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人寿白山中支金融知识普及月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王卿
发布时间:2020-09-1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共建小康社会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白山中心支公司
  • 金融知识普及月
  • 共建小康社会
  • 防范金融风险
  • 普及金融知识
  • 说白了,“e租宝”就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吸引来90多万实际投资人,客户遍布全国,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
  • 案发后,多位涉事人员证实,“e租宝”上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假的,“e租宝”主犯指使专人,用融资金额的1.5%-2%向企业买来信息,制成虚假的项目在“e租宝”平台上线。为了让投资人增强投资信心,还采用了更改企业注册金等方式包装项目
  • 2014年7月,名为“e租宝”的“网络金融”平台上线运营,对外宣称其经营模式是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时名声大噪。
  • 以P2P之名,实施非法集资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享
  • 其后,犯罪嫌疑人将黄先生名下的他行银行卡内的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分批转入该冒名账户,短时间内又再多次转出。某银行承担黄先生的相应损失,并对该账户进行止付处理,征得黄先生同意后进行了销户。
  • 收到投诉后,该银行立即开展了调查。经查,2016年4月,一男子持伪造的黄先生身份证在该银行办理银行卡开户业务。经办柜员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不能正常调取信息的情况下,以手工输入方式进行联网核查,为其办理了银行卡开户、网银等业务。
  • 2016年4月,黄先生向某银行书面投诉,称其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将其资金通过其名下的某银行的账户转移,而该账户并非黄先生本人开立,造成黄先生6万元财产损失。
  • 冒名开立银行卡账户导致财产损失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享
  • 最后,该保险公司给客户全额退保,公司损失24万元,对该客户经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处分,扣回业务提奖,先由其承担公司一部分损失,并保留通过司法途径继续追偿所有损失的权利。
  • 经调查,投保文件为客户本人亲笔签名,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
    (一)口头误导,长险短做,承诺收益。(二)恶意填写不实客户信息,导致公司未及时回访到投保人本人,投保单上所留客户电话实为客户经理手机号,回访电话是客户经理接听。
  • 客户李先生2018年11月、12月两次购买了某保险公司金利两全分红型保险产品,3年交,首期保费共计40万元。2009年5月,客户李先生投诉至该保险公司,要求全额退保,理由是购买保险时被告知3年保本,同时有12%的利息误导,致使客户对保险合同的内容条款存在重大误解,并提供了与客户经理交谈的录音。
  • 保险销售误导,期缴产品销售违规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分享
  • 四、防范保险销售误导
    (一)确认销售资质
    (二)了解产品信息
    (三)积极配合“双录”
    (四)认真对待回访
    (五)重视犹豫期权益
  • 三、自觉抵制现金贷
    (一)别轻易相信借贷广告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二、防范诈骗,保护财产

    电话骗,短信诓,未核实,不转钱;
    喜中奖,需冷静,骗子多,勿轻信;
    重隐私,藏信息,拒诱惑,辨真伪;
    多警惕,多防范,不贪心,不受骗。
  • 一、了解银行理财

    买理财,先定位,不偏信,不盲从;

    多咨询,深了解,晓风险,心安宁;

    聚闲钱,巧理财,慎投资,避风险。
  •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 (一)与该金融机构协商解决
    (二)向该金融机构或其上级机构投诉
    (三)请求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机构调解
    (四)向该金融机构所在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
    (五)根据与该金融机构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
    (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一、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须知

  • (一)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应当受理、处理的金融消费争议的范围为:
    1.中国人民银行法定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者投诉
    2.涉及跨市场、跨行业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消费者投诉

    (二)对规定以外的消费者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可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转送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方式处理,并告知金融消费者转送理由。
  • 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受理的投诉范围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须知

  • 金融消费者向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进行投诉可以采用来访、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涉及重大金融消费争议的投诉应当填写书面投诉申请书。
  • 三、金融消费者投诉方式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须知

  • (一)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金融消费争议时,原则上先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金融机构对投诉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金融消费者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投诉

    (二)金融消费者投诉中举报金融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金融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投诉
  • 四、金融消费者原则上先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须知

  • 普及金融知识
    防范金融风险
    共建小康社会
  • (一)讲诚信、守底线
    (二)不制造、不传播金融谣言
    (三)自觉抵制非法金融广告
    (四)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五)自觉抵制电信诈骗
    (六)自觉抵制银行卡盗刷
    (七)自觉抵制“校园贷”
    (八)自觉抵制“现金贷”
  • “金融好网民”行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