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第六课(第四小组制作)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6-11-1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很长。很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创新思维第六课》                                                                                                      —By  group 4
  • 视频来电
  • 难道只能这样吗
    案例:“隐藏”苏伊士运河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运河,长约173公里,宽135米,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要道。
    1941年年初,由于英国远征军的参战,德军在北非战场上陷入了被动局面。为此北非远征军司令、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决定派出海军、空军部队对英国最主要的补给线苏伊士运河进行地面及空中打击。
    这一致命的招数无疑卡住了英军的咽喉。尤其是到了夜间,由于没有先进的雷达和夜视器材,英军对于德军频频实施的夜间轰炸显得束手无策。
    空袭的阴影笼罩着英军北非战区统帅部的每一个人。不知是谁无奈之下说了一句话:“要是能在晚上将苏伊士运河藏起来就好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看似痴人说梦的话,居然最终确定为一个作战方案——“隐藏”苏伊士运河方案。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事关北非战局胜败的艰巨任务居然戏剧般地落在了一个魔术师的头上,他就是英国最著名的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克林。
    在得到首相丘吉尔的批示后,马斯克林被授予英军中尉军衔,并着手实施“运河隐蔽方案”。然而真正动手干的时候,马斯克林却感到了力不从心。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迷惑敌人的假象,制订了一个又一个“隐藏”苏伊士运河的方案,然而都不奏效。
    试想啊,对于一条一百多公里长的大河,若采用常规方法“隐藏”,再高明的伪装专家也难以将它隐藏得不露丝毫破绽。
  • 就在马斯克林灰心丧气、准备放弃时,他想到了另一个方法:“与其‘隐藏‘苏伊士运河,还不如让德国投弹手的眼睛看不到运河,不是更好吗?"这就是魔术中的障眼法。
    马斯克林进一步断定,如果在运河沿岸安装足够多的探照灯,就会形成强烈的光屏障碍,德国人要想透过它瞄准苏伊士运河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立即着手进行实验。
    10月5日那晚,当德军第5联队的飞机进入苏伊士运河上空时,马斯克林一声令下,顿时“特种探照灯”一齐打开。德军飞行员被突如其来的白光照射得无法睁开眼睛。德军轰炸机试图穿过这个炫目的光屏,但均以失败告终。
    连续几天的轰炸都是这样的结局。返航后的飞行员在接受上级的质询时说:“苏伊士运河完全被隐蔽起来了。”这一荒唐的回答把德军指挥官也搞蒙了——难道是阿拉伯神话里的阿拉丁神灯在庇护苏伊士运河?
    马斯克林的成功就在于及时调整思路。他原先采取的种种方法都是消极防御,被动挨炸,只有在天空设一道屏障,将纳粹空军挡在苏伊士运河空之外,才是上策。
    当我们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重新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成功就在眼前。在这场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战役”中,马斯克林运用了求异思维。
  • 什么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创新思维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在“新”上,不论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理论、新思想等,都要强调“新”。
    但“新”的前提是什么呢?“新”的前提或者说必要条件是“异”!如果不能“立异”也就无所谓“标新”了。所有的创新首先要“求异”,异于旧的形式,异于旧的内容,异于旧的功能,异于旧的结构,异于旧的特性……因而,求异才能创新,要标新必然先立异。换句话说,“求异”是一切创新思维的共同特征。
    那什么是求异思维呢?求异思维就是突破常规思维只从单方向、正面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善于从异于以往的方面,善于从反面和侧面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吸尘器发明的最初想法是:把灰尘吹走,但怎么也做不到。直到转变了思维方式:既然吹走的办法不行,干脆吸进来不就可以了吗?
    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要求我们一旦遇到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一定要让思考适时地“转弯”,甚至是180度大转弯,这往往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 例1 司马光砸缸
    大家都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的就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事了,吓得边哭边喊。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孩子掉进水缸里,按照一般的常规思维,是要赶快把孩子从水缸里拉」来,换句话说,是让人离开水,这样性命才能保住。“人离开水”其实也是我们长期养成的一种固有思维方式。但司马光的头脑中没有那么多定势的东西,他认为“让水离开人”不是也可以同样救人的命吗?
