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意更加有黏性》读书分享
想学习怎么用这个软件,然后写了个读书分享试一下。编辑起来自然比写了直接分享链接麻烦,但不知道这样写的分享会不会看起来更方便。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共8页
- 本书作者:(美)希思
- By Denny
- 《让创意更加有黏性》
- 读书分享
- 1/8
- Part 1: 书名解释
- 黏性=易懂,易记及持久影响他人的思想或行为。比如,有个州的年轻人爱乱丢垃圾,屡禁不止。后来请了一个备受这类年轻人喜欢的明星代言,并把原本类似于“这里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宣传口吻变成了“嘿!别把这里弄乱”。这种酷酷的口吻更加合这类年轻人的口味,广告播出之后他们非但自己不乱扔反倒警告他人“嘿!别把这里弄乱”。从制造乱象到自觉维护,原因就是这个广告对于目的受众来说更加有黏性!
- 2/8
- 1. 简单---贯穿各个阶段,旨在找到故事核心并精炼,受众有相关的知识。2. 意外---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听---故事和固有的逻辑产生反差或有新颖之处---比如吃汉堡竟然可以减肥!3. 具体---让人听懂并记住(帮助人理解和记忆)---语言清晰明确、易于感知---比如“他7天靠吃汉堡瘦了30斤!”而不是“因为某种菌在XXX作用下他结合吧啦吧啦又干了某某事然后瘦了X斤”。
- Part 2: 如何更有黏性?书上的6个方法:
- 3/8
- 4. 可信---使人同意或相信---真实性,权威性和反权威等可以增加可信度---比如这个靠吃汉堡7天瘦了30斤的人不是广告的代言人,还真就是我认识的一个人!5. 情感---让人关心、在乎---触动受众的同情心,自尊心,恐惧,愿景等---比如我也想减肥。6. 故事---让人能起而行动---故事即模拟,教人行动的方向,启发人行动---我认识的那个7天瘦了30斤的人,7天里就只吃这个汉堡,最后竟然瘦了30斤!
- 4/8
- Part 3: 我个人感受比较深的点:
- 1. 创意要有黏性就必须要帮助别人理解和记忆,所以说话的时候要想别人理解你/顺着你的思路走,你就得贴着别人的逻辑思维去说,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2. 体验要做的简单。 简化自己的意思,让人更加容易接收。3. 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讲“具体”的那章:使事情具体,化抽象为具体。有些你认为已经很具体的数字但其实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 5/8
- 书上讲“具体”的一个例子我很喜欢,简化如下:问题:现在要保护占全省面积40%的稀有自然生态区,但你没有这么多钱全部买下后标记为保护区,你只能逐步保护。你会怎么做?方法1. 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每年买下2%的面积,20年即可全部买下。方法2. 将自然生态区按地貌景观分成X类,按紧急程度排优先保护顺序。每年5类景观。
- 6/8
- 方法1的数字很具体,但如果2%固定是200公顷,而刚好这一片区还剩下几公顷需要保护的没划进来呢?你多划一些就超出预算,少划一些这个生态就会遭到破坏,下年再划到它的时候说不定情况就更加糟糕,需要更多的钱来保护。然而方法2 就是选了最需要保护的生态区,并且这样在实际行动中会更加具体!不会让人对该保护哪里再次产生争论。
- 7/8
- Part 4: 最后:我观点中的本书优缺点
- 1.优点:书上举的很多例子很棒,让我认识到很多口号/理念等等不能深入人心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在受众的脑子里产生黏性。比如“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类话就属于抽象派。因为你还要受众去思考什么是优生,怎么优生。如果受众根本不知道,那你还得去解释,如果你没解释,那受众喊的再顺口也不过就是喊喊口号,不能让你达到真正的目的。
- 8/8
- Part 4: 最后:我观点中的本书优缺点
- 2.缺点:全书320页,手机阅读是4159页。但文笔或者说翻译或者说它本身黏性就做的不好吧,不是那么吸引人读下去。靠着我的强迫症断断续续用了大约一个来月的闲暇时间完成阅读。然而最后才发现,不需要看前面一章章的细讲,最后那几章就是作者特意的解释……担心他的读者看不懂……泪目......
- 以上。
- 感谢阅读❤
- by Denny/丹英2017.02.17“偷用”办公室电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