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小妹邀你加入群聊
邀你与全国妇联一起参观四川妇联工作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雷达扫描
- 微信群聊
- 一起参观四川妇联工作
- 一起参观四川妇联工作
- 6月16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先后赴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双流区、四川自贸区双流片区、青白江区和凉山州西昌市,深入基层社区、传媒机构、妇女儿童之家、家庭农场和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同妇联干部、妇女群众深入交谈,了解基层妇联改革后工作情况和“巾帼脱贫行动”示范点建设情况。此次调研,由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陪同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光志陪同部分调研。那么,行程具体去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是这些地方?天府小妹为您揭秘。
- 在锦城社区,通过建立妇女儿童之家,项目化、专业化、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落地延伸妇联工作品牌,打造了“锦城妈妈团”等特色服务品牌;通过运用专业社工模式,开展普惠性与特惠性相结合的多样化精准服务;通过建立“锦城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全面开展妇女儿童之家线上+线下服务。同时,高标准建设社区终身学习计划阵地,落实了1100㎡场地用于辖区女性终身学习,并按照功能分区设置了“巾帼剧场”等11个场馆。依托购买服务引入的专业社会组织及专家人才团队,半年来精选并开展了瑜伽、拉丁舞、钩织、蜀绣等各类课程141场,服务女性11000余人次,成为妇女儿童的“幸福港湾”、“教育驿站”。
- 第一站: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
- 妇女儿童服务给力!高标准建设社区终身学习计划阵地
- 按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工作思路,2016年11月,成都市妇联将原有的“两微、一网、一端”新媒体平台整合交由专业传媒机构整体运营维护。2017年1月,以“互联网+妇联工作”为指导思想,以改版升级“蓉城姐妹”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定制开发在线服务功能,实现了工作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合一”。成都市妇联以“三大行动”为引领,以“巾帼云创”“指尖的爱”“芙蓉绽放”“童心飞扬”“蓉姐对你说”为抓手,通过网络与妇女群众紧密联系,开创了妇联组织线上线下的广泛覆盖,使广大妇女一键直达网上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服务妇女“最后一公里”。
- 第二站:传媒机构
- 实现“三网合一”!开创了妇联组织线上线下的广泛覆盖
-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小区居民,2016年1月,双流区东升街道党工委在双桂花园试点新型社区自治管理模式,打造了“一厅五园”,为小区住户提供各类高效快捷的服务。2017年2月建立了双桂花园妇联,通过搭建妇联班子、构建区域化妇联组织架构,健全了妇联组织网络,配备了妇联兼职副主席、执委队伍。并以联席会议、轮值主席会议为工作抓手,以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妇联办公室为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创新创业就业、指尖的爱“四送”活动和亲子教育、家长课堂、巾帼志愿服务、“最美家庭”评选、美丽庭院建设及普法宣传、女性维权等各类活动,有效提升了小区妇女儿童的素质。
- 第三站:双流区东升街道双桂花园
- 试点新型社区自治管理模式!提供各类高效快捷的服务
- 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双流综保区妇女之家在摩尔多瓦国家馆内正式成立。该妇女之家总负责人为双流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温茜,温茜同时为新经济组织——众友东方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摩尔多瓦国家馆馆长。作为设立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前沿阵地的妇女之家,其职责为凝聚“四川造”、“成都造”女企业家、女性创业者,利用四川挂牌内陆自贸区的新机遇,开展巾帼产业及企业的自贸区化服务,发掘对接、交流合作国际化的资源要素,引领更多巾帼企业家和出口外向型行业内的创(就)业女性抱团向外发展,并利用航空枢纽功能区优势,引领凝聚广大女性“走出去”、“引进来”。
- 第四站: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双流综保区妇女之家
- 利用四川挂牌内陆自贸区的新机遇!开展巾帼产业及企业的自贸区化服务
- 十八湾村,曾荣获四川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先进集体等称号。一方面,会改联”夯实基层工作力量。另一方面,将妇联建在产业链。城厢镇食用菌园区有12家企业,职工90%为女性,共有1800余人。于是该村建立“妇女之家”,成立了园区妇联,围绕企业发展,根据女员工的需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巾帼文明岗明星评选、文艺表演等活动,实现了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女组织,有妇女组织就有妇女活动开展,有妇女活动开展就有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
- 第五站: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
- 成立园区妇联!将妇联建在产业链
- 西昌市邓思会家庭农场是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与居家灵活创业就业的典型,是彝汉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西昌市妇联围绕“大众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扶持的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该基地的女主人汉族农村妇女邓思会与她的残疾彝族丈夫一道,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以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为主导,整合多种产业,形成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的邓思会家庭农场,通过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带动了当地妇女脱贫致富、就业增收。
- 第六站:西昌市邓思会家庭农场
- 成就彝汉民族团结典范!打造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田坝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发展现代花卉产业为主,种植鲜切花;以石榴、莲白、洋葱种植和制种玉米等产业为辅,目前落户于田坝村的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256亩。在“巾帼脱贫行动”中,村妇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依托现代花卉产业基地和村内种植大户,组织全村妇女就近就地居家灵活创业就业,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在花卉产业园区务工的妇女达360人,鲜切花示范基地务工的妇女60人。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村妇联结合新农村建设,带领全村妇女参与开展“双学双比”、“最美家庭”、“妇女之家”、“四好”创建等活动;成立了3支巾帼文明健身队,带领村民投入全民健身活动,组织69名巾帼志愿者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目前田坝村基本达到了“四个好”标准。
- 第七站:礼州镇田坝村
- 基本达到“四个好”标准!村妇联很拼
- 该公司专业从事彝族传统服饰的挖掘开发、传承保护及创新设计,是凉山州与西昌市两级妇联联手扶持的西昌市首个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基地自创建以来,先后举办了8期彝绣培训班,培训240余名“绣娘”,为3000多名文化低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学习技能的机会,帮扶解决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问题,并增加了她们的收入。2015年8月,公司筹备建立了“大凉山”彝族服饰展示馆,向社会公众宣传怎样将彝族服饰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彝族服饰技艺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去,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 第八站: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
- 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 巾帼心向党 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