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的桥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吃溪溪的大妖怪
发布时间:2016-07-0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小兵哥哥
    2016.07
  • 李楼的
  •      李楼乡隶属洛龙区,位于洛河南岸,它是洛阳市东部的一个乡镇,与河区隔河相望。李楼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也是偃师南部、伊川东部及李楼乡的乡民进出老城区的主要通道。  
  • 李楼略图
  •       在幼时的记忆中,当时进城主要是靠渡船,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或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载满人的渡船,在并不宽阔的河面上来回穿梭。晒得黝黑发亮的船工,一个掌舵,另两个手提丈余长的竹竿在两侧的船舷前后走动用力撑,竹竿在水面上划出美丽的白色弧线,船就晃晃悠悠地向前移动。河床上的水面冬天窄,夏天宽,渡口也不固定,根据每年汛期后河床冲刷情况而定。我们家靠近洛河岸边,站在家门口的石阶上就能看到洛河水面上打鱼的小船,有时还有从洛宁放下来的竹排和原木。

  •       小时最喜欢跑到渡口边的河堤上,翘首盼望在市区上班的父亲赶快回来,盼着他能带回画书或者糖果点心等小零食,看着不远处河面上来回移动的渡船,总是充满遐想......以至于家里人问我长大后干什么时,我脱口而出:撑船。船儿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点燃了无数的希望之光!

  •        其实那个时候洛河上是有一座桥的,不过是焦枝线铁路桥,村里人叫它铁桥,五八年修建的,桥两头有人站岗,不允许行人上桥。我曾经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偷偷上过一次,呼啸而过的火车卷起夹带着小石子的飓风,打在身上非常疼。我紧紧抱住桥栏杆不敢松手,感觉一旦松开就会被刮到河里。经历了这次冒险,我对铁桥没了好感。 
  •       让我对桥改变看法的是后来的玉米杆桥。因为李楼乡有好几个村属于蔬菜区,主要任务是供给蔬菜给市区各个菜店。往返渡船尤其是马车上下船很不方便,村干部就带领村民(当时叫人民公社社员)在河上搭了一座桥,用木头做桥桩,玉米杆做桥面,上面覆上厚厚的黄土压实,人和架子车马车就可以在上面走了。每次走上去都胆颤心惊,总感觉桥随时要塌,而且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村里会将桥拆掉,待汛期过后再选择合适的地方重新搭建。现在想来还是挺麻烦的,但当时确实为乡民进城节省了不少时间。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七零年的一天,生产队让每家每户都腾出房间安排来自全乡的青壮年居住,原来乡里要集中力量在村西头修建一座水泥桥即漫水桥,这真是破天荒的大事。听母亲讲,当年修铁路桥时也是这样,全民动员,义务劳动,男女老少齐上阵,集中吃住,是半军事化管理。这对于我们一群四五岁的毛孩子来讲,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修桥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白天我们在河边的树林里玩耍,总时不时跑到工地附近看大人们搭架子、打桩、和灰、抬梁。休息时就缠在大人们身边听他们讲故事说笑话,晚上,乡里要么组织开会,要么请来民间艺人唱河洛大鼓,我们叫“说书”,还放电影、看样板戏,这成了我们学龄前儿童的重要启蒙教育。

  •     漫水桥竣工通车时,洛河两岸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打腰鼓、扭秧歌,两岸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表演舞狮时,百米外的庵子屋都被站在上面的人压塌,幸无人员伤亡。
  •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漫水桥伴随我已经四十五年了。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漫水桥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       曾在桥头打着军鼓、腰鼓欢迎知青到农村插队落户,曾和学生干部一起在河边抓不到校午休偷偷下河游泳的学生(有时抓不住,我们就一起下河洗个痛快)。暑假里在桥头设岗,检查村民是否偷拿集体的东西,保证颗粒归仓(常常为收缴的麦穗不知送往何处发愁)。也曾在桥头东边的杨树林成立学习小组,背诵课文,交换小说。也经常在放学后到对面的塔湾村打猪草、挖野菜,返回时总经不住诱惑,躲在桥面下跳到清澈的河水里急急忙忙洗个澡,然后穿好背心裤头、提上竹篮,趁桥上没大人发现的时候猫腰爬上桥,晚风吹过桥面,夕阳照得河面熠熠生辉,几位小伙伴嬉戏打闹着走过漫  水桥,那是童年时代最惬意的时光。