    这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的成功范例。
  • 一个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公式
  • 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介绍一个简单易学的创新思维训练公式,即: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这个看起来不像是公式的公式可以看做是训练创新思维的基础问句。
    这个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很有效,能在许多常规思维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发挥大作用。
    例4 德国造纸厂的事故
    德国有一家造纸厂,生产纸的过程中出了一点事故——忘了加糨糊:造出的纸因此太渗水不能用,按照规定只能报废。厂长对此非常恼火。就在大家都纷纷表示惋惜的时候,有一名员工想:难道只能眼看着这些纸报废吗?能否想个办法把这批废品利用起来呢?他结合这种纸的特点.提出干脆将这种很容易渗水的纸改名为吸水纸。结果,这一提法使该企业创新出了一种新产品,而且销路很好。
    例5 微软的商业新模式
    来自CNET科技资讯网2008年12月30日的报道说:微软商业模式新构想,已申请按PC使用次数付费专利。
    圣诞节公布的“美国专利申请20080319910号”显示,微软正在打造按照PC使用次数付费的蓝图,在这种技术蓝图中,标准模式的PC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使用时间、使用计算机的性能等级付费的计算机模式。
    尽管咱们还不太清楚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怎样操作-但不能不说,微软再次走在了世人前头。
    微软在该专利申请表的摘要中说:“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计算机性能等级、可选软件及其服务,而且能够进行升级。”微软是在2007年6月21日申请此专利技术的。
    微软在此份申请表中指出,与一次性购买PC的现有商业模式相比,按使用次数付费模式可以让终端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来选择配置,而且能够享受到更长的PC使用生命周期。
    可见,微软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训练方式: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 例6 不种西瓜,种冬瓜
    北京郊区的一位农民参加了种西瓜培训班,学习后第一年他也跟大家一样去种西瓜,很快,市场上的西瓜就多了起来,以至于西瓜的价格不但上不去,反而低得和冬瓜的价格差不多。
    于是他想:难道我学了种西瓜的办法就只能种西瓜,不能把学的办法用到种冬瓜上吗?冬瓜和西瓜的价格差不多呀。
    结果,第二年,他成了冬瓜大王。
    创新思维要求我们时时处处要具备“批判的眼光”,尤其是对于熟悉的事物,更要有意地把它看成是“陌生”的,然后再以非同寻常的思路去思考、去分析。
    创新思维要求我们时时处处要具备“批判的眼光”,尤其是对于熟悉的事物,更要有意地把它看成是“陌生”的,然后再以非同寻常的思路去思考、去分析。
    创新思维训练的公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作适当的改变!因为这个公式是通用版,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问句。比如,在微软的例子中,可以这样来问:难道PC只能这样卖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在种冬瓜的例子中,那个主人公问得就很好:“难道学了种西瓜的办法只能种西瓜,不能用来种冬瓜吗?”
    以此类推。创新本来就是一种改变。
  • 案例:谁第一个推出了手写输入手机
    谁第一个推出了手写输入手机?当然是诺基亚。
    来自中证网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诺基亚的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0% , 手机业寡头垄断初露端倪。
    Hello, moto——大家可能还对摩托罗拉记忆犹新吧!可以说,诺基亚是踩着摩托罗拉的肩膀跳上老大的宝座的。缺乏发明创新、发展铱星计划、丧失高端产品优势等,这些典型的失误把摩托罗拉迅速推向了失败的境地。
    反观诺基亚,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不能不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跟它的持续创新分不开的:
    (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第一个推出手机换壳的概念,使手机从通信工具变为时尚消费品。
    ◆第一个推出手机铃声下载和屏幕保护。
    ◆第一个推出手写输入手机。
    ◆2002年开发了第一款照相手机,到2003年底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比数码相机的销量还要高。
    ◆开发出了第一个双模手机(即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
    ◆最新报道: 2008年12月29日 10: 19: 36“诺基亚申请折叠屏幕与键盘专利”,据说,这种可折叠的手机在展开之后就可以成为掌上电脑。如此一来,必将引发手机和电脑业的革命。
    ◆不仅是产品创新,诺基亚的制造创新也举世瞩目。它的柔性生产理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保证了诺基亚寺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从诺基亚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的巨大价值。
  • 自我训练题
    (1)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想买车子,但也有一些朋友虽有想法但却不能实现,因为现行的交通规则是“红绿灯”,这样的规则就给这些色盲的朋友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不妨设想一下,还能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把想法随手写在下面吧!

