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23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1-08-08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23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2021年8月9日
  • 第123期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时习之
  • 他山之石
  • 一线双创
  • 值班手记
  • 融媒实践
  • 突发热点如何快速精彩呈现
  • 口述式报道鲜活生动
  • 打好新闻遭遇战
    发挥媒体精神力量
    化危为机,放大新媒体影响力
  • 主题报道如何“高而不冷”
  • 目录
  • 融媒实践
  • 01
  •        主题报道是党报经常使用的传播手段和呈现方式。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主题报道如何告别曲高和寡,做到“高而不冷”、直抵人心,这对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写作态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融媒体时代,做主题报道还有没有价值?
           先说一个现象。如今信息碎片化众所周知,但人们既习惯于短视频的“刺激性”传播,也不排斥微信公众号中一些有见地的长文,许多观点鲜明、问题导向的微信长文,动辄收获百万级阅读量。可见,长文并非没有价值,如果操作得好,因为其分析深入,反而比短视频更能击中人心。
           篇幅长并不阻碍主题报道有效传播,“长而不当”“大而无味”才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真正原因。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主题报道也能被读者所接受。     
  • 主题报道如何“高而不冷”
  •        面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内容的同质化,做有温度、有深度、有观点的新闻,是党媒尤其是党报与新媒体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有效路径。说得更深一点,主题报道是媒体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之所系,也是媒体权威性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既然主题报道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那么如何让主题报道写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高而不冷”?需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主题报道要站位正确、立意高远。党媒的主题报道,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党的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用主流的观点引导社会认识。
           其二,要把“政治主场”和“人民立场”统一起来。主题报道是媒体聚焦特定议题对目标受众进行的传播活动。坚持政治主场是主题报道的“天性使然”,主题报道就是借助新闻媒介将政治议题传播给公众,其传播主要从政治议题出发,议题设计者主要是政治人,主题报道多是政治传播活动。
           在坚持政治主场的同时,主题报道还需坚持人
  • 返回目录
  • 民立场,即报道要回应公众期待,契合公众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记者躬身入局,不能脱离百姓。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的泥土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心中沉淀的情感就有多深。
           其三,写作上要用心用情。主题报道主题宏大、篇幅长,要想写出彩十分不易,但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不妨从记者的身份中抽离出来,换成城市主政者的身份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篇主题报道?意欲达到什么目的?
           其四,前期要积累大量采访素材。现在许多记者写主题报道,缺乏现场素材,只是将二手材料进行整合加工,没有太多触动人心的“干货”。写好一篇主题报道是要花费大量的心力,经过大量采访的。
           摘自《传媒评论》     
  • 值班手记
  • 02
  •        前半周,台风“烟花”呼风唤雨;后半周,新冠“疫魔”卷土重来……7月26日至8月1日这一周,扬州接连遭遇两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给城市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两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党报如何打好新闻遭遇战,值得做下盘点和讨论。
  • 刘贺