  •       漫水桥的通车,对李楼乡的乡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促进城乡物资的交流,也方便了城乡两岸居民的走亲访友,生活购物,孩子上学等,缩小了城乡的差别。漫水桥南头自然也成了李楼乡的门户,连乡政府、乡医院、供销社也从石人村搬到了李楼村,漫水桥使李楼村成为全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高考制度恢复后,李楼村的教育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也许和漫水桥的作用分不开吧。
  •       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漫水桥设计承重量为五吨,桥面仅高于水面数尺,尤其是八二年历史上罕见的大水,已蔓延到现在的中州路塔东塔西一带,若洪水进一步加剧,将威胁到洛阳城的安全,为加快泄洪,市里准备启动炸掉该桥的预案,幸亏暴雨骤停,洪水不再暴涨,漫水桥幸运地躲过一劫,后期又经多次修缮,一直使用到二〇〇〇年李城桥开通,漫水桥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名符其实的断桥。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在参与洛浦公园提升改造的方案讨论中,我曾多次建议漫水桥要充分利用,使它成为联系南北两岸公园的人行通道,以保持公园的整体性并可稍加改造作为休闲步道或自行车健身绿道,将来有可能成为环洛浦公园的马拉松赛道。决策者最终没有采纳,只是将漫水桥进行了整治和亮化,以方便村民们闲暇时上去消暑纳凉,这与李城桥的命运相比,也算是不错的结局。

  • 李城桥位于漫水桥下游约四五百米处,在李楼村的东头,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城市三期总体规划在洛阳市区东部规划一条由启明南路至城角村的东环路,但由于市财政的捉襟见肘,一直未能实施,倒是交通部门利用县乡公路改造的机会申请省里资金改造城角村到李楼的公路,于是就修建了李城桥。虽然它比漫水桥宽,也是漫水桥的两倍长,但李城桥从投资、设计到运行管理均存在太多不足,一是投资少,二是县乡公路标准低,达不到城市道路标准,三是设计桥面只有九米宽,满足不了交通发展需求,四是现有的建设项目尤其是河对岸恒大绿洲建设中,大量超载的沙石车日夜穿行,李城桥很快就成了危桥,也成了打通东环路的瓶颈。后来,四期总规把李城路调整为城市东环路,做为连接伊滨区、洛龙区、瀍河区的交通大动脉。

  •       正因为现状李城桥的先天不足,无法满足李城路作为城市快速路的功能定位,市里决定投资兴建新的李城桥,拆除现有李城桥。市里主要领导讲要“富规划慢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实际上就洛阳而言,从来也没有富过规划,建设倒是真正慢了下来。新的李城桥规划方案是前好几任书记确定并经国家一流的桥梁设计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完成的。由于领导层频繁更替,发展理念不断调整,城市建设缺乏连贯性才导致李城桥及东环路于今年才正式动工。这也是洛阳在抢抓机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也给洛阳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       但不管怎么讲,新的李城桥通车在即,毕竟是件好事,它的下游还有一条中原大桥也将作为东外环路与东环路一起构成洛阳东部的快速路网。铁路和高速路的修建已占用李楼乡大量的土地,但李楼乡的农民没有得到任何实惠,真心希望这两座桥的修建能给家乡父老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       屈指算来,在流经李楼乡长达七公里的洛河岸线上,将依次分布着四座建于不同年代,承担不同功能的桥梁,这是洛河上桥梁建造史的缩影。每当站在漫水桥上,望着李城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欣赏着洛浦公园城东桃李的美景,感叹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却是几十年前弯蜒的河流、广袤的沙滩、绿油油的菜田、成片的杨树林以及渔船、渡船、玉米秆桥……乡思于心,乡愁于桥。在新旧交替、经济发展的今天,多么盼望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完美融合。我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新的李城桥能完全融于自然之中,成为洛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不仅能承担连接交通的使命,更能促进两岸的和谐发展。
     
  • 小兵哥哥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八日

  •     新的李城桥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