    (2)广告是我们每个人只要接触媒体就会面对的一个事情,有很多人对广告心存厌烦,一遇到广告就走开,不去接受,但有很多时候躲也躲不掉。现在请你换个角度看问题,把很多时候不得不面对的广告时间当作创新思维训练的时间来对待——你一定觉得有很多广告其实做得不够好,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怎样做这个广告效果更好呢?选其中一个广告的例子写在下面吧!
  • ~想 象~
  • 我要飞出太阳系
    案例:“神七”一中国走在探索宇宙的第几步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中国“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可以说:神舟再次牵动了神州!
    这次“神舟七号”的主要任务是:出舱活动,也就是太空行走。除此之外,还有对地观测任务和空间科学研究等
    在此之前的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并于11月5日成为绕月卫星,展开了对月球表面的探测并顺利传回所拍摄的月球照片!
    如果你要说这些我们都知道,那接下来我要问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探索宇宙之路到底走到了第几步?世界上又走到了第几步呢?
    咱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个人吧。他叫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一1935) ,前苏联人,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科幻作家,曾经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火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空间。”他的预言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他为航空航天科学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宇航天文学之父”。
  • 齐奥尔科夫斯基小时候因为患猩红热而导致耳聋,不能上学,不能正常做游戏,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高等数学等,并于1883年早春,写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题为“自由空间”,文中首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原理。那一年他26岁。而他关于喷气式发动机整套理论的论文“利用喷气式器械探测宇宙空间”,阐述了火箭飞行理论,论述了将火箭用于星际交通的可能性,首创液体燃料火箭的设想和原理图,他说明了火箭在呈际空间飞行和从地面起飞的条件。提出为实现飞往其他行星的设想,必须设置地球卫星式的中间站。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通过计算证明了只有用多级火箭才能飞出地球,提出了用煤油和液态氧等体燃料代替固体燃料作为火箭推进剂的设计思想,论证了火箭采取流线形的必要性,画出了火箭结构示意图,并且给出了成为宇宙航行基本公式的火箭速度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人类宇航史的理论奠基人地位由此确立。1927年他发表了气垫列车理论和方案, 1929年又提出多级火箭的结构,1932年发表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的飞行原理和一些高超音速飞机构造的方案。他还写出了许多科普、科幻著作,《宇宙的召唤》和《在地球之外》是他的代表作。
  •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预言中把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共分为了15步:
    (1)制造带翅膀和一般操纵机构的火箭式飞机。
    (2) 以后飞机的翅膀略有缩小,牵引力和速度增加。
    (3) 穿过稀薄大气层。
    (4) 飞至大气层外及滑翔降落。
    (5) 建立大气层外的活动站(人造地球卫星)。(6) 宇宙飞行员用太阳能来解决呼吸、饮食及其他日常生活问题。
    (7)登月。

    (8)制造太空衣,以便安全地从火箭进入太空、
    (9)在地球周围建立宽广的居民点。
    (10) 太阳能不仅用于饮食和生活,而且用于跟随整个太阳系移动。
    (11)在小行星带上和太阳系里其他不大的天体上建立移民区。
    (12)在宇宙中发展工业,宇宙站的数目增加。
    (13) 达到个人和社会的理想。
    (14)太阳系居民比目前地球上的居民多一千万倍,达到饱和,之后移到银河系。
    (15) 太阳开始熄灭,太阳系的残存居民转移到别的“太阳”。
    可以说,100多年来,前8步已经顺利实现。人类正在进行第9步的研究和探索,也就是所谓的太空移民。
  • 什么是想象
    任何创新以及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不需要逻辑.伯它是创新的火种和出发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力。
