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85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2-10-3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85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第185期
  • 2022年10月31日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 2022 |
  • 值班手记
  • 二十大报道的总结与思考
    在重大报道中锻炼队伍
    先求稳 再求新
    多维度浓墨重彩报道
    编好稿件亟须提升四大核查能力
    全力以赴聚焦盛会
  • 业务加油
  • 一线双创
  • 拟好新闻标题的技巧
  • 不等不靠快转型
    紧扣热点 主动作为
  • 目录
  • 值班手记
  • 01
  •        随着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二十大会议阶段报道终于顺利落幕,接下来转入大会精神宣传贯彻报道阶段。
           在这8天(10月17日—24日)里,扬州日报共推出“聚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34个版,刊发各类稿件120篇,加刊12个广告版。编辑中心编、排、校团队全员投入、
  • 刘贺
  • 二十大报道的总结与思考
  •        办报纸,要确保出版安全,更要确保政治安全,每一天都有压力。这种压力,每逢重大政治会议、重要节庆活动,会直线上升。
           搞好党的二十大报道,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安全、准确是党报编辑出版流程的最高原则。按照李社长、周总部署,李总分别于10月13日、16日两次召开日报编辑中心全体人员会议,进行动员再动员,要求只有一个:全员投入、全力以赴把好关口,不计代价、不打折扣确保安全,只有成功,
  • 压力与动力
  • 全力以赴,最终确保了这一“史上最重最难”报道任务的成功收官。
           党的二十大报道的重要性、艰巨性,无需赘述,正因其“重”,所以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回顾一周值班过程,艰辛不在话下,收获亦是颇丰。总结来看,就是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压力与动力”“劣势与借势”“守正与创新”这三对矛盾关系。  
  • 没有“如果”。
            压力前所未有,首先体现在版面安排上。
           我们报纸上与大会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来自新华社,而新华社这次也不同以往——发稿目录往往深夜才公布,且附说明:具体发稿以上级部门审定为准。稿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版面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依据“参考目录”和十八大、十九大报道经验,来预留版面。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有的预告稿件不发了,有的稿件比预料篇幅多出一大截,版面只能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凌晨两三点钟有的版面推倒重做是常事。
            压力前所未有,其次体现在编校时间上。
           新华社有个用户群,等稿,成了那段时间群里交流的主要话题。10月17日,除头版消息外,新华社其他几篇重要稿件大多是凌晨12点后播发。后来,我们发现,这还是比较早的。10月20日,新华社二十大特别报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从党的二十大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凌晨4点才发稿……
  • 稿件姗姗来迟,我们的压力不在苦苦等待上,而在付印之前,留给编校工序的时间被大大压缩。按照集团编委会要求,二十大期间新华社重要稿件到得再晚,三审三校一道不能省。我们所经历的,就像边切文思豆腐——细之又细、一丝不苟,边跑百米冲刺——尽快付印、不误出报。
           压力前所未有,最终要转变到打赢的动力上。
           二十大报道期间,编辑、版式、校对均按要求提前到岗,学习解放、厦门等优秀党报的处理手法、认领当天的版面任务、参悟往届大会版面内容、熟悉当天要发的稿件,即使有的版面到稿很晚,也没人“坐等”,往往凌晨三四点钟,仍保持“打鸡血”的兴奋状态。大会的报道,安全第一位。对于新华社来稿,我们严格按照三审三校制度认真编校把关,有的还增加一重“保险”。例如头版的消息,编辑打开新闻联播音频,边听播报边划文字;二版的名单,打印出原始稿,编辑、校对一个读、一个划,过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是版面付印后,还有好几名编辑没走,又把版面从报眉到
  •        翻开十九大扬州日报的报道,当年我们的前方报道小组驻扎北京,甚至还受邀参加了十九大新闻中心的集体采访。而二十大报道,出于疫情防控等方面限制,地市级媒体不能派记者赴京采访。不在现场,如何采写稿件?这个劣势,如何进行克服?说实话,在新闻战役打响前,后方心里有些没底。
           面对先天劣势,我们没找借口“躺平”。在大会开幕前,采访部门便提前定人手、定选题,
  • 劣势与借势
  • 报脚过了一遍遍。对于自采稿件和广告,我们重点放在文中引用的报告、讲话、表述是否规范上,每看到一处,都要查原文、查出处,不相信记忆,只相信眼里。这样的高投入,换来的是高效率和高保障。在编校过程中,大家纠正了“不断实现人们(应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疫情管控(应为防控)”、把习近平在广西团的讲话误引为二十大报告内容等一处处差错以及国企外派人员“以身试疫苗”等“低级红”内容。         
  • 邹平、胡俭、陈晨三位记者“人盯人”对应三位党代表,有些内容会前提前采访、有些内容会中电话连线,确保了我们每天的二十大报道都有“扬州声音”。其中,“代表日记”专栏陆续刊发了《北京见证我向幸福出发》《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等电话连线稿件,特别是看到党的二十大代表集体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新闻后,日报值班纪要做出提醒,记者迅速连线采访,《家乡画面令人自豪》《邂逅水韵江苏的美》通过扬州代表所见所感,写出了展览上的扬州元素。
           面对先天劣势,我们在想办法“突围”。连续参加了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的郑翔,是一位“明星代表”,可谓“自带流量”。如何通过郑翔来形成报道亮点?拾总带领采访部门提前进行了策划安排。10月19日,我们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一篇报道——《一本线装小册子写满“百姓心语”》,讲述了扬州代表郑翔带着“特殊礼物”赴盛会,引起与会代表关注,并通过让居民在文中出镜、发声,引出扬州宜居、宜游、宜业等一个个“宜”,
