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党性教育基地和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中核集团
发布时间:2021-03-2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中核集团
  • 了解更多
  • 党性教育基
    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
    (核工业)
  • 集团公司党性教育基地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教育,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中核集团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首批党性教育基地评选,经过逐级申报推荐评审,集团公司党组命名秦山核电科技馆等19个基地为集团公司首批党性教育基地。

    集团公司首批党性教育基地,分布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座城市,遍布集团公司全产业链,再现了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光辉历程,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时代性和代表性。  
  • 秦山核电科技馆
    (中核运行)
  • 秦山核电科技馆致力于创建“五位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即建设具有行业特色、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核能科普宣传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红船精神教育基地。规划了一条集参观核电科技馆、现场观摩核电基地、模拟机房以及周边美丽乡村为一体的特色教育路线,推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振兴民族工业》讲座。
  •   福清核电宣教展览中心
    (福清核电)
  • 福清核电宣教展览中心突出核科普教育,致力于打造“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党建联建展览展示窗口,布置党建联建宣传教育、实践成果以及先进事迹专门展示区,组建“党员志愿者”讲解团队,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长期面向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核领域行业开展党性教育、核电科普活动。
  •   三门核电公众科普展厅
    (三门核电)  
  • 三门核电公众科普展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境内,占地面积约2300 平方米,展示了核工业发展史和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展陈方式包括展板、沙盘模型、视频、读本材料等,展出物品包括核电站、核燃料模型、AP1000 核电站剖面模型等,打造了公众展厅、模拟机房、工程现场等三个现场教学点。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 海南核电展览馆
    (海南核电)
  • 海南核电展览馆立足核电科普教育,致力于打造“玲龙一号”和 “华龙一号”“双龙齐飞”科普品牌。依托海南红色娘子军、文昌航天等丰富党性教育资源、科学教育资源,集合目前展陈的教育资源,增设党性教育专区,丰富场馆功能属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树立中核集团党性教育的“琼崖阵地”。
  • 中核北方展览馆
    (中核北方)
  •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展览馆,侧重核工业发展史教育、核燃料元件创新发展教育、核军工文化教育和核科普教育,突出展示了体现“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中核北方三大优良传统——仓库精神、一厘钱精神、土豆大会餐精神,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温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提振新时代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党员教育培训的宝贵资源。
  • 中核陕铀文化宣传中心
    (中核陕铀)
  • 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文化宣传中心侧重于核工业发展史教育、核科普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通过中核陕铀50 余年发展历史,展现了核工业人始终不忘“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使命与担当。同时组建清华毕业生核科普团队开展核工业精神等党性教育及核科普活动等。
  •   中核兰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核兰铀)
  •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爱国主义教育馆突出核工业发展史教育、铀浓缩产业链及核科普教育,注重对核工业精神的传承弘扬,拥有大量史实资料和历史照片。同时在厂区内还打造了中核兰铀创业元勋雕塑园、国家级工业文化遗产、主工艺生产现场、劳模大师工作室等8个现场教学点。
  • 中国核地质科技馆
    (核地研院)
  • 中国核地质科技馆突出核科普教育和核工业史教育,馆内陈列标本蕴含着几代核地质工作者的心血,馆藏的1954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呈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研观的中国第一块铀矿石,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是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宝贵资源。另外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拥有共计500 平方米的4 个现代化学术报告厅和一个容纳300 人的多功能播放厅,为开展各类党性教育活动、科普讲座和学术报告提供了优良的场所。
  •   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旧址群
    (湖南矿冶局)
  • 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旧址群突出核工业发展史、艰苦奋斗精神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其蕴藏的教育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打造了“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纪念石、七一一矿爱国主义纪念广场、一号主井、铁路矿仓及运输线、专家楼和办公楼、防空实施等现场教学点,开发了《代号711——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精神》等党性教育特色课程。被授予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二七二铀业党性教育基地
    (二七二铀业)
  • 中核二七二铀业党性教育基地,依托我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实物)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这一国家工业遗产,打造了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教育基地。 二七二铀业党性教育基地 突出对核工业建设初期艰苦创业故事的深入挖掘和讲述,进一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打造了“走进甲子铀城 传承铀核精神”、巡坝工体验等特色课程。
  • 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
    (航测遥感中心)
  • 中国铀资源图片陈列馆着重突出核地质发展史教育,普及我国铀资源现状及铀矿地质勘查相关知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相邻有核工业实物地质资料馆,周边1 小时圈内有西柏坡纪念馆、塔元庄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经常下乡调研点)、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省警示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的红色教育和党性教育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培训圈。
  • 中核二三展厅
    (中核二三)
  •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展厅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占地面积约300 平方米,展厅陈列丰富,主要设置历史沿革、企业文化、核科普知识等七个展区,拥有大量历史史料和实物展品,兼具浓厚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感,集学习与VR 体验千一体。中核二三展厅切实承担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学习核工业历史、核科普等职能,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北京顺义片区最大的“核”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核城
