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大强
发布时间:2016-09-2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武夷山岩茶的制作可追溯至汉代,元代当地正式制作贡茶,制作技艺至清初始臻完善,是我国红茶、乌龙茶创制工艺的发源地。武夷山岩茶工艺流程共10道,环环相扣,其中 “复式萎调”“做青”“双炒双揉”“炖火”等为高超的手工绝活。同时随制作工艺产生祭祀茶神、喊山、斗茶赛等习俗和有27道程序的武夷茶艺 。

  •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级别:|国家第一批|

    区域:|南平|

    类别:|传统技艺|


  • 采  摘
  • 武夷岩茶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是武夷山历代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而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采摘->萎凋[晒青--(复式萎凋即二晒二晾)--晾青]->做青[摇青与做手(反复多次)]->炒青(两次炒两次揉)->扬簸->晾索(摊放)->拣剔->复焙(足火)->团包->补火->毛茶装箱。


    整个过程从每年四月至岁末不等,平均半年的漫长雕琢。让我们跟着下面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复杂考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 晒 青
  • 晾 青
  • 揉 捻
  • 走水焙(初焙)
  • 拣 剔
  • 复 焙
  • 筛 分
  • 归堆匀堆
  • 慢炖焙火
  • 装 箱
  • 2006年,国家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名列其中,且是手工技艺中唯一的制茶工艺。叶启桐、陈德华、刘国英、王顺明、刘宝顺、刘锋、王国兴、吴宗燕、游玉琼、黄圣亮、陈孝文、苏炳溪,这12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是武夷山制茶工艺的代表。
  • 扫码关注 福建交通广播
    发送“非遗”,仔细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