  • 语言很鲜活,手法亦巧妙。这本线装小册子同时还引起了多家央媒的关注。
           面对先天劣势,我们巧用资源“借势”。无法赴京、不在现场,如何报道好扬州代表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参会情况?用好央媒、省媒资源,是一个较现实的途径。在此期间,采编合力,相继整合央媒、省媒报道,刊发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张宝娟先后接受“交汇点”、省广电总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专访的内容。20日,编辑部多方检索,发现当天《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有大篇幅采访郑翔的内容。《人民政协报》是十八家中央级媒体之一,其头版头条聚焦扬州代表以及好地方“百姓说好”,这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我们遂以此编发了《<人民政协报>头版点赞扬州“百姓说好”》,并摘编了荔枝网“基层代表上会记”专栏采访周维忠的内容。这个组合专题内容好、档次高,内宣、外宣一举两得。
           上接中南海,也要下接瘦西湖。大会期间,我们亦注重扬州党员群众收看大会开幕、讨论报告
  •        二十大报告、党章修正案屡次提及“政治三力”,党员干部从政要讲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报同样要讲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在二十大报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拿头版来说,政治判断力体现在刊发哪些稿件、图片上,政治领悟力体现在如何制作标题、提要上,政治执行力则体现在如何摆妥、摆好版面上。以党的二十大闭幕和一中全会报道为例——
  • 守正与创新
  • 精神的宣传,学习贯彻的报道基本上每天不断档。会中阶段,我们还刊发了《今年三季度 扬州签下七个百亿级大项目》,这条经济新闻够重磅,在二十大期间推出够分量,且非常契合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版面呈现上,对文中例举的重特大项目进行了条目化、图表式处理,一则在视觉上跳出来,二则方便读者阅读。         
  •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在京闭幕。收到新华社稿件图片后,头版编辑没有等着对版,而是根据自己的政治判断,先行做标题、拎内容、摆位置。夜里12点左右,新华日报与人民日报对版后基本定版,我们比对发现,无论是版面摆布还是标题制作都和他们高度一致,甚至拎出的报眼“号召”和副题“强调”两块内容,都一字不差。对版,并不是完全拷贝,比如三个名单的导读,我们仔细考量后认为,这是党员群众当天最关心的内容,依然留在了头版。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这是报道任务最重的一天,按照惯例,从头版到后面的简历版,都要和人民日报或新华日报严格对版。但对版不意味着等到别人“交作业”了,我们再“抄作业”,而应是自主答卷后参考答案,来印证我们的政治判断、新闻处理、版面摆布。按照值班老总的指导,我们对版面进行了预处理。凌晨一点半后,新华日报的版面陆续发到群里,无论是头版的标题制作、文图结构,还是简历版的分版
  •        二十大期间,广西日报在大会开幕、习近平参加广西团讨论、闭幕、一中全会四个节点,接连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处理、图片大小,我们的“作业”都与省报相当一致,只是细微之处进行了对照调整。
           重大会议的重要节点,在版面判断、处理上,能与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如出一辙,日报守正的表现,曾让我们有些“得意”。然而,李社长给日报编辑中心转来的广西日报二十大期间的版面,却让我们对“守正”的另一面——“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
  • 推出四个横跨头版,精拎提要、精心设计,大图大题、大气磅礴,在全国党报中独树一帜。即使是一中全会这天,包括凭借重要节庆的封面跨版,数次夺得中国新闻奖的解放日报在内,几乎国内所有党报都老老实实和人民日报保持一致,惟独广西日报仍以横跨头版示人,颇为惊艳。
           解析广西日报的这次版面创新,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它的创新是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尽管版面形式、设计与人民日报不同,但在版面意图、内容上并无二致,且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可以看出,这样的创新,源于其对守正的内在本质准确把握上,对创新的风险成本精准控制上。就是有信心、有勇气,而且有能力。
           再由此联想近几年重大节庆报道党报头版的风格迭变——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解放日报不“拷贝”人民日报,横跨封面脱颖而出,夺得中新奖;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解放日报推出升级的竖跨封面,再夺中新奖,此后每逢大事封面必跨,领一时风尚;2021年,
  • 返回目录
  • 庆祝建党百年大会,包括我们在内,国内众多省市党报都和解放日报如出一辙推出封面跨版。然而,在今年的中新奖评选中,建党百年题材的入选版面却是河南日报化繁为简的单版头版——《赶考》,真可谓是异军突起。
           可见,好版面好在与众不同,好报纸好在守正创新。                  
  •        10月16日-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扬州晚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本着隆重、热烈、全面的原则,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报道大会,将大会的精神准确、安全、及时地传递给读者。
           大会期间,《扬州晚报》全面报道重大内容,及时传递大会议程,密切关注扬州代表。
  • 袁益民
  • 在重大报道中锻炼队伍
  •        16日,大会开幕,17日的《扬州晚报》1版-8版,报道了大会开幕消息和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22日,大会胜利闭幕,23日的《扬州晚报》1版-8版,刊发大会闭幕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高举伟大旗帜 谱写崭新篇章——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
