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党建学习线路——“运河足迹”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杭州山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7-0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建党100周年 探寻运河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 运河足迹 ”党建学习线路
  • ·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 1921-2021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 水陆联游线 / 陆路参观线
    售价:100元/人 (团队20人起)
  • 联系电话:0571-85222631 85222136
    客服手机:19967423912(同微信号)
  • ★ 运河足迹·宣传视频 ★
  • ★ 运河足迹·学习线路 ★
  • ★ 运河足迹·学习线路 ★
  • 武林门码头是杭州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旅客码头,紧邻武林广场。对面为杭州新地标建筑——西湖文化广场和环球中心,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科技馆也在这里。现在的“武林门码头”,在过去叫做“红太阳码头”,也是运河申遗点“武林问渡”的所在地。
  • ★ 武林门码头 ★
  • 运河游船是运河旅游的特色载体,2007年杭州市政府启动了漕舫项目,运河上的漕舫船更是以杭州运河的清代木质漕舫为原型,整合现代工艺及功能,无不体现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精髓。乘船游览是近距离游览京杭大运河的一种方式,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两岸的迷人风光,感受老底子最纯正的杭州市井生活气息。
  • ★ 运河游船 ★
  • 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古粮仓,如今是圈内有名的文化创意根据地,不定期会举行艺术沙龙、沉浸式戏剧演出、手工制作体验等活动,是一个集历史、传承、艺术、未来于一体的有趣空间,也是运河申遗点“富义留馀”的所在地。
  • ★ 富义仓 ★
  • 拱宸桥是一座横跨运河之上三百多年的人行石拱桥,为了延长它的生命和风采, 2005年实施运河综保工程时,特地在拱宸桥两侧浇铸了4个防撞墩,并在每个水泥墩上放置了古代传说中能镇河妖防洪水的石雕“趴蝮”与古桥相配。拱宸桥素有“运河第一桥”之美誉,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运河申遗点“拱宸邀月”的所在地就是这里,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取名也来自于此。
  • ★ 拱宸桥 ★
  •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2021年4月,博物馆被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杭州市党史现场学习基地。
  • ★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
  • 手工艺活态馆由清朝光绪年间通益公纱厂的旧址改建而成,是浙江首家集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技艺表演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体验馆。馆内拥有众多中华传统工艺如张小泉锻剪、天竺筷、植物印染、油纸伞等。同时还引入活态生产线、现场演示产品制作工艺,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有效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代。
  • ★ 手工艺活态馆 ★
  • 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由原红雷丝织厂的车间改建而成。博物馆基本陈列由 “杭州工艺美术的历史足迹”以及杭州工艺美术的六大类介绍两大部分组成。除了常设展厅,博物馆还另设有临时展厅、工美大师工作室及工艺美术商店等功能区。2021年4月,博物馆被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杭州市党史现场学习基地。
  • ★ 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
  • 吴理人被誉为“画说运河第一人”,用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京杭运河文化的民俗画。艺术馆共有两层,一楼为展示厅,展出了吴理人的近百幅作品,包括“运河杭州二十四节气民俗画”、“运河杭州风情画”和瓷器、丝绸、扇子等运河传统文化器物。二楼是互动厅,集教学、交流、创作为一体。
  • ★ 吴理人民俗艺术馆 ★
  • 杭州拱墅区的运河天地,这里曾是大河造船厂旧址,由9幢老厂房组成,是杭州市第五批历史保护建筑。杭州大城北规划展示馆便坐落于运河天地内,馆内设置了电子触屏、导览机器人以及3D地图模型等多种设备,为参观者呈现大城北的过去、未来和现在。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足迹”,感受未来以运河文化为引领,具有高生态价值、高生活品质、高经济活力的运河之城。
  • ★ 大城北规划展示馆 ★
  • 晓风书屋开办于1996年6月。作为杭州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印记,晓风书屋已经成为一种内在文化符号。李克强总理在杭州考察京杭大运河时,参观晓风书屋,盛赞“纸质书还是永远会有市场的,是文化的象征。”
  • ★ 晓风书屋 ★
  • 学习党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地,在现场学习中切身感受百年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在感动感悟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要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 ★ 百年荣光薪火相传 ★
  • 联系电话:0571-85222631 85222136
    客服手机:19967423912(同微信号)
  • ★ 党建学习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