    想象就是按创新的愿望在头脑中塑造形象目标的思维过程。想象常常伴随着生动的图像,因为想象是创新者对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特征和信息的一种形象性描写,甚至是艺术夸张。比如,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出现的句子就带有明显的夸张特性:“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
  • 例8 凡尔纳的小说
    20世纪许多著名的创新都是基于想象的结果。其中.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 -1905 年)的小说对推动人类的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至于许多人都说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就是《海底两万里》 ,还有《神秘岛》等。,在他的书中描述的情景许多现在都已经实现,如霓虹灯、坦克、潜水艇、直升飞机、导弹、电视等。
    例9 人造月亮
    1993年2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5时多,俄罗斯科学家首次在太空打开了太空伞,向处在黑暗中的欧洲大陆投去一条宽达10公里的亮带,并照亮了6分钟。这个巨型太空伞,像一面巨大的乙的镜子,将太阳光“借”到地球上。它由高强度的凯夫拉纤维制成,表面镀有铝箔,它裹在飞船头部的卷筒上,在距地球350公里的高空,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伞衣”缓慢张开,形成直径22米的圆形反射镜。
    这就是“人造月亮”。据专家预算,建立一个人造月亮照明系统的费用将远远低于每年的照明费用。

  • 自我训练题
    我国最著名的幻想小说是哪一部?请举出其中一些想象的例子,越多越好,有哪些已经实现?
    想象有着惊人的力量!设想一下,如果是在走廊上铺着一块40公分宽的长木板,然后你命令自己从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我想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走过去。但是,如果将这块木板架在两座七层楼的房顶之间,然后再命令自己走过去,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大概连意志最坚强的人,也会犹豫不决、停滞不前吧?
    这主要是想象在起作用,可见,想象比意志更有力量。
  • 想象有几种类型
    想象有两种类型: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
  • 1.随意想象
    随意想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能自觉控制的思维活动。如,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等过程中,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就属于随意想象。
    例14 牛顿是怎样思考的
    大家都知道,牛顿是因为看到苹果掉在地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随后的思维过程——这样伟大的发现一定用了创新思维!没错,牛顿用的是想象,而且是随意想象。
    苹果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如果苹果树再高一些,也会掉下来。倘若苹果树有从地球到月亮那么高,月亮就是一个大苹果,那么月亮也应该掉下来。可事实上月亮没掉下来,原因何在呢?
    这时,他的思路又从月亮回到地球。假设在地球的一个高塔上发射子弹,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那么当子弹的初速度较小时,会沿着抛物线落到地球上。而当子弹的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使子弹运动的抛物线轨迹同地球表面的圆弧线平行时,子弹就永远也不会落到地球上。这时,子弹走的是圆周轨道,这就必然存在着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问题,这个平衡力就是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
    由此,牛顿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思想,并导致最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个过程中,牛顿并不是真的看到月亮掉下来、子弹沿圆周轨道运动等,而是在他的头脑中进行了 “想象实验”,形成了上述思路。
    建议各位朋友可以经常做做“想象实验”!想象实验和通常所说的实验不同,它是在创新活动中进行理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在思想中展开和完成实验过程,借以探索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过程中做得最多的是“想象实验”。
  • 例15 想象实验:穿越地球中心
    从我国的江苏到阿根廷,只需要40分钟?
