“扬”光正好 心“淮”大爱》《“扬”光正好 心手相“连”》《“扬”光正好 鸿雁传“宿”》《“扬”光正好 
  • 感恩海报 妙在一语双关
  •        与12张感恩海报一起刊发的,还有12条感恩系列图文故事。因疫情防控要求,前期关于外地医务人员驰援的相关新闻报道不够充分,缺材料、缺图片、缺视频,等跑口记者连线采访,显然是来不及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新闻聚合”的形式进行报道。
           新闻聚合是从已公开的各种来源获取新闻素
  • 新闻聚合 贵在全景呈现
  • 福“泰”安康》。
           从海报作品的标题命名上看,前一部分,“扬”和“阳”谐音,契合疫霾散去、阳光普照、举市欢欣之意;后一部分选用含有祝福之意的成语,清新典雅,富有文化韵味,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又将各城市名称嵌入其中,一语双关,凸显扬州和12个兄弟城市心手相牵、同舟共济的情谊。从海报图片元素看,选用扬州和兄弟城市的地标建筑,比如感恩泰州的海报主元素为测海楼与望海楼,感恩淮安的海报主元素为文昌阁与镇淮楼。
  • 材,在重新塑造后再以一种浓缩的形式单独重新发表。为了搜集素材,编辑对扬州发布客户端、省媒、各城市当地媒体以及当地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的网站、公众号进行“全网搜索”,然后确定提纲、选择素材,并进行制作。以徐州篇《“扬”光正好 清风“徐”来》为例,编辑检索发现,9月4日,“徐州卫生健康”发了一条推文《再见!扬州》,作者是徐州援扬州一位医务人员,文章情真意切,十分感人。疫情期间,扬州发布客户端还刊发了《徐州护士情侣共赴扬州抗疫,通勤车上求婚感动众人》的报道,也令编辑印象深刻。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个故事被浓缩进感恩系列的图文、视频报道中。
           《“扬”光正好 万物复“苏”》中,吴门医派辨证论治、流调人员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记录了苏州医疗队的坚守与努力。《“扬”光正好 “锡”望在前》中,重症救治“尖兵”、抗疫“中医勇士”、抗疫前线“侦察兵”,核酸采样、检测“天使”,院感防控专家等一起亮相,展现了无
  •        为了扩大《“扬”光正好 感恩有你》系列融媒体作品的传播效果,扬州发布通过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人民号”、澎湃新闻“澎湃号”、今日头条“头条号”等外宣平台进行了发布。《“扬”光正好 感恩有你》系列海报还登上了江苏学习强国平台。
           扬州发布微博、扬州晚报微博等也对该系列作品进行了转发,网友纷纷留言。网友“扬州李公子”说:在外人眼里,我们江苏是散装的,但在危
  • 全网传播 “扬”光温暖涌动
  • 锡“白衣侠”的专业精神。
           细节温暖人心。“泰”迅速、“泰”燃了、“泰”动容……《“扬”光正好 福“泰”安康》通过三个部分记录了泰州医疗队与扬州人一同抗击疫情的瞬间。“淮”念那些故事、“淮”念这些瞬间、“淮”念这些温暖……《“扬”光正好 心“淮”大爱》通过三个部分,用文字、照片、视频记录了淮安医疗队在扬期间的点点滴滴。       
  • 返回目录
  • 难之际,江苏“十三太保”能团结一致,万众一心,面对任何困难。网友“徘徊爱微暄”说:感谢我大江苏的十二个兄弟城市,感谢所有的白衣天使和志愿者,感恩有你!感恩有你们……
           统计数据显示,该融媒体作品全网阅读数超20万。       
  •        在众多抗疫作品里, MV《感谢》脱颖而出,成为9月创优作品,其获得肯定的原因,我想:一是推出的时机抓住了抗疫重要节点——9月9日,扬州全域低风险。《感谢》MV准点上线,收获好评无数,“泪目” “感动” “感恩”成高频词汇。二是作品深挖共情点,既有音频渲染情绪又有视频来讲故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冯庭如
  • 深挖共情点才有感染力
  •        其实,这部分作品早就开始谋划。
           8月9日,视频融媒中心和扬州著名青年歌手左炜取得联系,联合创作抗疫歌曲《感谢》。在筹划
  • ↑ ↑ ↑ 点击观看视频↑ ↑ ↑
  •        歌曲原唱、扬州著名青年歌手左炜留言:
  • 拍摄的头脑风暴中,我们认真聆听音乐,让想法自然涌动。听到歌曲高潮部分“真诚地向你道一声感谢,你的爱能穿越山水万千”,我们决定将MV定位于抗疫取得全面性胜利时,感谢援扬医务人员和感谢不懈奋斗、抗击疫情的社会各界力量。
           MV《感谢》分为两个篇章,上篇再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江苏医护工作者迅速集结、驰援扬州、奋勇战“疫”的真实场景。下篇展现了本地白衣天使们、志愿者、公安干警等社会各界力量“不惧危险、不辱使命、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和医者本色,同时传递了全江苏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
           作为叙事性MV,故事的感染力决定了整个MV的感染力强度。在前期素材收集过程中,我们采集到了一条抖音,拍摄了一个志愿者在电梯口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最后靠着意志力站了起来。我们迅速联系了视频作者,采访到了这位95后小志愿者,采集到了一句“我不能有事,有人在等我”的同期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瞬间感染了观者。正如
