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大街,长春近代建筑的缩影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新民大街—长春近代建筑的缩影
- 钩沉索引——
- 系列连载之
- 《长春新民大街》
- 这条大街建设初始时叫做顺天大街,近代时期这里是规划中的伪满洲国行政中心,在宽阔而起伏的大街两侧聚集了伪满洲国的新帝宫、国务院、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和祭祀府,再加上位于新民广场东侧的伪满洲国中央法衙,一共是八组建筑 ,他们构成了伪满洲国政府办公建筑的主题,成为长春近代建筑的代表和缩影。
- 伪满行政中心的确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伪满洲国成立后,在关东军一手策划下,开始启动“国都建设计划”1932年8月以后,由关东军特务部主持,连续三次召开由特务部、伪国都建设局和满铁经济调查会三方人员参加的联席工作会议,审议由伪国都建设局和满铁经济调查会提出的伪国都建设方案。伪满时期长春公共建筑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建筑形式与风格是多样化的,其中伪满政府行政办公建筑成为这一时期建筑的代表。
- 伪满洲国成立以后,迫切需要国际上的承认,同时更要笼络和安抚傀儡政权的政府要人、官吏和普通民众。“满洲式”建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并逐渐成型起来,而在整个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从“满洲式”建筑形式内容上所反映出的结果,达到或迎合了政治上的企图,使其看起来没有其他建筑形式那样“另类”。
- 政治要求决定了建筑风格的走向
- 历史建筑的前世与今生
- “第五厅舍”伪国务院建于当年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最北端,北靠顺天广场(今文化广场),它在伪满洲国政府办公建筑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伪国务院办公楼于1934年7月19日动工,1936年11月20日竣工。在当时伪政府办公建筑中面积最大、耗资最多。
- “第六厅舍”伪司法部建于当年顺天大街中段的东侧,与“第十厅舍”伪经济部隔顺天大街相对,北侧临顺天公园。“第八厅舍”伪交通部位于当年顺天大街南部的西侧,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中间局部为四层,建筑造价约为45万元(伪币)
- 整个建筑造型生动,把外墙的琉璃装饰用到极致,细部做工精致经多年的风雨剥蚀,仍然少有损坏。“第九厅舍”伪军事部(也曾叫军政部、治安部)位于当年顺天大街的最北端,同大街东侧的伪国务院相对,又处于顺天大街和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的丁字路口,更凸显其位置的重要。
- “第十厅舍”伪经济部建于当年顺天大街中段的西侧,伪军事部与交通部之间。伪经济部的建筑风格趋向于简洁,除了主人口上方具有传统元素的檐口装饰外,与周边的同期建筑相比,显得有些简陋。
- 伪中央法衙又称综合法衙、新京法院合同厅舍,位于当年安民广场(今新民广场)的东侧。该建筑是继伪国务院之后,又一“满洲式”建筑的力作,其设计水平及创新性方面被认为高于前者。
- “第十四厅舍”为祭祀府,位于顺天大街,在伪国务院的南部,其一部分功能是为伪满国务院服务的,也是伪满洲国时期在长春兴建的最后一栋政府办公建筑。长春伪满洲国时期投资最大、规模也最大的建筑是伪满洲国临时帝宫,从1938年开始建设,但是一直到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垮台,它只完成了主体建筑的部分框架,以及后部花园的初步建设。
- 1953年在原有建筑框架的基础上建设了新的建筑,建筑的层数和样式都与原设计的临时帝宫有所差别,但是建筑的平面尺寸与原有建筑相同,为“东北地质学院校舍新建工程”,也就是今天的地质宫。
- 委员:郝丽萍 秦岩 张占铎 曹广彬主编:吕钦文副主编:周大勇 王新英发布:长春旅游(ccslyj)
-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新民大街
- 策划:长春市旅游局长春市旅游协会编委会主任:邵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