  • 全面报道重大内容
  •        扬州三位代表参加党的二十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全面建
  • 密切关注扬州代表
  •        关于大会议程,除开、闭幕外,《扬州晚报》重点关注习近平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刊发新华社报道《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及大会主席团会议消息和五场记者招待会:《中国经济将巩固回稳向好态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五项重要成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扬州晚报》及时、准确呈现大会的全过程、全动态,给读者提供全面、丰富的大会信息。     
  • 及时报道大会议程
  • 奋斗——写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     
  •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扬州篇章》报道了大会开幕当天扬州代表参加盛会的情况,以及代表们聆听报告的感受。扬州三位二十大代表,一位是市委主要领导,一位是社区干部,一位是劳动模范,身份各不相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同。市委书记张宝娟站在扬州全局的角度,发出扬州声音,讲好扬州故事。《扬州晚报》重点刊发了报道:市委书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宝娟接受“交汇点”采访——《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张宝娟参加江苏代表团分组学习讨论——《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篇章》,张宝娟接受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采访——《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扬州新作为》。关于两位来自基层的代表,重点开辟了“代表日记”专栏。日记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表达朴实,非常可读。比如《北京见证我“向幸福出发”》,记述了二十大代表周维忠四次来到北京的经历,每次都意义非凡。这则代表日记,篇幅不长,只有六百来字,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又如,
  •        参与党的二十大报道,锻炼了队伍,赢得了本领,《扬州晚报》全员从上到下,责任心、觉悟性、执行力和判断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责任心方面。《扬州晚报》提出的口号是:安全、准确、全面报道大会精神,其中,“安全”被放在第一位置。大家通力合作,编辑与编辑之间、校对与校对之间,互看稿件、互看版面,从总体
  • 经受住了考验锻炼
  • 17日晚,二十大代表们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受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两位扬州代表的日记——《家乡的展品令人自豪》《邂逅“水韵江苏”的美》,不约而同地从成就展中,感受到了扬州骄傲、扬州自豪。郑翔着眼于扬州运河三湾,周维忠着眼于“水韵江苏”的扬州之美。三四百字的日记,很有可视性、现场感,激发了扬州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心怀和豪情。         
  • 把握到细节审视,共同把关,共同负责。这是大会期间《扬州晚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状态。
           觉悟性方面。大家充分认识到报道工作的重大性、政治性、严肃性,边工作边学习,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全神贯注。大会期间,新华社稿件普遍来得比较迟,编辑、版式、校对坚守岗位,毫不松懈。10月22日,大会闭幕,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编辑、版式、校对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校看,反复调试,呈现出大气、庄重的效果。
           执行力和判断力方面。大会期间,大家认真阅读每一项宣传提示,严格执行,不差分毫。10月21日,二十大的重要议程是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习近平主持。这次会议主要是通过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非常重大,新华社稿件不到600字。当天,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张宝娟在京接受《人民日报》
  • 返回目录
  • 《光明日报》《新华日报》采访,内容多,体量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扬州新作为》超过2200字。按照常规,两篇报道都应该放在二版,但从体量看,很不合适。编辑部认真研究后,将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的消息放在二版,配以新华社综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扬州新作为》放在三版显要位置。23日是星期日,《扬州晚报》只有8个版,编辑部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统筹,精心安排,将8个版全部用来报道大会。有关市领导的稿件,留待次日刊发。所有这些,保证了政治上的安全、准确。  
  •        为突出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营造浓厚网上舆论氛围,扬州发布客户端在首页首屏开设“喜迎
  • 积极营造氛围
  •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的宣传是压倒一切的重点。扬州发布近期的宣传工作,毫无疑问也是围绕这一绝对中心展开,我们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积极稳妥做好宣传报道。
  • 赵钢
  • 先求稳  再求新
  •        策划推出系列海报“十年图话”,连续7天每天一期,聚焦近十年来扬州交通、城建、文化、长江大保护、生态、创新等方面的成就,体现新时代扬州人民牢记嘱托、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 推出原创作品