  • 返回目录
  • 有句留言所讲:“听到这句话,心里想说的很多,但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感谢”。
           为了强化MV的感染力,镜头的现场感十分重要。拍摄小组分工合作,跟拍各支援扬医务队的工作镜头,抓取了大量的现场同期声,帮助观者沉浸式感受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考虑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画面部分雷同,给观者造成视觉疲劳。我们注重挖掘细节“小故事”,8月13日是无锡医疗队队长王昌龄4岁小女儿的生日,因为援扬,每年都陪在女儿身边的他今年“爽约”了,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他给女儿发一条微信祝福。“爸爸你才休息呀,注意休息”,稚嫩的声音饱含了女儿对“英雄”父亲暖暖的爱。在紧张的抗疫一线现场,这个充满温度的镜头直击人心。
           一支MV从无到有并且具有感染力,导演、摄像、剪辑、调色必须通力合作,深挖共情点,无论是人间大爱,还是儿女情长,只要能触及“泪点”,都是强化感染力的好帮手。       
  • 佳作欣赏
  • 04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北京日报》2020年10月26日刊发的810字的通讯《丢失纪念章31小时后,老人获赠新奖章》获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二等奖,这篇作品赢在哪? 先来欣赏作品。
  • 810字通讯获评中国新闻奖
    赢在短实新
  •        采编过程:
           2020年10月24日下午,92岁老兵刘延珠在逛颐和园时丢失了自己的抗美援朝奖章,非常着急。25日,记者从微信朋友圈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公园和发帖人核实情况,在新媒体端连续发布消息,呼吁市民帮忙寻找。当天是重阳节、抗美援朝纪念日,又是星期天,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看到了北京日报客户端的信息,联系本报记者,表示能为老人提供新奖章。当晚9点多,记者带着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来到老人家,见证了新奖章的补发过程,随即完成了这次报道。这篇报道是该事件的独家首发。
           全媒体传播实效:
           报道除了在北京日报进行刊发外,还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北京晚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推送,当天成为舆论热点。在消息发布当天,“丢纪念章老兵获赠一枚新奖章”话题就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北京日报官方微博当日阅读量达9190万,7500多网友参与讨论;该报道同时被今日头条、澎湃新闻、新华
  • 网客户端等平台转发,总阅读量过亿。
           社会效果:
           采访老人获赠奖章的当日既是重阳节,又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让这篇独家报道有了不寻常的意义。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热搜榜也榜上有名。很多读者看到本篇报道后留言,向老战士致敬,为社会各界的热心点赞;同时高度肯定这篇报道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起到的作用。有读者说:北京日报的记者编辑也应当获得一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奖章。
           获奖理由: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遇到困难,广大市民牵肠挂肚,政府部门热心相助。这篇鲜活的新闻故事,反映了全社会关爱老人、崇尚英雄的时代风貌。
           报道充分体现了短、新、实,现场感强,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仅弘扬了整个社会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新风尚,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政府部门主动作为、未诉先办、快速高效为民办实事的新气象。
  • 返回目录
  •        此篇报道很好地把握了时、度、效。老人丢失奖章获补颁刚好发生在重阳节及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在此大背景下及时报道这一新闻,很快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让充满正能量的暖新闻得以广泛传播,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多方帮老人寻找奖章,也体现了党报记者的社会担当。
           摘自:长江公众号       
  • 业务加油
  • 05
  •        天气有温度,人体有温度。稿子有没有温度呢?
