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东瀛物语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Getty🍬
发布时间:2017-08-07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特效
  • 穿越中日两国的藩篱
  • 一个家庭的悲喜
  • 见证着中国近现代的浮沉
  • 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
  • 元山里子
     著
  • 三代东瀛物语
  • 李文清(左)在京都大学留学时的留影
  •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元山里子的父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李文清老教授的故事。
  • 李文清教授是见证了中国传统美德的人。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李文清,出生之前其父便离家出走了。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没有父亲的穷孩子,竟能够出国留学成为专家学者,这一奇迹正是由太姥爷、中学校长、义父这些拥有“珍惜和培育人才”这一传统美德的贵人们缔造。


  • 本书简介
  • 李文清教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批传人。
    作者的太姥爷是旧式私塾先生,李文清跟着这位姥爷在私塾学了十年“四书五经”,这十年间,同龄的孩子早就去读新式小学了,14岁的李文清却仍在私塾学习。
    但是,这十年所学的“孔孟之道”对李文清的一生影响深远,造就了他正统的儒家价值观。儒家倡导的“忠、孝、悌、忍、信”在李文清教授的身上得以一一体现。
  •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元山里子的父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李文清老教授的故事。
  • 本书简介
  • (图为昌黎汇文中学)
  • 教会中学里的敲钟童
  • 名,虽按规矩免去了学费,但高昂的住宿费也负担不起。幸得汇文中学校长徐维亨的帮助,得到了为学校敲起床钟的“工作”,以工换宿。
  • 昌黎汇文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富家子弟,每天都有人力黄包车送孩子上学。像作者的父亲李文清这样,一个人背着铺盖卷走来上学的,那是少之又少。李文清考入汇文中学全校第五

  • 1939年,李文清在汇文中学参加了燕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在全国2400名考生中,以第3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300块大洋的学年奖学金。汇文中学的英文教师庆寿朋牧师,对李文清十分欣赏,赠送了李文清一副近视眼镜作为升学礼物。
  • (图中左6为李文清)
  • 义父出资送李文清赴日留学
  • 为自费留学能纯粹地钻研学问,因此慷慨出资,送李文清赴日留学。半年日语速修课程结束后,李文清报考大阪帝国大学(后为京都大学),因面试表现格外优异,获得免考入学机会。
  • 1943年,李文清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经数学老师祁乃良先生推荐,预备申请公费留学日本的名额。但义父施享伍认
  • 结交贝冢先生
  • 1986年,李文清应母校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的邀请,去日本讲学,又特地拜访了贝冢先生。阔别36年,贝冢先生的客厅依然如故。
  • 文清在京都大学求学期间,在围棋俱乐部结识了棋艺高超的贝冢茂树教授,以棋会友、得以结交。李文清时常去贝冢先生家做客,与贝冢先生下棋、讨论中国古代哲学。
  • 父母相恋东京
  • 名为游玉贞。两人互谈身世,建立了恋爱关系。1949年,李文清从京都大学毕业,与游玉贞在东京举行了婚礼。
  • 1946年,作者父亲李文清作为京都大学学生入选美国从军翻译,前往东京华侨联合会报到时,遇见了在东京华侨联合会的文员,这位文员就是已经加入中国国籍的铃木雪子,中文
  • 李文清决定回国任教
  • 适逢当时中国政府特别欢迎在日本的专家学者,回国内大学任教。于是李文清便说服已经怀孕的妻子回了国,并且选择了前往远离政治中心的厦门大学任教。
  • 1949年10月,在东京华侨联合会担任秘书的李文清,受到了一封家信。信是作者的爷爷写的,既介绍了老家的家中近况,也表达了对父亲尽早学成回国的期待。受到来自父亲的家信,李文清决定回国。
  • 与陈景润的师生情
  • 陈景润毕业后,因口才不佳,无法胜任中学数学教师的工作,便回到厦门大学任资料室管理员,业余时间时常向李文清请教数学问题。见陈景润是个难得的人才,李文清便推荐陈景润到数学教研室工作,专门从事数学研究。
  • 李文清在厦门大学数学系的课堂上特意介绍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并鼓励学生攻克这一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坐在教室里的陈景润受到启发,立志攻克它。

  • 定居鼓浪屿
  • 来到厦门大学之后,父亲李文清主动请求搬去鼓浪屿的教工宿舍。在鼓浪屿,作者母亲巧遇了日本神户的华侨,称她为“神户太太”。“神户太太”见母亲的居住环境不够理想,便介绍母亲与华侨世家黄家太太认识。热心的黄家太太拨出黄家花园的一套洋房,给作者一家居住。
  • 鼓浪屿沙滩上的童年
  • 来的漂亮贝壳和天然海带捡回家。到了晴天,海滩就成了我们大玩特玩的基地。哥哥率领我和妹妹,环绕鼓浪屿的海滩探险,我们一起下海游泳,哥哥还能从海里钓上鱼来。”
  • 元山里子在书中写道:“童年时期,每次台风一过,我和妹妹就赤着脚去海边玩,把海浪推
  • 第三代东瀛留学人
  • 背负着母亲对故乡日本的怀念之情,作者元山里子赴日留学,成为家族的第三代东瀛留学人。乡守重藏先生受母亲友人之托,陪同元山里子去早稻田办理入学手续。正是乡守先生的屡次雪中送炭,才使得元山里子得以在他国安顿下来。图中的咖啡杯,就是当时乡守先生寄给元山里子的一应生活日用品。




  • 初恋悄悄光临
  • 留学生活步入正轨后,元山里子参与学校组织的出游,前往历史名城镰仓参观。旅途中结识了来自德国的同学格尔罗,两人一路聊天,十分投机,之后便水到渠成地建立了恋爱关系。
  • 告别格尔罗
  • 信,信中母亲坦言了自己跟随父亲来到中国的恐惧和不安,因而劝阻元山里子莫要重蹈覆辙。元山里子被母亲的真情打动,提出与格尔罗共同前往京都作为告别旅行。

  • 格尔罗向元山里子提出求婚,并希望元山里子跟随自己回到德国生活。元山里子将此事写信告诉了父母,收到了母亲瞒着父亲写的一封
  • 元山里子拜访贝冢先生
  • 告别旅行时,元山里子代替父亲李文清,再度登门拜访了贝冢茂树教授,得到了贝冢先生的热切招待。坐在三十四年前父亲李文清长坐的沙发上,格尔罗给元山里子和贝冢夫妇照了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