  • 二十大 领航中国”“二十大代表风采”“喜迎二十大”等专题专栏的基础上,根据部署,在客户端首屏开设“二十大时光”等专题,及时全面准确集纳各级媒体刊播的重点稿件。
           会议期间,客户端首页首屏置顶飘红,形成正面声势,并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突出推送重要报道和重头文章,突出党的二十大网上宣传主题。
           指定专人,确保已上线的置顶飘红模板涉及的文字表述与大会进程保持一致,加强与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对标对表。10月16日0时起,上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主题开机和首页首屏海报幻灯。       
  •        关于党的二十大会中报道,扬州发布严把政治安全关,严格规范稿源、严格核对原文,并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在此基础上,安排骨干编辑充当“质检员”,对每一篇稿件逐字逐句过堂,做到平稳、平安、平实。
  • 平稳平安平实
  •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制作推出原创海报《十个维度,“表白”扬州这十年》,从高度、速度、跨度、精度、深度、力度、厚度、广度、温度等,用一个个数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扬州十年成就。
           《“笔画二十大”系列H5》《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开讲啦》《喜迎二十大“我想对你说”青少年视频展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云”问二十大》等原创新媒体专题专栏持续更新。
           另外,开设了《聚焦二十大》《进家门 听幸福》《我家这十年》《党代表日记》《档案中的党代表》《直通北京》等原创专题专栏。     
  •        大会开幕当天,在用好、用足三大央媒及交汇点等省媒资源的基础上,推出《滚动播报丨扬州各界踊跃收看二十大开幕会》,以大量现场图片,展示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街道社区,扬州市各界党员群众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形成前后方呼应。
           集团记者克服前方没有派驻记者的困难,提前策划、对接与会扬州代表,打好报道主动仗。10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来自扬州的二十大代表郑翔访谈报道。发布编辑部监控到这一信息后,立即进行转载,并在第一时间推送;当晚,记者连线采访前方代表郑翔,发表了《直通北京|郑翔:在实践中履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的报道。会议期间,发布刊载了7篇发自北京的《党代表日记》。在首篇党代表日记《周维忠:北京见证我向幸福出发》中,周维忠回顾了10年时间自己四次北京之行,并表示:“我从一名普通农村电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见证了我奋进新征程,向幸福出发。”
  • 10月19日刊发的《直通北京|扬州代表携“特殊礼物”赴盛会,一本线装小册子写满“百姓心语”》,则讲述了郑翔赴会时,从扬州带去的一件“特殊礼物”——一本写满了“百姓心语”的线装小册子《宜见扬州好地方》。
           巧借外力,以多种方式转载中央、省级媒体对来自扬州的党代表的各类报道,以扬州的视角报道党的二十大盛况,展示扬州党代表履职风采。如10月14日北京西路瞭望的《江苏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抵京》的报道,在两张新闻照片中,都有来自扬州的代表郑翔,扬州发布第一时间转载。10月22日下午,大会刚刚闭幕,扬州发布对二十大期间中央、省级媒体多次聚焦“扬州声音”进行整合集纳,推出融媒体报道《二十大时光│央媒省媒聚焦!听,来自扬州的“好声音”!》,收到了较好成效。
           二十大会议期间的宣传,我们整体上做到了积极稳妥有声势,但和央媒、省媒相比,我们过于求稳、不敢创新,这一方面是我们掌握的资源有限,
  • 返回目录
  • 另一方面也是胆识和能力的差距。现在起直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都是扬州发布的宣传报道重点,观照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等最新提法,结合扬州实际情况,还是要探索创新,推出更多元和丰富的新媒体产品。           
  •        党的二十大召开是10月16日—23日这一周最大的焦点新闻。晚报新媒体中心利用微信图文+微博滚动+视频号直播+海报设计+专栏推介等平台多维度发布,从会议前期预热到会议全程,高规格、超常规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取得较好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
  • 刘 雷
  • 多维度浓墨重彩报道 
  •        二十大期间,晚报视频号进行了4场直播,向网友全面展现大会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气象风貌,共收获3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10月15日,
  • 视频号直播:抢抓时效
  •        宣传党的二十大,是主流媒体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检验媒体融合成效的一次重大考题。在晚报微信宣传报道方面,我们提出报道不缺位,提高政治站位,一切“稳”字当头,稿件来源严格按照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如: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相关名单公布时,我们将新华社稿件全文刊登。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公报》发布,我们第一时间转载新华社的截图文章。做到了从源头上把关,确保不出错。     
  • 微信推文:“稳”字当头
  •        扬州晚报官方微博拥有243万强大粉丝,在这次二十大的宣传报道中同样表现突出,累计发稿38篇,总阅读量492.6万。其中,阅读量10万+的稿件有10篇,50万+的稿件4篇。本地微博稿件《扬州
  • 微博滚动发布:持续关注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晚报视频号第一时间直播报道,2小时09分,近5000人观看。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小时08分的直播收获7000多人在线观看。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闭幕,4个多小时的直播收获8000多人在线观看。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召开,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晚报视频号全程现场直播,1小时38分,近万名网友在线关注。