  • 打好新闻遭遇战
  •        7月26日,台风烟花开始正式影响我市。
           就在前不久,河南郑州等地洪涝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对城市的严重破坏,人们还历历在目,所以对这场台风特别关注。
           从7月26日开始,日报接连四天推出应对台风“烟花”的专题报道。
           回顾来看,四天专题,每天都有一个关键字。
           第一天(7月26日)的关键词,是“预”,也就是预告和预案,提醒人们做好对台风的防御。内容包括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防御台风“烟花”视频调度会议,未来48小时降雨量的预报,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预案启动等。
           第二天(7月27日)的关键词,是“问”,也就是回应广大读者对这次台风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的关切。编辑统筹大量来稿,从海量内容中拎出读者关心的“三问”——台风“烟花”到哪儿了?扬州雨情水情如何?“菜篮子”有保障吗?有问有
  • 台风遭遇战
  • 答,所指之处均是读者最想了解的内容,也体现了编辑对版面组织、整合能力。
           第三天(7月28日)的关键词,是“人”,也就是在这场自然灾害中战风斗雨、守护城市的人物群像。编辑再次整合内容、二次创作,“太帅了”“放心了”“保住了”组合成的《你是风雨中最美的风景》,是整个专题的亮点。
           第四天(7月29日)的关键词,是“情”,也就是在防御台风中体现的城市温情。这一天,有个新闻点,就是扬州多地登上全国降雨量“琅琊榜”甚至高居榜首。我们分析认为,台风、降雨是公共事件,发生在所有人身边,雨量大小,人人已有感知,用数据过度强调没有必要,反而会影响城市形象。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没有把这些“全国第一”做上标题,甚至没有放进导语,只在正文一笔带过。反而是风雨中展示城市行动与温情的小事件,我们用“路障有人清”“积水有人排”“受困有人救”做了排列组合,制作的标题《“烟花”湿冷 扬城很暖》也很点题。
  •        如果说,台风是“如期而至”,是事前有预报、有准备的一战,那么这场疫情则是“突如其来”,是一场不可预知、彻彻底底的遭遇战。
           尽管此前南京疫情的肆虐,已经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但更多人还是感觉离自己有些遥远。直到7月26日晚,市委主要领导督查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才让人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
           果然,第二天晚上,我市发现一名南京来扬人员新冠病毒核酸初筛结果呈阳性。这是此轮疫情中,扬州出现的第一例确诊病例。当天夜里,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视频点调会,提出“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最紧要关头”,要求全面从严从紧从实强化防控措施,这也给我们疫情防控报道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接下来,我们除了报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视频点调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刊发一系列通告、提醒
  • 疫情遭遇战
  • 等“常规动作”外,还围绕两轮核酸检测、封闭小区管理、民生问题答疑等,推出了重点报道。所投入的版面篇幅,也从一个版中的五栏专题到一个半版、两个版,再到周一见报的五个版,逐渐加码,越来越重。
           其中,《市民积极响应 采样一人不足20秒》的现场直击,对首轮核酸检测采样进行了“白描”式报道;多部门记者深夜紧急行动,联合采写的《战“疫”在一线 这座城我们共同守护》,紧扣报道要点,用大量生动事例绘写战疫群像,在大考面前体现出了战斗力;《最早来最晚走 他们的名字叫“党员”》,紧紧围绕市委主要领导讲话中的重点,从“先于群众到达、后于群众离开”切入,讲述了一双橡胶手套、一个小喇叭的故事,并配发了党报评论,展示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生动形象;市委领导要求,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生产生活的问题和诉求,多做一些释疑解惑报道。编辑将一些工作类、探访类稿件,扭转方向、进行组合,按照有问有答形式制作标题,形成了《您的“急难
  •        既然是遭遇战,那就不会给你太多制定详尽作战计划、堂堂正正摆开阵势的时间和机会。
           《孙子兵法》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打遭遇战,特点是不断变化,关键是因时而变、以变应变、顺势而为。
           例如台风的报道,第一天的“预”、第二天的“问”、第三天的“人”、第四天的“情”,就是根据雨情汛情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报道的重点。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与“以正合、以奇胜”