           回答是肯定的。稿子是有温度的。
           当你读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志愿军与敌人拼搏的壮举,你被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当你读穆青写的焦裕禄通讯时,焦裕禄忍着肝疼、一心为民操劳的事迹,你被感动得心都快碎了。
           ……
           这就是稿子的温度使然。是稿子里炙热温度感动了你,形成了“情生文,文生情”的互动效果。
          稿子的温度是如何形成的呢?给稿子“升温”要靠什么呢?有以下3个要素值得重视。
  • 给稿子“升温”靠什么
  •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曾说,一篇稿子里要有
  • 稿子“升温”,要靠一个闪光点
  •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个作者富有情感、充满激情,那他写出的文章必然是热情满满,感人肺腑。反之,如作者精神萎靡、没有激情,那写出的东西肯定是味同嚼蜡,没有味道。
           作者的激情从何而来呢?来自实际的工作、生活。人民日报一位年轻的分社记者总觉得自己的稿子“干瘪、无生气”,曾尝试在技巧方面改进,但不得其果。有次他问站长怎么办?站长回答:“多到现场体验”。
           6个字的回答,使这位记者找到了出路。从那以后举凡写稿他主动到现场去采访、去体验。现场火热的场面,人群的话语,使他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写出来的稿子也大不一样了。     
  • 稿子“升温”,要靠作者富有激情
  •        有了激情,有了亮点,有了故事,还要有生动的文字相配合。不要轻视了这一点,生动、精彩的文字能使稿子的温度骤然升高,感染读者。
  • 稿子“升温”,要靠生动的文字
  • 一个闪光点,这样记者写起稿来才“带劲儿”。
           闪光点,在通讯里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评论里,就是一个富有思想的观点。
           比如,写农家富裕的生活,辽宁日报记者不是一般地记述“现在日子好过了”的话语,而是通过一位大娘家里的“3个本本”(分红本、医疗本、购菜本)的实例来介绍。
           再如,写湖南省当年对袁隆平的表彰会,记者不是照老套写会议程序、讲话等。而是抓住现场的一个“让座”细节:省领导同志诚请袁隆平坐在前排椅子上。把通讯写得让人感到热乎乎的。
           凡此都表明,有生动感人的故事、细节,稿子的温度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比写多少华美词句要快得多!     
  •        请看人民日报一篇关于绿化的评论员文章(刊于1982年3月12日),在人们眼里,评论员文章一般好像都是“正襟危坐”,严肃得很。但这篇评论员文章却用生动的文字写出,给人极大的温度感染。
           文章写道——
           “请站到绿化祖国的行列,让我们共同来描绘绿色的画卷,这是祖国母亲对每一个儿女的召唤。”
           (批注:这里用的是“请站到.......”,没有用那种指令性的字词。让人感到很亲切!)
           “当你知道我国是全世界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时,你会感到与我们国家的地位是那么不相称;当你知道万里长江已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四大河流之一时,你会为水土的严重流失、自然生态的破坏而担忧; 当你听说吞咽着肥美草原的黄沙正在从西北地区向东南逼进时,你会感到再也不能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了。”
           (批注:3个“当你........”的排比句,把绿化的紧迫性写出来了,给人极大的触动。) 
  • 返回目录
  •        评论如此,写消息、通讯、特写也是一样。谁也没有规定新闻稿件的文字必须是“硬邦邦”的,必须是严肃的。其实那都是我们的一些惯性思维在作怪。
           毛主席历来主张报纸要“载些生动的文字”,多次指出:“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他嘲笑那些文章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稿子是否有温度,稿子是否“升温”,是记者写稿时的一个“坎”。这个“坎”能否迈得好,关键在于记者自身的修炼如何。
           来源丨华文融媒云微信公众号(作者刘国昌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