           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我们即便不能到达事件现场,却可以主动寻求外援,借助全国主流电视台、网络平台的直播信号传播,晚报视频号的这次直播,在活跃粉丝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        二十大召开前夕和闭幕当天,我们还专门制作了“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海报。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海报贯穿整个大会期间,每天在晚报微信推送稿件的头部贴片位置展示,背景色调为
  • 海报设计:营造氛围
  • 各界踊跃收看二十大开幕会》阅读量达到10.3万,转发稿件《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将同中外记者见面》阅读量达76.8万。
           另外,晚报微博利用央视信号,对二十大5场记者招待会、中共中央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新闻发布会以及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等进行了全程直播。
           为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微博小编提前准备,时刻关注各大主流媒体,保障动态稿件第一时间推送,为党的二十大报道书写了靓丽的一笔。
  • 返回目录
  •        在晚报微信主页面下方菜单栏目,我们开设了“二十大”特别专栏,专栏分两大块,版块一:及时发布与二十大相关重要资讯,如《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二十大报告金句》《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党的二十大开幕侧记》《党的二十大在京闭幕 习近平主持大会并发表讲话》等,共推送重点稿件15篇;版块二:聚焦二十大扬州党代表的声音,关注扬州党代表的活动、专访等。先后推送重点稿件15篇,向外界传递了扬州声音。
           此外,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我们在晚报微信页面下方菜单开设了“足迹”专栏,从“总书记请放心”“喜迎二十大”“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版块进行前期预热宣传,先后推送百余条稿件。
  • 特别专栏:传递声音
  • 中国红,既为大会营造出喜庆浓郁的氛围,也激发了网友对会议描绘的美好图景的畅想。       
  •        无论来源,扬州学习平台编辑中心收到的稿件中,字词句标点等基本差错,似有防不胜防之势。核查基本差错并纠正,对从业经验普遍较少的编辑而言,已经疲于应付,但相对更高的工作要求,则需要从基本差错核查,进阶到对主题思想、基本事实、材料应用等的核查,甚至要根据平台特点进行核查校正,如压缩、扩充、合并等。总之,学习平台编辑需要提升对来稿的四大核查能力。
  • 王玉龙
  • 编好稿件
    亟须提升四大核查能力
  •        渔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查不到,只有渔夫(以打鱼为业的男子)、渔翁(年老的渔夫)。来稿《馆藏精品丨扬州江都博物馆:清代黄慎<采药老人图>》,有一段对黄慎的介绍,即“黄慎早年追求工笔,后参悟怀素草书笔法,用以作画,所画多为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等”中,出现了“渔父”一词。编辑甚至没有注意到,直到后一个环节提出疑问,该用渔夫还是渔父时,编辑又不假思索地认为渔父是错别字,应该用渔夫。其实,渔父不是错别字,只是现在很少用了。此时,编辑首先应找源头找作者核查了解,执行基本的编辑流程。这才是防止基本差错的正确姿势。
           请作者核查,得到的回复是,此处“渔父”来自博物馆对文物的文字介绍,而这些文字介绍都是经省市专家鉴定认证的。作者表示,这里用渔父没有错。渔父意为捕鱼的老人,同今天渔翁一词。当然,专家认证只是辅助证明,编辑还应搞清这个词
  • 字词核查
  •        学习平台每篇稿件下都有一个基本信息栏,包括稿件来源、分类、选择话题、作者及其单位等,每一条信息都有它的作用,是稿件的一部分,编辑应该认真对待核查。18日收到一则图集《美丽江苏·每日一景丨扬州高邮:千年镇国寺 运河一明珠》,作者两人,来自两个不同单位,一个是扬州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运营中心,一个是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城北街道。前一个好理解,扬州市级新闻单位,采写拍摄辖区稿件,没毛病。后一个不好理解,高邮与景区城北街道,既不隶属,也不相邻,怎么跨区域“种起了别人的地”。编辑要核查这一不太正常的现象,核查作者身份与稿件内容的关联度,实质是防止失实情况的发生,作者跨区域报道,与报道对象毫无关系,在把握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上一定存在安全隐患。
           信息是否权威可靠,也是来源核查的重要
  • 来源核查
  • 的出处,以及引用与使用的区分等核心问题。       
  •       报道基层的稿件,要让基层群众都能看得懂、看明白,如果连编审都看得糊里糊涂,还谈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两篇报道,部分事实或概念,缺失缺少逻辑,让人看不明白。第一篇是《扬州江都:“芦柴花”医保织好医疗保障便民网》,标题上“芦柴花”医保,在文中没有解释,只说它是医保服务品牌,从上下文也看不出这个医保服务品牌为什么叫“芦柴花”。从逻辑上讲,这是需要交代的概念。第二篇是《扬州仪征青山镇:“好声音”善讲小故事 “微宣讲”凝聚大力量》,所讲事实和道理,让人看了云里雾里,看不
  • 逻辑核查
  • 内容。16日起的一周,党的二十大召开,相关报道尤其是各地自选动作报道,对大会报告引用较多。但编辑对引用内容,还没有养成核查原文的习惯,如果是来自报纸的转载,仅仅看看有没有文字差错,用一种对报纸的信任,代替了必要的工作流程。这实际上给重大差错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 到逻辑关系,不知道要拐上多少弯,才能理解其中的联系。比如文中说“今年暑期,青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陈薏凡录制了《防溺水安全宣传》微视频,面向少儿开展暑期安全教育,受到家长欢迎”,接着说“青山镇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龙山讲坛’大课堂,邀请专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新政策新理论进行授课”,防溺水教育,也许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能扯上关系,但算得上新政策新理论吗?再比如,志愿者登门入户,向村民介绍最美家庭事迹及创建要求,稿件把这说成是,“正在给群众宣讲党的新理论、新政策,从小故事入手,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思想”,这个小故事和新思想之间究竟怎么演绎,后面没有交代,只能靠读者脑补。这两处,虽然有“事”有“理”,但事例是一套,道理另一套,就像油和水,相连不相粘,不能有机结合。