    (中核四〇四)
  • “中国核城”突出核工业发展史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拥有中核四〇四展览馆、核城英雄塔广场、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拍摄基地、工业遗产物项、“五大精神”现场体验教育基地等独特的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优势。
  • 八二一厂史展览馆
    (中核四川环保)
  • 八二一厂史展览馆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三线建设核工业文化和核环保事业文化的共同记忆体,在原机加工厂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保留了原厂房建筑结构和厂史文化符号,旧址新建不仅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更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在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方面具有宝贵的党性教育资源。
  •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
    (核动力院)
  •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侧重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历程及“三线“精神、军工文化教育,具有回顾中国核动力事业创业历史,了解中国战略核力量作为安全基石的重要性及其研发的困难,激发大家自立自强、拼搏奉献的独特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优势。
  •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
    (原子能院)
  •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突出核工业发展史教育、核工业全产业链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展示老一辈核工业人理想信念及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最全面展示核工业发展历程和产业链的独特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是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宣传、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平台。
  •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核西物院)
  •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以受控核聚变研究发展史为背景,突出核科普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教育党员坚守初心、恪守使命、忠于祖国、真诚奉献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
  •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
  •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重视加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征集文史资料、改进陈列展览、加强史料研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感染力。组建“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编排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开发精品党课《信仰的力量》、开发现场教学点、举办“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策划重大纪念活动,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教育,是缅怀历史、传承文化、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精神高地。
  • “两弹一星”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街道)
  • “两弹一星”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艰难历程和老一辈核工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地由80 多位老一辈核工业人自发筹建,并亲自担任展馆讲解工作。虽年龄都在80 岁左右,但他们十多年如一日,饱含深情地讲述着展馆内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件实物背后感人肺腑、鲜为人知的故事,将参观者重新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 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
  • 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过去时代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地推进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丰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集团公司先后确定了两批核工业文化遗产。

    集团公司要求各入选单位,要进一步重视核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核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积极发挥其综合功能,让核工业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活”起来,让核工业历史文化的光辉照耀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努力创造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新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 它是一块石头,但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1955年,这块采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它被呈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当天,国家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它,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 原子能“一堆一器”
  •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事业的重要指示,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它们,就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被称为“一堆一器”。 “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研制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培养大批核工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是国之重器,是中国跨进原子能时代的钥匙。
  • 中国核城
  • 地处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戈壁深处的四〇四厂是根据国家核武器发展战略需要,于1958年经中央批准首批建设的,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政企合一的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核城。60年来,核城人秉承“祖国需要我”的坚定信念,扎根荒漠戈壁,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铀转化生产线、第一座生产堆、第一座后处理厂、第一条核部件及核材料生产线等,创造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发展史上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核心部件,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试验、列装提供了重要保障。
  • 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 1958年5月,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在二机部选址报告上批准在湖南郴县许家洞建设“郴县铀矿”。1964年1月更名为国营711矿。711矿是新中国铀矿工业史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中国第一功勋铀矿。1963年,第一批铀矿石连夜秘密运送出去,这批铀矿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那以后,711矿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数以万吨的铀矿石。
