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
追忆一·二九,弘扬爱国情
追忆一·二九,弘扬爱国情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勿忘国耻
- 一九三五/十二/九
-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 一·二九运动
-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 一·二九意义
- 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 何为爱国
- 1、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维护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3.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4.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民族文化熏陶的结果,是社会教育和个人实践的结果。
- 如何爱国
- 今天的青年学生主要是大学生和一二九时代青年学生比较起来,可能多了不少优点,但缺少的是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爱国热情,是为国献身的壮怀激烈的胸怀。这是问题的根本,或许是和平年代青年学生的先天不足,这应当引起教育当局和全体国民的重视。
- 弘扬爱国情
- 追忆一·二九