           编辑稿件时,一定要核查事实、结论、观点等的逻辑关系,比如是否前后矛盾,是否不合情理,是否非常奇巧,是否含糊其辞。  
  • 返回目录
  •        18日驳回稿件《扬州宝应:工业逐浪创新高 农业发展书辉煌》,一篇千字文,报道了工业转型、招商引资、绿色富民等诸多内容,面面俱到,最终只能成为一篇现象拼盘、数据条陈的稿件,读来枯燥。这篇报道完全站在报道对象的角度,进行了一次自我表扬,但纯粹的堆砌材料恐怕连报道对象自己也难以“悦”读。一篇成就报道,现象、数据都是表象,真正的成就应该是表象背后的闯和干、创新和创造等,只有挖出这些真成就,才能为报道对象的宣传添彩,才能让受众从中获得启迪。
           无论成就报道还是其它各类报道,编辑过程中都要核查它的价值,是否有意思、是否有学习性等。核查稿件的价值,说到底就是心里始终要装着受众,从受众的需求点、利益点甚至兴趣点等方面,衡量稿件对受众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意思没有意义没有可学习性,就等于是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要坚决予以退改或清除。     
  • 价值核查
  •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记录、讲述、解读、传播是党媒的光荣职责与神圣使命。这一周(10月16日至10月22日),扬州网及时推出“二十大时光”等专题,一个不漏防风险、一刻不松抓安全,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宣传保障。
  • 田文荟
  • 全力以赴聚焦盛会
  •        扬州网在首页首屏重点位置,开设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专栏,在转好用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报道的基础上,依托日报、晚报、发布平台稿件,充分呈现本地二十大时光。
           10月16日,扬州网及时转播央视网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及时刊发了二十大三位扬州代表的连线报道,来自周维忠代表的“代表日记”,讲述了他四次北京之行的经历,篇幅不长,内涵丰富,信息量大,非常实在。推出扬州社会各界认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综合报道、图片,生动展示全市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的生动场景,其中《扬州社会各界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实干担当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获省委网信办全省推送。
           10月23日,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公报发布,扬州网第一时间进行了推送,并同步转发了央视对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直播。 
  • 同频共振
  •        值得一提的,网站在刊播报道时,做好加减法,最大程度发挥网宣正能量,在刊登《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张宝娟接受〈新华日报〉采访》《〈人民政协报〉头版点赞扬州“百姓说好”》《党的二十大代表郑翔:线装书成了“好地方”扬州的宣传册》稿件时,网站还摘编了省媒稿件,如荔枝网“基层代表上会记”专栏采访周维忠的内容,这个组合专题做到内宣、外宣一举两得。截至目前,扬州网共开设“聚焦二十大——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团结奋斗”“二十大时光”等二十大相关专题专栏12个,刊发二十大相关稿件3000余篇。
           接下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扬州网将从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理念出发,努力营造宣传氛围,用好广陵潮评、学思行等理论宣传阵地,制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专题,活化场景、创新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扬州落地生根。同时,做好庆祝党的二十大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展播工作。      
  • 返回目录
  •        在新媒体作品上,扬州网以视频、海报和长图产品为主打。积极整合报纸平台稿件,如扬手拍“一年一张,10年看扬州”稿件,网站编辑通过后期整合推出了《光影里的“城”长》系列海报,记录刚刚过去的十年扬州城乡建设发展的“高光时刻”。
           此外,扬州网还推出了图文视频组合版的《二十四节气里的大美扬州·霜降》节气视频,采用文图视频的形式,记录霜降时的大美扬州。     
  • 融合成长
  • 一线双创
  • 02
  •        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当下,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从传统的文图编辑向新媒体编辑转型?晚报新媒体中心的《古脉新访》制作组以勇于求新的实践,用40集的系列短视频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 《古脉新访》制作组
  • 不等不靠快转型
  •        在倡导融合传播的今天,新媒体小编仅仅掌握图文编辑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H5、海报、短视频不再成为装点,已经发展为新媒体平台惯常使用的主要的表现手段。
           传统媒体编辑转到新媒体岗位,最擅长的就是图文编辑,而对PS、非编技术、直播、外景主持等非常陌生。而新媒体的表现手段又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而 “一技傍身,终生不愁”已成为老皇历。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从思想上给编辑以引导,强调:晚报微信的编辑,绝不是简单的公众号编辑,而是“新媒体编辑”。新媒体编辑的特点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皆能”。事实上,晚报微信编辑部不仅仅有公众号,还有视频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个传播平台,如果不能涉足视频和直播,晚报的新媒体就永远停留在公众号最原始的编辑层面,迟早会被时代和市场甩得远远的。