  • 愁盼” 可以这样办》专题,效果很不错;8月2日的报纸,内容更加丰富,各个版面专题化操作,二版的重要信息发布、三版的封闭小区管理和居家隔离生活、四版的生活物资保障和战疫感人故事、五版的第二轮核酸检测,还有加强心理疏导、关爱留扬外地人员,基本上将重点宣传要求都涵盖了,也基本搭建起了此次疫情报道的版面骨架。       
  •        再例如疫情的报道,从最开始的“突出重点又不过度渲染”,到接下来“均衡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汛防台风和经济发展四个重点工作的报道,把握好度和比例问题”,到“内容转换、角度换位,围绕市民有哪些诉求、有哪些疑惑,通过探访、体验,多做一些释疑解惑、化解忧虑的报道”,再到后来“围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区域管控以及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等进行全方位、全投入的报道”,也是在根据疫情形势和宣传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盲目跟风,“因敌变化”最关键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局势的把握,也就是吃透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和要求,服务好全市疫情防控大局,集团主要领导每天上午主持召开当天重点报道部署会,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也是《孙子兵法》里的重要内容,其中,“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奇”是指用兵的变法。
  • 返回目录
  •        以正合。党报的特点是主流、权威、深度,相较于新媒体,新闻的表现手法没有这么多样,更注重的是规矩、规范、规格,在众声喧哗中,要能一锤定音。这一周来,日报一方面严格讲规矩、听招呼,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重要通知,重要自采稿件必报市卫健委或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核;另一方面,紧跟市委市政府要求,及时落实新的宣传任务,在不断转向中把稳方向,做好新闻报道。
           以奇胜。规范规矩,规规整整,做好常规报道,打赢这场新闻遭遇战,我们是有信心的,但真正打好遭遇战、打出漂亮仗,还需要继续努力出“奇兵”。这个“奇兵”,可以是像武汉疫情中医患看夕阳这样的好照片,可以是去年一封救命信这样的好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好策划、好创意,关键是要“奇”,不能落入窠臼、平平淡淡,更关键是有心,有心去寻找、有心去思考、有心去打磨。
  •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城市按下暂停键,扬州进入战时状态。抗疫的紧要关头,更需要媒体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全面报道抗疫正能量故事,引导市民积极支持配合抗疫,破除朋友圈四起的谣言,带给市民精神上的力量。
  • 谢翠红
  • 发挥媒体精神力量
  •        扬州疫情发生后,部分小区被划为中风险、高风险,全面实行封控管理,市民的恐慌情绪日益蔓延。这时,扬州发布作为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疫情信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每天的关注高峰有三个时段,第一波是每天早晨8点多,国家卫健委公布全国疫情情况,紧接着是江苏卫健委公布全省疫情信息,再到接近中午时扬州召开的疫情新闻发布会;第二波是下午的疫情风险等级调整公告;第三波是下午的当天确诊病例详情轨迹公布。
           这三个时段的疫情信息,每一条都能瞬间引爆朋友圈,尤其是下午的风险等级调整和确诊病例轨迹公布,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线等待。
           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媒体的发稿速度。谁家的信息发布最快,谁就最先占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为此,同城新媒体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说这段时间的值班像打仗一点也不为过,从小编到审稿者,神
  • 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疫情信息,稳定人心
  •        除了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外,配合扬州城区开展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及小区实行封控管理等,扬州发布对城区物资供应保障、一线正能量故事等进行了充分的报道。
           记者们冒着危险,前往核酸检测现场、封闭小
  • 全面报道抗疫正能量故事,鼓舞士气
  • 经始终紧绷着,不断盯着手机的推送信息、健康江苏、健康扬州公众号以及市宣传信息发布微信群。
