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祝您新春快乐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昂
发布时间:2020-01-2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银川晚报祝您新春快乐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银川晚报给您拜年啦

  • 鼠年庚子年
  • 过年回家喽!
  • “让爱回家”是恒古不变的
  • 不管怎样
  • 为了让大家能及时到家团聚
  • 银川市
  • 公布了许多项目

  • 就是为了大家吃年夜饭时

  • 能全家在一起看春晚

  • 在鼠年

  • 您想要的都“鼠”于您
  • 银川晚报祝您
  •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
  • 尝美食
  • 赏灯
  • 滑雪
  • 春节在银川能做些啥
  • 也许您会问
  • 除夕,从古沿袭至今说到除夕的来历,就想到那个人们驱赶夕兽的传说。这样的故事给节日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也体现出人们向善向美的追求。对于除夕,有说法认为最早的庆祝活动从夏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据《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等史料记载,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先民在新年的前一天,会以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的《太初历》,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直到西晋,在周处所撰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中,才提到“除夕”这一名称。

    《风土记》中记述了当时除夕的民间习俗: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同时《风土记》中还有在除夕之夜燃放爆竹“辟邪驱鬼”的记载。这些习俗放在现在来看,还是很熟悉,说明经过了那么多朝代的更迭,过年的轨迹依旧沿袭至今。

    春节和立春,谁是一年之始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了,不过要论春意,还是立春更像春天的节日。其实古代民间并不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正日、元旦等。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1月1日为公历岁首,也就是元旦。1914年又把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春节”,也就是说,古代的元旦,从民国开始变成了我们现在过的春节,民间也很快流行起“过春节”,而立春的节庆活动也逐渐淡化。立,开建也。

    古人把立春作为岁首,和今天人们的诸多习惯都不同,还真搞出了一点误会。“打个比方,今年春节后到立春前出生的小孩,应该属猪,还是属鼠呢?




    其实翻看万年历,立春前一天是己亥猪年,立春当天开始才是庚子鼠年。”资深天文爱好者秦天介绍,立春是根据太阳历确定的,太阳历属于干支历,而生肖的计算也和天干地支有很大关系。春节是农历新年,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对指导农事意义更大。不过,把春节当作新的生肖年的到来,如今被大多数人接受,算是民间的说法。

    宁夏南、北部年节各具特点时至今日,除夕、春节,一直到元宵节相连,形成了一个宽泛的新春佳节的概念,人们在这期间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在宁夏也有着传统和特色兼具的新年民俗文化。“春节年俗文化在北部平原地区和南部六盘山区的分布与传承是有一些区别的。

    其中,南部山区更有乡土气息,传统年俗保留相对完整,如接纸、迎喜神、高台社火、马社火、社火游庄等。”据宁夏历史研究院院长张万静介绍,北部和南部地区在一些具体的年俗活动中有一点差异,“比如除夕贴的春联、门神,到了正月二十三傍晚的‘燎疳节’,人们在空地上点燃柴草,从火堆上跳过,以求驱邪祛病保安康。平罗、贺兰、永宁等地的人一般不烧春联、福字,但南部山区的人要烧掉,还要在家里的供桌和院里的天官牌位前叩拜,出院门放鞭炮等。”

    记者李尚
  • 年俗里,感受年味
  • 到了《文化周刊》一年一度的“年味专题”了,今年我们专题的一个关键词是——年俗。

    年俗,过年之习俗。作为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节日,年的节日跨度可谓“漫长”,所谓“不出正月都是年”,而要细究起来,年从之前的腊月就可以算作是开始了。记忆中,儿时一迈进腊月的大门,家里便开始筹措一些为年而备的物品了,年味也就在这时拉开了序幕。

    起先的物品,大多与口腹之欲相关,或者是一些蔬菜,或者是一些肉食……都是一年中不太常能吃到,或者说总是会很限量的食物。年越来越近,食物的准备也越来越有吸引力,一些更奢侈的零食开始出现了。糖、瓜子、花生、柿饼、苹果……










    现在看来当然稀松平常,但在彼时却常将我们这些孩童勾引得心神荡漾。美食之外,当然还有许多,做新衣,买年画……民间《腊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扫尘土;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就这样被一步步铺垫和烘托起来,一直到达除夕、大年初一的高潮——年,真的来了!

    这些,也便是我们所说的年俗。彼时如此,现在,内核其实也一点没变。何谓年味,也可简单地说——这些年俗的味道即是年味。作为中国世代劳动人民的传承和风俗,年俗文化经过代代流传,早已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构成了年这一中国人最大、最丰富的节日,是其内涵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每年到春节前后,总会听到一些关于“年味变淡”之类的感慨。

    其实,年味有没有变淡,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感受,而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也称得上众多,比如年龄、心态、处境、物质条件的变化等等,而这其中,对年俗的不了解甚至认识缺失,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年俗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独一无二的精神标识。它不仅是节日构成中留传下来的精萃,还可以在潜移默化间让人明风尚、识礼节,品味历史、传承文明。如此看来,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拾和重视,就显得多么必要。


    这一辑的“年味专题”里,我们的记者走访专家、采访市民、走进乡村……记录下一个个当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年俗。它们是一个个节日的时间点,写着风俗与讲究;它们是一道道色味俱佳的美食,飘散着年的味道与家的温暖;它们是一个个回家人的心情,步履匆匆中写着深情与团圆;它们是一场场红红火火的节庆活动,流露着新一年的期盼与喜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辑年味专题,一起品味这一个个有温度的年俗。

    记者李振文
  • 年俗里,感受年味
  • 带着你过年吧
  • 现在让“文化周刊”
  • 新年好!鼠年到,
    一年更比一年好!
    2020除夕的钟声即将敲响,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yc全体员工,
    祝您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吉祥如意过鼠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