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者说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lishun
发布时间:2017-08-2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放映者说
  • 我 们 在 路 上
  • HOME共享家

  • 中国 长沙

  • 需求过度就会导致人跟地球关系的不协调。全球是一个系统,我觉得人类的意识很重要。前几年开气候大会,好像并没什么真正的进展。纪录片里讲了一个词我印象深刻,“together”,这很重要。但既然还达不成合作,也不必悲观,人可以用智慧去改变这个问题。电影里提到有个国家很穷,但投在教育上的经费很多,哥斯达黎加没有军队,却发展生态。我觉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用人类的智慧去改变世界。
    ——汪涵
  • 记得当时我第一次观看《HOME》,是在丰泉社区的书房,那天好像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是忘记了具体是什么。初次看时,只觉得整部画面太美而不真实,特别像是一部旅行风光纪录片,而我们人类正在摧毁这些美好。《HOME》在2009年上映,而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已经在2014年消失,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今年,作为在路上的放映者的一员,我选择在5月12日在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放映《HOME》,因为我想9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也是大自然在提醒着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那么脆弱和渺小。
    ——阿六

  • 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感觉很震撼!看到了很多美景,看到很多认识的抑或不认识的物种,也看到了很多环境问题,纪录片提供了很多真实甚至可怕的数据,能感受到拍摄团队的辛苦。影片上映时间比较久了,现在又有一些美景物种或许已经消失或者处于濒危阶段,环境保护等相关概念亟待被公众所了解,回头也会建议我的留学生们好好看看这部纪录片。
                    ——华东师范大学某老师

  • 第一次看到《HOME》是在共享家的志愿者公开日,第一眼的感觉是画面特别美,然后自己又找来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完整的看了一遍,除了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震撼,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地球上由于人类的出现产生了哪些变化,直到看完《HOME》,然后就一直很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部纪录片,前段时间在学校组织了一次放映,才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收获的话是终于明白的我的哪些行为能够对地球带来哪些破坏,从此环保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希望以后的环保
    活动都能够让所有人真正参与其中,切身的去体会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Charles

  • 《Home》是宏观的,它没有国界。这部电影真正的让我感到了这个地球的完整性: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它不针对,不追究是哪个国家的责任。而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与其讨论究竟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大,不如用这精力与时间,多做做环保。
    《Home》还有一点,是我们现在所忘记的:电影中不停的重复一句话:“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我们应着眼于剩下的那些。”谈起这个地球,大家了解的,更多是过去的破坏之惊人,而不是如何更加有效的保护这片土地上留存的那50%的雨林,那几百万种动物,那残余的臭氧层。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再惋惜损失,而是振作起来,保护明天的一片蓝天呢?
    《Home》让我觉得我不是在看这部电影,而是在读,读它的内涵。它让我会怀着一种圣洁的心情注视着屏幕,阅览一份震撼。
                                               ——许婷

  • 当你第一次看见这些冰川、海洋、高山和望不到尽头的原野,会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感,这种情感不是虚伪造作,也不是矫情悲观,是在看到自身的渺小而体会到的通过皮肤绷紧可见的从心到身的本能反应。对自然,人类始终应该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 如教科书式的纪录片反映了大部分客观的真实,我们生存的这个地方是怎样的,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怎样改造了我们的生存之地,好让生活看起来更加幸福甜美舒适惬意,物质欲望因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得到满足。可以填补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里像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这类最基本的需要,不能填补的是已经空洞的资源,面对污染和破坏,一切已经无法恢复原形。当弹性系数达到极限,生态圈的平衡就被彻底地破坏,拉伸到极限、而后断开。 人类的存在被缩小,自然景观被放大,对比之下,用一种更低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智人亲手制造的麻烦。全球变暖、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资源枯竭……早在生物学课本中出现了无数次的词汇和“病症”,用更直接的影像呈现在你眼前,即使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个体,你也是想做点儿什么的,你也应该做些什么的。从意识到问题开始,做些什么?比如多用环保纸袋,比如随手关灯这类简单的小事,用行动把环保的思想带给你身边的朋友家人,让孤独的个体变成群体的努力。 “要悲观已经太迟”在影片最后重复的是这句话。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既定事实已经形成,一方面是不少人不少组织已经行动起来。面对这两方面的客观事实,“悲观已经太迟”,但意识的觉醒和行动,放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太迟。此刻开始,践行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ro

  • 格陵兰冰层储存着全球20%淡水,一旦融化,海平面将上升7米。
    两极冰层变薄,覆盖面积缩小,阳光直射海水,海水温度升高,加速气候变暖。
    如果永久冻土带融化,将会释放比二氧化碳厉害20倍的温室气体——甲烷,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森林改为种植黄豆和牧场,95%的黄豆用于饲养牲畜,森林——变成了肉,抑或产油的棕榈树和造纸的桉树。
    What can I do for our home?
    从明天起,坚持纸张回收,从明天起,节约用水电气,从明天起,尽量绿色出行,从明天起,每日一餐吃素。愿你和我一起,为共同的家园出一把力。
    ——佚名

  • 影片以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地球发展到现在的现状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展示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以极其惊人的速度掠夺着大自然的资源,使得我们的地球家园满目疮痍,最终我们也都会自食其果,接受惩罚。
    地球很美,也很脆弱。影片的描述了正体现了这一句。我们正面临着无数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都是咎由自取。。。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来弥补挽救呢?影
    片后面其实也已经有提到:既然悲观已经失去意义,那就让我们一起,承担责任,珍惜手中的财富,运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们的智慧与努力,大胆尝试,积极应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奇迹,扭转现状。
    ——佚名

  • 影片是以故事讲述者的身份开始的,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实际的主题是唤起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回应:我们能为家园做什么?
    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悲观已经太迟,行动正是时候。这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息息相关。
                                          ——佚名

  • 第一次现场看到这么震撼的大片。今年参加了狮子会芝加哥年会,见到了戈尔,会上大家探讨全球变暖问题。狮子会七大项目里面有环保、饥饿,在影片中都有提及。影片给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大家都有能力去改变,为什么不立即去改变,还等什么呢?”我当了深圳狮子会两年环保主席。提倡节约,服务从社区、从身边做起。                                                                                                     ——李翔

  • 首先被纪录片中宏大而美丽的自然场面所震惊,然后就陷入深深的思考,人类,发展到现在,究竟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破坏,还心安理得的享用着大自然提供的资源,却自欺欺人的不去想究竟还剩下多少?
                                  ——陶勇

  • 看了影片,其实能够联想到破坏环境的事情就在身边发生。想起了家乡的桉树:爷爷的家乡,清远市清新县,矿物资源开采完了之后。大家开始种桉树。种了桉树,其他植物都不能再生长。自然环境被破坏。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自然都是互相关联的,每一环的失衡都会导致整体的崩塌。
    ——米

  • 总有把地球掏空的那一天,那时人类又该怎么办?
                                            ——师煜堃
  • 为人类繁衍生息场所的地球家园,是个古老神秘的生命体,我们的生命、生存行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致命的伤害。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民众认识到这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改变,革命、创新每天在发生。很震撼影片带给我的,还有思考我们能做什么?留给后代什么?也许是传递更正向的理念,也许是生活中每个环节的自我管理,其实可做的很多。
                                                  ——张菁

  • HOME 和 你 一 起 在 路 上
  • 还是想和你们
    一同做公益
    纵然
    翻山越岭
    烛火燃纸
    我们的步伐
    在公益面前
    又怎舍得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