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与佛教的渊源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连江广福寺
发布时间:2017-01-0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连江台山广福寺
  • 贺卡
  • 腊八节与佛教的渊源
  •        在小寒后,有一个重要节日,即“腊八节”,“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自上古时期的腊祭,后因佛教的传入,腊八这一天,作为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日子,就成为重要的宗教节日,寺院施粥慈养众生。
    佛门弟子为了纪念佛祖苦行修道,会这一天煮腊八粥救济穷人。每年到了腊月初七,寺庙的僧侣,都要将新鲜的干果、豆类、米类、杂粮放在大锅熬煮,直到天明,先用煮好的腊八粥供奉佛祖,然后向善男信女施舍腊八粥,这腊八粥也叫“福粥”、“寿粥”、“佛粥”,传说吃了这粥,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
           僧众在这一天除吃腊八粥外,还有携众生操度八苦,佛教中的“八苦”是:生、老、病、苦、恩爱、别离、忧悲、怨恨。
  •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 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的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信佛的人家,皆有舍粥善举。古往今来,腊八舍粥的传习,在佛门弟子和信众中蔚然成风。
    舍粥的目的,概约有三:

    一是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通过舍粥,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

    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间福报的人们,得以广种善根福田,成就福禄寿禧财等等果报的福德因缘;

    三是对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来说,舍粥一来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资粮的积累和增上,二来是体现和修证佛教中“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一种方式方法和具体实践。
  • 腊八施粥
  •        因此,每年一进冬月、时近腊月,一些善信人家、佛门信众,便开始筹备粥料,供养寺院,以备舍粥之需。到了初七夜晚,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一些信佛的人家,便开始大锅熬粥,历通宵,至初八丑末寅初,天尚未亮,便在门前摆上案桌,公开舍粥。


    每年,各地方的腊八舍粥,场面都是非常的温馨、祥和、欢喜、热闹,正所谓“佛音寥寥,豆香缠缠;喜鹊催夜,铜锅当风”


    成为了“腊八节”的一道靓丽、独特、壮观的风景线。
  • 欢迎关注连江台山广福寺
  • 感恩十方善信诸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