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姚
发布时间:2020-01-27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阳光人寿河北分公司培训部整理编制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 二    理解传播风险
  • 一    认识冠状病毒
  • 目录

  •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a、β、γ和δ四个属。冠状病毒(Coronavirus)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 2.什么是冠状病毒?
  •         呼吸道病毒(virusesassociatedwithrespiratoryinfection)是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 1.什么是呼吸道病毒?
  • 认识冠状病毒

  •         S蛋白位于病毒表面,形成棒状结构,作为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之一,是用于分型的主要结构,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可用作诊断抗原。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
  • 4.冠状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         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经常为多形性,直径50-200m。
  • 3.冠状病毒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 认识冠状病毒

  •         病毒大部分感染动物,目前从人分离的冠状病毒主要有普通冠状病毒229E、OC43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三个型别。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a属的229E、NL63,β属的OC43、HKU1、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
            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为2019-nCoV。
  • 5.冠状病毒如何分类?
  • 认识冠状病毒

  •         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武汉地区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与2002年广东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的之处,都发生在冬季,初始发生都起源于人与动物市场交易的鲜活动物接触,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状病毒导致。
            由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导致2002年的SARS冠状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
            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摊售卖的肉食,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
  • 6.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 认识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的病毒类群都为蝙蝠中的冠状病毒HKU9-1,而许多与冠状病毒有联系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都和蝙蝠有关,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蝙蝠。蝙蝠很有可能就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原生宿主,经过演化变异,完成了蝙蝠-中间宿主-人的传播。不过,从蝙蝠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目前还没有确认。
            冠状病毒由动物到人、人与人的路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 7.冠状病毒如何由动物到人?
  • 认识冠状病毒

  •         冠状病毒主要感染成人或较大儿童,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病毒经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亦可以传播。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疾病的潜伏期平均3-7天。
            衡量一种病毒的危害程度,一看致死率,二看传染性,相比SARS,2019-nCoV在这两方面暂时比较温和。新型冠状病毒已具备致死性,尚不能确定致死率,但其高危性或许低于SARS病毒,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
  • 9.你了解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吗?
  •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 8.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 认识冠状病毒

  •         此次引起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β属),WHO命名为2019-nCoV。2020年1月10日,第一例2019-nCoV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相继有5个样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
            由于冠状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产生了新型冠状病毒,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 10.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为什么会流行?
  • 认识冠状病毒

  • 二    理解传播风险
  • 一    认识冠状病毒
  • 目录

  •         理论上所有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都存在人际传播的风险。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
  • 2.社区获得性肺炎如何形成人际循环?
  •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 1.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 理解传播风险

  • 传染源控制:
            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其他材料(手帕、纸巾、布口罩或者外科口罩)掩住口鼻,以减少飞沫传播。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该立即执行手卫生,勤洗手。
    个人预防:
        1 合理膳食、保证充足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
        2 适量运动,提高免疫能力;
        3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 保持室内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和/或排气风扇来促进通风状况;
        5 接种疫苗。
  • 3.如何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
  • 理解传播风险

  •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 4.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 理解传播风险

  •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前期各医院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     
  • 6.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早期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在武汉市已明显存在社区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已具备致死性,尚不能确定致死率,但其高危性或许低于SARS病毒,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但人口流动会加速传播,增加防控难度。
  • 5.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什么流行病学特点?
  • 理解传播风险

  •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         
  •     
  • 8.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         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 7.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 理解传播风险

  •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 7.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 理解传播风险

  • 阳光人寿河北分公司培训部整理编制

  • 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