  •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党中央决定研制核武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选址青海湖北岸的金银滩草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基地。在这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攻克了原子弹、氢弹尖端科学技术难关,先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它使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屋脊上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如今,昔日的神秘禁区已成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
  • 1958年5月,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亲自批准了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504厂的选址方案,工厂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建设难关和生活难关,于1964年1月14日取得首批合格产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504厂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装料,获得了两千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国产铀浓缩示范工程,第一个国产千吨级铀浓缩工程,为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国产化和工业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
  • 铀水冶生产线,于1963年8月建成,是我国第一座工艺流程完善,能处理多种矿石的水冶厂。铀纯化老生产线,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纯化工艺技术,于1962年9月建成,生产出二氧化铀产品,至今已经运行了56年。铀尾矿库,是铀水冶纯化生产线重要的配套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3年11月建成使用,由九个坝段与三个丘陵山头围拦而成,1995年进入退役治理程序。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是第一代核工业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传承“核工业精神”意义重大。
  • 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 北有大青山为屏,南有母亲河守护。1958年,我国第一座核燃料元件厂孕育在内蒙古包头市东北荒原上。1964年4月,在这里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重要部件。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为我国原子弹爆炸,为国内实验堆元件的研制,核电站核燃料元件供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时至今日,历经60余年的淬炼,这里成为我国当前核燃料元件种类最多的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
  •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新中国面临核大国的讹诈与威胁,毛主席发出铮铮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5年冬天,大批科技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西南山坳,开始建设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九0九基地就此形成。短短几年间,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建成,与之同步建设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新中国第一次有了海基核威慑力量。
  • 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 核聚变的原理并不复杂,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为了实现人类的这一伟大理想,1984年9月,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装置上,等离子体的物理品质参数,达到同类装置的国际水平,科研人员在它上面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世界核聚变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的里程碑。
  •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城东南8千米的秦山麓,总占地面积为30435平方米。1970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开始筹建设计,主体工程于1985年3月20日开工、1991年10月建成,1991年12月15日机组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能够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站的国家。秦山核电站是“中国核电的井冈山”,中国第一批核电操纵员从这里诞生。它开启了中国核电发展的第一篇章,留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 728核燃料元件生产线遗址
  • 五十五年一路走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用核燃料元件根根铁骨铸就寸寸金,抒写了一曲安邦定国铸“国之利器”,强国富民筑“核电粮仓”的光荣史诗,在这里,有一处核燃料元件生产线遗址,它为被称为“国之光荣”的中国核电的起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就是“728”核燃料元件生产线遗址。
  • 核工业101实验楼
  • 它是承载着我国核工业铀矿冶科技技术发展梦想启航的大楼,在这里一代代铀矿冶人点燃了创业的激情。它不仅是一个“物”,更带着核工业创业之初的艰难烙印,指引着我们需要传承的核工业精神,作为一栋建筑,它既见证了历史,更在继续创造价值,它,就是“核工业101实验楼”。
  • 七一二矿
  • 1958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批准二机部上报的“五厂三矿”的选址之一的铀矿山,老一辈的铀矿人曾经扎根于此,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披荆斩棘,与恶劣环境作艰苦卓绝斗争。隐姓埋名数十年,先后为国家核工业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优质铀矿石,它,就是原核工业国营“七一二矿”。
  • 七二一矿
  • 这里曾经是我国核工业最大的矿山,全国四分之一的天然铀产量支撑着核工业的发展,在方圆400多公里的相山深处,蕴含着丰富的铀资源宝藏,过去的先辈都称它为中国的铀都、核电的粮仓,它,就是原“七二一矿”。
  • 八二一工程
  • 它是“大三线”建设的丰碑,更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丰碑。老一辈创业者们扎根山沟,无私奉献,“扬国威、壮军威”铸就了共和国和平崛起的基石。历经汶川地震的洗礼,转型发展核环保,建成了国内最为完善的退役治理基地,成为我国核环保产业的新保障,继续履行着确保国家核安全,守护绿水青山的历史使命,它,就是“八二一工程”。
  • 四0四文化生活遗址
  • 这里,是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定制剧《激情的岁月》拍摄基地,踏入基地,老一辈创业者为祖国核事业热血奉献的故事催人奋进。这座伴随着四0四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苏式建筑,由于历史悠久、价值独具,是核城人的记忆之阁、回忆之地,它,就是“中国核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四0四文化生活遗址。
  • 七四一矿工业建筑群
  • 这是我国核工业华南地区最早的铀采冶建筑群,土黄色建筑外墙整齐划一,多处建筑物上清晰留存了特定时期的安全生产口号、文化宣传标语等,赋予了建筑物独特的时间印记及时代属性,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就是“七四一矿工业建筑群”。
  • HI-13串列加速器
  • 它是我国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数据测量、核物理应用和交叉学科等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30多年来它安全运行超过12万小时,累计供束10万小时,为国内外50多个研究机构提供60多种离子束流,它,就是“HI-13串列加速器”。
  • 第一个铀浓缩工厂主机技术革新机床
  • 在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工厂504厂机械加工的主阵地,有一台1960年出厂并使用至今的双柱式车床,这台设备加工过第一批高浓缩原料所需的容器设备及其部件,在铀浓缩技术实现国产化的道路中依然发光发热。他就像是无数核工业创业英雄的缩影,隐姓埋名、躬身奉献,他无法用言语讲述,但他用自己无悔的付出和斑驳的机身向我们讲述了那神圣、神秘的创业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