           由于超高的关注度,最近扬州发布有关疫情稿件的阅读量迅速飙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风险等级调整及有关管控措施的系列通告,累计阅读量破110万;确诊病例轨迹详情,每条阅读量至少接近10万,8月1日当天发布的《疫情通报 | 轨迹来了! 扬州新增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详情通报》,单条阅读量达13.5万。
           疫情发生后,扬州发布微信成为很多市民获取权威信息的另一条重要渠道,截至8月4日,发布微信已产生27个10W+,其中包括4个50万+。
  • 区、超市、公园等防疫一线,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场面,采写回大量生动的报道。面对蜂拥而至的稿件,发布开辟多个栏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发,方便读者阅读。
           开辟“今日解读”栏目,刊发《邗江区16家大型超市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邗江区的封闭小区居民,生活物资怎么解决?》《滞留在扬人员如何提供服务保障?》《如何稳物价?》等报道,就市民关心的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物价上涨等问题进行解读,缓解市民焦虑。
           开辟“闻令而动”“精神力量”栏目,刊发《高风险区来了一支机关党员突击队》《这是一双被汗水“泡”了3个小时的手》《上阵“父子兵” 当好“守门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先上!扬州每天7万志愿者“疫”线战斗》《轻伤不下火线 党员坚守抗疫一线》《最早来最晚走 党员教师的“硬核”担当》《党旗插在一线阵地上,“党员突击队”抗疫显身手》《我是党员,应该在一线……》等,报道党员、志愿者在抗疫一线
  •        小区封控管理后,不少市民开始焦虑。发布编
  • 新媒体产品全面开花,助力抗疫
  • 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
           开辟“一线好招”栏目,刊发《小喇叭、小卡片、小地图……看这个镇疫情防控“小妙招”》《核检时撑起“安全伞”,防晒又安全》《5天来连轴转,这家人想出“好办法”》《洗消“神器”真便捷》《一张小纸条架起 “连心桥”,困难就这么轻松搞定!》等,报道各单位、小区在抗疫中采取的一些好的做法。
           推出“一图读懂”系列,《“黄码”“绿码”,这张图全部说明白了》《扬州主城区进一步加强管控措施,与你密切相关》《关于核酸检测,最全的信息都在这里……》《我的核酸检测报告呢?为什么还没拿到?》……阅读量条条过万,最高的一条达到7万。
           此外,还推出系列长图、H5和海报等,从政策、通告、科普到服务,将实用信息传递给用户。
  • 辑部创新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让市民了解防疫抗疫知识。
           推出“战疫我绘”系列漫画,《一个电话,“有求必应、求助尽助”战“疫”》《“呆儿它”江湖传说战“疫”》《一棵小白菜的进城之旅》《咱们宅家,就是抗疫》《非必要,不外出》《龙虾、烧烤、火锅……会有的》《交通出行,蛮“有讲究”滴!》,用轻松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抗疫信息,帮助市民树立信心。
           推出《战疫我“说”》系列音频,《三轮检测 拜要稀大六缸》《居家防疫,拜要胛差罗事》《安安稳稳大家好》《嘎头呆呆 拜活流斯哦》《 “双码”查验 拜想耍滑头》《架哈势哦,六处找你们呢……》,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全是扬州人熟悉的方言,亲切的语音,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开辟“专家说”栏目,刊发专家对有关疫情问题的权威解答,如《毛某宁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腹泻为什么是新冠肺炎的十大症状之一?》《去医院发热门诊就
  •        疫情关注度高,相关报道阅读量飙升,对发布系统的承载力也是考验。最近几天,接连出现重要疫情信息推送后,扬州发布后台转圈停摆无法发稿,分享到朋友圈或群里的信息,网友反映打不开,宣传部的相关领导也多次在群里反映,打开发
  • 打好宣传硬仗,需要稳定的平台保障
  • 诊,需要注意什么?》《中医方面如何预防新冠肺炎》《专家说“发热就诊须知”》等。
           开辟“小布帮你问”栏目,与12345合作,借助发布报料平台,接受市民的投诉、建议等,记者快速反应,帮助寻找答案。如《居家期间产检怎么办?孕妇突发不适怎么办?专家为您解答》《疫情期间,该如何就医?》《疫情期间,扬州民生物资保供车辆如何进出?》《打官司要立案该怎么办?》等。
           这几天,扬州发布后台报料井喷,每天数百条,基本都是有关疫情的,工作人员克服小区封禁困难,坚持在线回复,为网友提供贴心服务。
  • 返回目录
  • 布的链接总是一波三折。大家为此十分着急。这种情况已经不止出现一次,之前省运会开幕式、扬马直播时都出现过。这提醒我们,在注重内容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平台自身的建设。否则打起硬仗来,可能会被拖后腿。
  •       新一波新冠疫情肆虐,疫情就是命令,扬州迅即拉开了一场对德尔塔病毒的阻截战。在这场危及民众健康的灾难之中,新媒体如何化危为机,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呈现的天然优势,从而形成舆论引导、信息传递的强势?