  • “五学”培训新媒体技能
  •        队伍的先期磨炼,为我们进行微视频创作奠定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有了人,还要有“物”。没有直播设备,没有摄像器材,一方面自筹资金购买信号放大器,同时,把个人手机当作工作手机用,打破了直播器材的制约瓶颈。另一方面“借船出海”,向图片(会展)中心借数码相机和镜头,或者在摄影器材店租赁机器。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视频
  •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编辑中兴起了学拍视频、学Photoshop软件、学写电视脚本、学主持、学剪接等“五学”活动,力促编辑向真正的“新媒体编辑”转型。再通过半年多的直播、抖音微视频的制作实践,编辑们都各有侧重地掌握了一到两门新技术。去年疫情期间,我们的抖音粉丝一下子涨到了40万,出现了上千万阅读量的现象级传播作品。主持人和运镜的编辑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大量的拍摄和制作经验。       
  •        今年恰逢扬州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凭借这一契机,我们大胆地提出了“40年拍摄40集微视频”的设想。想法一提出来,大家热情高涨。于是,《古脉新访》项目组诞生了。
           为了练兵,我们几乎将所有编辑都推上了创作一线。擅长文字创作的,刘巧、李亚晴、张婷婷、陈宇影等人专门写拍摄脚本,有一定文学修养和摄影摄像基础的赵军,带病担任脚本的编审;刘江瑞和孔棋各负责一个机位的拍摄;形象较好的薛元则担纲外景主持和配音,没有录音棚,就夜深人静时躲在房间里用手机录音;自学剪接技术略有小成的葛莹萍则负责后期合成。
           从脚本的出炉,到拍摄镜头的细化,到拍摄现场的调度,再到剪出小样,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坐在一起,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直至拿出第一集相对成熟的作品。
           看到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产品投放在线,有许多市民在转发、在点赞,项目组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创新的快乐、突破的喜悦。       
  •        微视频制作试水的成功,让大家没高兴多久,很快就看出了作品存在问题。第一个系列5集作品出来后,我们专门开了个微视频作品的研讨会,找出了许多问题:各作品之间缺乏个性,5集几乎是一种叙事方式、一种结构模式,画外音和主持人都是一个声音。
           于是,提出了每一集的切入角度力求变化,画外音聘请外援,呈现手段更加多样化等多种改进措施,让后面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针对听主持人介绍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刘巧在写作扬州漆器一集时,将主持人变身为寻找伴手礼的小女孩,使短视频因多了故事性而呈现出了别样的风貌;陈宇影则将扬州评话和昆曲等非遗项目杂糅在一起,通过追踪一个学昆曲的小女孩,巧妙地把扬州非遗项目集中在东关街上一起展示出来……
           再后来,我们觉得视频文字过于资料化,缺乏
  • 创新永无止境
  • 返回目录
  • 创作成分,使作品缺少个性,提出了“将自己对相关主题的独到思考融进去,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清楚”的要求……
           《扬州炒饭》这一集,由于拍摄者过于拘泥于原脚本,拍摄停留在炒饭的制作工艺上,导致画面过于单调。会审样片后,将思路进一步打开,把拍摄的对象扩大到扬州宴请宾朋的必备、炒饭专营店、摊点上的“扬式快餐”,再加上史料和影像资料的综合运用,画面变得更为多元和生动……
           《古脉新访》系列短视频只是我们创新发展迈出的第一步,距离“具有一定水准”的短视频产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我们深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不停地向前,千里之遥的目标终会出现在眼前。
  •        商业美食活动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紧扣热点,主动策划,敏锐发掘“新闻富矿”,并在后方编辑部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采写,推出一批质量较好稿件,赢得了全媒体新闻中心9月“红队”荣誉。
  • 孙炎 屠明娟
  • 紧扣热点 主动作为
  •        9月,市场热点很多,喜迎国庆、中秋小长假、大闸蟹新鲜上市、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本地促消费新举措等,商业美食活动中心紧扣热点,寻找亮点,做好新闻报道。
           9月初,记者参与了“勇挑大梁”专栏的报道,与产经中心记者联合推出了《就这样“新”“兴”向“荣”》。这篇报道,在后方编辑部的指导下,以“新”“兴”“荣”三个字,生动反映了扬州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复苏,传递了信心和希望。报道既有政策层面之大,也有市场环节之小;既有发改政策之硬,也有商务服务之软,被誉为一次成功的合作。其背后是记者深入一线、吃透政策、发现新闻价值的跨条口主动合作。
           大项目建设、工业经济“智改数转”等是当前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这个配电室可实现“无人值守”》《十年投建三大项目“迈”向全球之巅》等均是记者深入一线主动发掘出的新闻亮点。     
  • 紧扣热点  做好日常时事新闻报道
  •        9月,扬州各地和商务部门先后发出两轮惠民券,记者紧盯时机,抢抓时效,第一时间关注全市惠民举措,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在首轮惠民券发放时,相关部门在发放方式、发放时间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记者提前采访,紧盯时机,在公告发布后第一时间向扬州发布供稿,抢写出《扬州将于9月10日起发放新一轮汽车惠民券》《定好闹钟,抢抢抢!9月10日,高邮、江都、邗江、广陵同发“惠民券”》等简短而详尽的稿件,让平台得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推送,形成官方的线上传播,吸引更多市民了解规则,参与活动。第二轮惠民券发放时,记者提前与商务部门做好采访,在9月30日发放惠民券的前一天发稿。继广陵、邗江、生态科技新城三地同发惠民券的消息公布后,宝应又传出发惠民券的消息,记者均紧跟热点,做好服务性报道。     