    有人做了如下的“想象实验”:开凿一条穿过地球中心的隧道,从其一端投进去一个铅球,可以想象,开始一段时间内铅球应该像自由落体一样降落,在到达地心之前速度越来越大,过了地心以后,它又像垂直上抛的物体一样,速度越来越小。假设除地球引力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而且地球是一个正圆球的话,铅球到隧道另一端,速度正好是零。然后由于地心引力,又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我们想象的条件下,铅球会永远不停地在隧道中往返运动下去。如果根据这种设想,设计一种交通工具,可以用来完成地面上距离最远的两地之间的旅行,既不需要燃料,而且速度又快又好。假如从我国的连云港出发到达隔地相对的南美洲大陆布宜诺斯艾利斯,只需要40分钟。
  • 2.不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不受人的自觉意志所控制的思维活动。一般说来,那些想入非非的幻想 梦想,都属于不随意想象。虽然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受主观意志约束的活动,但对创新来说并非毫无用处,这种想象比随意想象更加自由、活跃,由于不受思维框架的限制,往往能超越现实,在看似荒唐的思维驰骋中,使久惑不解的问题豁然开朗,从而成为创新的垫脚石。
    例16 鞋可以吃吗
    请思考,如果让你设计一种新式鞋,你会怎样做呢?请闭上眼睛考虑一会儿,顺便休息一下。
    想出好主意了吗?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
    (1) 鞋可以吃。
    (2) 鞋可以说话?
    (3) 鞋可以扫地。
    (4) 鞋可以指示方向。
    (5) 鞋一磨就破。
    鞋怎么能吃呢?简直荒唐!但请记住,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任何创新的设想!
    (1)鞋可以吃。难道非用嘴吃吗?可以用脚“吃”呀,在鞋内加些药物,通过脚吸收,治疗高血压、关节炎、胃病等。按照此想法可设计多种医疗鞋。
    (2)鞋会说话。完全可以做到,设计一种穿鞋时能播放声音的鞋,小孩子一定喜欢它。
    (3)鞋可以扫地。设计一种希静电的鞋,走到哪儿就把哪儿的灰尘吸走。现在已经有了那种可以清洁地板的拖鞋。
    (4)鞋可以指示方向。在鞋上装上指南针,随意调到所选择的方向,方向一旦偏离,鞋就会自动发出警报。
    (5)鞋一磨就破。设计一次性鞋,价格便宜,穿一星期就可以扔,可经常更换鞋的式样和颜色。
    你是不是明白了各种创意的作用了呢?
    • 自我训练
    •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
    • 自我训练题1·
    • (1)任选手机、电脑、照相机、汽车、眼镜等物体,设想一下未来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具备哪些功能?哪些会被逐渐弃用?
    • (2)怎样让粮食产量提高5倍?把你想到的所有方法都写下来。
  •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 1.扩散思维
    咱们先来做个简单的练习:
    红色是中国色。想一想我们用红颜色都可以做什么,能办哪些事?想法越多越好。
    请一定做一下这样的训练!
    如果你认真地做了这个练习,那么实际上你已经做了一种思维方式的练习,真是太棒了!这种方式就是扩散思维。它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
    扩散思维是指思维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扩散,也称为发散思维。它与常规思维的区别是:平常我们遇到问题,往往是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去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如果能行得通,就不再去想其他方案,思维就此搁浅。扩散思维则要求围绕一个问题,尽可能地多提解决方案,先不管方案是否可行,先求多、求新、求独创、求前所未有,允许“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扩散思维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鼓励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正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的那样:扩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会产生转移作用。
    扩散思维使得思维由单向思考转为多向思考或者立体思考。一定程度上说,人与人的创新能力的差别就体现在扩散思维能力上。
  • 例18 用什么来照明
    怎样才能达到照明的目的呢?达到照明目的的方法很多,如点油灯、电灯、蜡烛、点火把、打开手电筒、用镜子反射光、划火柴、利用萤火虫闪光和物体摩擦产生的火光……
    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了解决灯丝寿命短的问题,曾先后思考设计了1 600多种方案。
    你可能想这么多方案,到底哪个可行呢?问得好!你这一问题又将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集中思维。
    2.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是指在扩散思维的基础上,将获得的若干信息或思路加以重新组织,使之指向于一个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讲,集中思维就是对扩散思维提出的多种设想进行整理、分析、选择,再从中选出最有可能、最经济、最有价值的设想,加以深化和完善,使之具体化、现实化,并将其余设想中的可行部分也补充进去,最终获得一个最佳方案。
    请思考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谋善断”,其中“多谋”指的是哪种思维,“善断”又是指什么?
  • THAT'S ALL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