  • 李文峰
  • 化危为机
    放大新媒体影响力
  •        疫情期间,最硬核的新闻当然是本地疫情信息。针对晚报微信每天只有3发的实际,我们做好合理分布、科学安排。
           受众第一关注点是江苏省疫情进展,尤其是扬州发生感染情况,因此每天的第一发必须紧盯《健康江苏》,力求同城第一时间推送;第二关注点是扬州感染病例的行动轨迹,网民会在这些轨迹中排查与自己的交接点,并会大量传递给相关亲友;第三关注点是扬州防范疫情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出台的相关政策。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天的新闻热点最少3条以上,每日3次的发布次数,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我们提出了“抢发省情,轨迹必发,政策快发”的发稿原则。实践证明这些热点都是现实中网民关注的焦点,几乎每条发出都会被大量阅读和转发,实现了在平时难以想象的连续10万+的阅读量。
  • 关注疫情,头条连破阅读量10万+
  •        面对疫情,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提供舆论引导、心理疏导、贴心服务尤为重要,也是媒体的首要担当。
           于是,我们迅速推出了“疫问疫答”栏目,在记者的配合下,及时回答民众在封控后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如不良商家哄抬物价的问题,黄码如何转换的问题,民生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办理问题,做了核酸检测看不到结果问题……都得到了政府的及时回应,起到了社会矛盾钝化器的作用。
           信息的有用性还表现在对民生政策的及时发布上。既有《市政服务中心线下业务全面暂停》《7家
  • 强化服务,突出抗疫信息的有用性
  •        因为热点多,我们在新闻取舍时特别犯难。8月3日下午2点多,警方突然发布了对这次扬州疫情的“1号病人”毛某宁立案侦察的消息,本来剩下的一次发布次数是要公布前一天扬州40例感染者的轨迹的,我们果断取舍,放弃了轨迹的发布,服从新闻传播的规律。     
  •        微视频一直是晚报微信的一个“短腿”,尽管多次强调其重要性,但一直难以打出影响来。
           这次疫情给了晚报微视频一次发力的机会。在用好用足记者传递的素材基础上,在将文图向视频转化上发力的同时,发掘出了朋友圈、各种群对原始素材提供的强大优势。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封控现场,网民都会提供大量丰富但真假混杂的视频素材。这就需要我们长一双会识别的“慧眼”。
           一是从公安、卫生等权威部门的服务号或工作群里获取信息,这类信息一般都是真实的信息,只用做一些简单的信息补充和完善。如《累睡了的警察》
  • 接长传播短腿, 微视频成新闻 “黑马”
  • 发热门诊的公布》等政务信息,也有《开辟网上就诊通道,药品邮寄到家》等服务信息,尽力解决民众在封控后生活中的实际困扰。
           我们还选择性地制作了《安全叫外卖指南》《教您做好社区防控》等实用型宣传长图,直观形象地对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       视频号直播是我们为了迎接七一庆祝活动而组织
  • 嫁接附属功能,微信直播走向前台
  • 和《高温中奋战的天使》等视频,都是通过上述途径获得图片,再进行后期技术处理。后者在视频号的传播达到了600多万,在微信视频号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达到这种量级较为罕见。
           二是朋友圈发现的素材。如我们首发的《社区书记哭了》,就是编辑在一个朋友群里发现了网友现场录下的凤凰桥社区书记的录音,我们觉得这段音频太震撼,太有广泛传播的价值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封控期间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居民如何有效沟通?需要一个能够引起共情的产品,这段录音恰恰具备了这一特质。我们赶紧将这段音频和朋友圈截图制作成视频,一起呈现给受众,强化了音频的真实感,提升了视频的感染力,这个微视频在抖音上也获得了400万+的阅读量。省里还特意找到我们,将这段原始音频和我们制作的原视频要了过去。     
  • 返回目录
  • 的技术攻关成果,这次在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有效运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视频号直播与其他直播平台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公众号的粉丝有可能直接转化为视频号直播的粉丝。晚报微信公众号拥有80多万的粉丝,每天的活跃粉也在6-8万左右。这些活跃粉就是视频号直播的基础观众,这坚定了我们搞好视频号直播的信心。
           果然,视频号直播一上线,当天就有6000多人进入直播室;第二天就突破了1.5万人。腾讯公司在后台监管到我们直播的良好势头,在第三天直播时,主动为我们推流,一下子有6.1万人涌入了直播室。
           微信号的直播让封闭在家的市民直观地看到了疫情发布会现场,了解了疫情的发展形势,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发布相关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在动员全体市民配合全市整体行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微信号的直播虽然是公众号的附属功能,但其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值得我们今后在实际应用中深入开掘。     
  • 一线双创
  • 03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扬州晚报》“口述史”专栏围绕这一重大主题,通过一个个当事人的生动讲述,还原一段段峥嵘岁月,讲述百年来的风云变化,记录伟大瞬间,解密历史档案,追忆过往,更好地面向未来。
  • 林倩雯
  • 口述式报道鲜活生动
  •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扬州籍油画家肖峰就是“新安旅行团”的一名团员,他1944年3月加入时才12岁,从此在战斗中成长,最终成为我党一名优秀的文艺战士。
