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组工讲坛之辛弃疾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景月
发布时间:2017-10-2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评价辛弃疾词作的最好词语,就是“文如其人”。他体魄雄壮,时人谓之为真英雄之象:“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所以词风刚健豪迈。他文武双全,熟读经史,好在词中借用各种典故,却并不生硬。他久历于兵事战阵,一生金戈铁马,其文字也如同海雨天风,撼人魂魄。他一生惟愿光复故土,却报国无门,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在心中纠结,所以字里行间都含有悲郁不平之气,读之令人感慨万分。正所谓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男儿之悲,莫过于此。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2017年10月20日下午
    凌荣川主讲
  • 自流井组工讲坛之辛弃疾
  • 生在北宋最为繁华辉煌时代,虽有流离之苦,却无战乱之忧的苏轼相比,辛弃疾很不幸的出生在一个倒霉年代的倒霉地区——南宋初年的济南。自从宋初签订澶渊之盟以来,北宋和辽国之间使节往来不绝,百余年间,百姓们都能得享太平,不闻战乱。那时候的济南虽然比不上汴梁繁华,但也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胜富庶之地。但随着金国的崛起,辽国转眼就被更野蛮的女真人踏为平地。在这场豪赌中下错了注的北宋,也随之咽下了自酿的苦酒:靖康之耻。金军顺利地攻破汴梁,半壁江山沦入敌手,皇室成员被一网打尽,徽钦二帝被掳,受尽屈辱后死于异国。一片宋小风雨飘摇里,南朝廷只能偏安于江南,依靠长江天险苦苦抵抗金军。

  • 金戈铁马,海雨天风——辛弃疾
  • 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寥廓,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的神秘。
    两汉魏晋:赋和骈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极尽华美之能。
    唐代:诗歌脱颖而出,诗人层出不穷,诗仙诗圣诗佛诗鬼等人,一起将诗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唐代以后,好诗渐少,无人能在诗歌上与盛唐争锋。但宋人别出蹊径,将词之一道发扬光大,最终取得了不逊于唐人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以“唐诗宋词”并称。

  •      词本来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唐诗追溯其源流,其实是和先秦诗辞、和汉赋骈文一脉相承的。诗经和楚辞苍凉古拙,但限于句式,表现力不足。汉赋骈文部分摆脱了诗经四四拍的固定节奏,但还没有完全自由,仍然有骈四俪六的限制,而且不易于吟唱。到了唐代,七言诗和五言诗在数百年摸索下完全成熟,不仅灵活性大为改进,更是满足了传唱的需要,于是才有“旗亭画壁”之乐。在当时,诗是文化人高大上的创作,词是由文化程度较低的乐师们,根据各种街头小调和异域旋律的需要所写成的一些长短句,和诗相比,可以算是当时的“三俗”了。例如在唐代的《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一首典型的早期词作《菩萨蛮》: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当然,再“三俗”的东西里,也隐藏着不可否认的情感。不过把这首词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相比,其文学水准高下立判。
         等到了宋代,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于是词道大兴,上到君王宰相,下到士子庶民,大家都觉得最风雅的莫过于当席填词,让歌姬款款唱来。
         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大部分词曲都是描述的男女情爱之事,风格婉约柔美,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大能横空出世,靠少数几人之力对抗词坛主流,硬是将词分成了婉约和豪放两派,互相分庭抗礼,并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自宋以来,公认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苏东坡,另一个就是辛弃疾。
  • 译文: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评价辛弃疾词作的最好词语,就是“文如其人”。他体魄雄壮,时人谓之为真英雄之象:“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所以词风刚健豪迈。他文武双全,熟读经史,好在词中借用各种典故,却并不生硬。他久历于兵事战阵,一生金戈铁马,其文字也如同海雨天风,撼人魂魄。他一生惟愿光复故土,却报国无门,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在心中纠结,所以字里行间都含有悲郁不平之气,读之令人感慨万分。正所谓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男儿之悲,莫过于此。
            就他本人而言,他是一位爱国者,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能臣,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虽然不以填词为业,但他依然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名作极多,被每一位诗词爱好者喜爱推崇。读他的诗词,所感怀到的不仅仅是名篇佳句,而是会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听到一个民族在危亡之时所发出的悲歌。至于他将词的创作带到更为广阔的天地等等,反而都显得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