  • 抢抓时机  关注全市“惠民”举措
  • 返回目录
  •        为探索城市生活新消费场景,充分发挥新型饮食文化对消费动力激活带动作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与扬州万象汇共同策划"首届扬州咖啡文化季暨第三届大象爱咖啡——'遇见'系列活动",这是集团9月的热门活动之一,是商业美食活动中心主动出击,积极策划,在打造扬州城市新消费名片中突出扬州报业人的话语权。
           活动影响大、反响好,取得了超预期成效。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一线咖啡师和世界级咖啡拉花师参赛和担纲评委,来自扬州咖啡行业的从业者积极参与,为市民呈现一场咖啡文化盛宴。
           活动期间,只要打开小红书、抖音,首届扬州咖啡文化节已经成为同城热门话题,多家新闻机构进行广泛报道和转载,其中,仅中新网报道阅读量就达到37.7万次。     
  • 主动出击  策划打造消费新名片
  • 业务加油
  • 03
  •        平淡无奇的标题或许同样能够表达新闻事实,但是读者不爱读、观众不爱看、网友不爱点,就无法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作品《我是188万分之一》,反映贵州188万人易地搬迁的工作成效。标题如果为《贵州完成18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则显得中规中矩,不是很吸引人;如果为《搬迁》,则落入一般报道的俗套,仅是简洁
  • 亮出新意来
  •        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创新为要,新闻标题制作也必须坚持创新。胡乔木曾说:“有时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好标题需要精心打磨。
           一起来学习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标题,领悟其制作新闻标题的技巧。
  • 拟好新闻标题的技巧
  • 而已 ;而《我是188万分之一》,则突出了搬迁者的主体地位,小人物融入大时代,188万与1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利于引出搬迁前后个体命运“一跃跨千年”的变化,字里行间多了真情实意。
           标题的新意与选题的新意、报道视角的新意分不开。选题的新颖、报道视角的独特,需要在标题上体现出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如何记录各地人民群众奔小康的奋斗历程,需要在同类话题中另辟蹊径,反映小故事里的大时代。2021年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2010年的春运第一天,一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直击人心: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的报道全网刷屏。该标题以平实的语言囊括了多个信息,很多网友“已泪奔”。就是因为跨越十多年的“春运母亲”的故事,折射了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变化,是千万个家庭变迁的一个缩影。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作品《“时光切片”见证一个家庭40年巨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眼中有故事,笔端有真情。将最能触动大家内心或引起共鸣的内容在标题展现出来,就会以情感人,直击人心。2019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人民网以微镜头的形式记录了这段精彩对话,生动展现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作品《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话为标题,人民领袖的大情怀、大担当跃然纸上。再现王继才、王仕花这对英雄夫妻长达32年守岛故事的短视频《震撼180秒!孤岛夫妻一世告白:我守着你,你守着国》,仅标题,就把朴素的家国情怀、夫妻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讲真情实感并不是要过分煽情。在突发事件和灾难报道中,很多《泪目……》《太好哭啦……》《伤心……》的新媒体标题充斥屏幕,引发争议。新闻媒体作为理性社会的产物,还
  • 表出情感来
  •        新闻标题的美是语言的美。在新闻事实和语言环境确定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言和形式来制作标题,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巧妙有趣的好标题,大多在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上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心头一动的感觉。很多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在标题上也是别具匠心。
           有的善用修辞、化用古诗词、使用排比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彭阳:悠然见青山》。有的通过数字、色彩设置悬念,增强感染力。比如,微电影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其题目中的数字实则是影片中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曲谱手稿上第一句旋律的简谱。《一墙之隔,两种景象》则是用对比手法,揭示了栽西、栽东两个村庄不同命运。有的善用网言网语,语言轻松活泼。比如,《下文@所有人:尝尝第一份高铁外卖》
  • 写出美感来
  • 是应避免过度的情绪化表达。       
  • 返回目录
  • 《珲春:“稀客”访农家 小豹成“网红”》《“嗨,你有一个来自江苏的漂流瓶”“一带一路”五周年特别报道》。还有的灵活运用指示代词使人印象深刻。比如,《“新愚公”李保国》,“愚公”一词一下子就让读者记住其精神形象;《千万“活鱼”搅活广东市场》,则是用“活鱼”指代市场主体。
           全媒体时代,制作好新闻标题,仍需遵循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守正创新,充实脑瓜子、练就笔杆子,用心、用情、用美传递新闻信息,不做“标题党”,但要标题亮。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