           我们敏感抓住新闻点,6月22日“口述史”推出《新安旅行团是生活教育的一块实验田》报道。
           其实,在晚报“口述史”专栏开设之初,我们就想请肖峰老院长回忆当年“新安旅行团”的峥嵘岁月,让家乡的下一代把红色传统代代相传。由于肖老最近身体不宜接受采访,我们找到了肖峰老院长专门回忆“新安旅行团”生活经历的口述材料。根据晚报
  • 返回目录
  • 版面的要求,我们对回忆录做了相关整理,并提交给肖峰老院长的秘书,请其过目把关。
           虽然采访颇受周折,但是峰回路转,能再现肖峰老院长在新安旅行团的峥嵘岁月,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此前虽然“口述史”专栏已邀请水利专家、建筑专家等人口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蜕变历程,但是紧紧贴合建党100周年主题的,肖锋口述史是第一篇,也为后期相关党史主题稿件奠定了基调,惊心动魄的战争岁月,波澜壮阔的峥嵘史诗,都在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口中生动再现。
           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未深入了解肖峰老院长的新安旅行团经历时,这段历史与我们而言,仅存在于书本上、资料中,因为有了当事人的亲口讲述,那些躺在文字中的过往全部都鲜活了起来,也让我们对于党的历史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认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只有在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才能让我们未来的每一步都信仰坚定。     
  • 他山之石
  • 04
  •        日常采访中,经常会碰到突发热点话题,这就需要快速采访,力争精彩呈现。比如,“三孩政策”落地,迅速窜上微博热搜。这无疑是个大新闻,各家媒体都不会放过。《都市快报》综合权威材料、采访专家学者,围绕读者关心关注的问题,快速推出权威解读,抢得了先机。     
  • 突发热点如何快速精彩呈现
  •        这个题材的材料内容基本是统一的,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的发布,要想做得权威、精彩,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最好是新鲜的。
           在这不久前,记者做过浙江省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的稿子,知道国家统计局官网有不少人口相
  • 现在我是记者,如何找到想要的资料
  •        拿到这个题材后,首先就要分析读者想看到哪些信息,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更高效。记者结合自己体会和咨询办公室已育、备孕的同事,快速列出大家可能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比如,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放开“三孩”生育,从一孩到二孩再到三孩,到底生几个才合适?很多适龄夫妻,为什么不想生?“三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延缓有多大作用?为了提高生育率,会出台哪些配套?如此等等。     
  • 如果我是读者,最想看到什么
  •        此时出台“三孩政策”,到底为何?央媒报道第一句话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当前很多适育夫妻,为什么不想生三孩?很多人深有感触,抚养压力太大。其实这些信息大家很容易就能获得,当然也要告诉大家。
          大家可能忽视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三孩”政策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有多大。
  • 要告知公众,忽视或想不到的重点
  • 关数据,而且是刚刚出炉的“七普”数据,相当及时,可以直接使用,支撑自己的观点。 
           同时,记者找到了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答记者问,联系采访到了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志军,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但这还是不够,有些你想要的信息,还是没有得到怎么办?那就要依靠网络搜索了。网络上的资料使用,要尽量挑选权威媒体引用的权威机构数据,最好自己再去核实下。     
  •        前不久,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的言论,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网络一片欢呼。
           记者找出梁建章这条建议的原始视频,仔细地看了一遍。通过现金奖励,鼓励生孩子的措施可行吗?我们通过采访专家告诉大家:不现实!原因是这很可能导致有的人为了钱而生孩子,忽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得不偿失,以此回应大家的讨论。
         不管何类新闻,价值导向总是要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
  • 社会关注热点话题,主动积极回应
  •        记者通过采访刘志军教授得知,人口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同时也获得了一般人更为想不到的信息:我国人口数量没有断崖式下降,未来人口质量和社会制度才是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全面、真实地告知公众我们面对的现实,让整篇报道更为客观、可信。       
  • 返回目录
  •        如何提高生育率呢?“三孩政策”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做好政策的配套。在报道结尾,我们详细列举了“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让大家看到希望。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